苏州《拙政园、畅园》

自由自在

<p class="ql-block">拙政园(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 [3]明正德八年(1513年),解官回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基建造宅园,取西晋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题名拙政园。后屡易其主,并几度入官,迭经兴衰分合。1860年至1863年曾属太平天国忠王府。1951年整修。 </p><p class="ql-block">拙政园占地面积78亩(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另有住宅部分现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 [3]拙政园的整个环境虽由人做,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尚保留着明代建园之初的风范,被认为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p><p class="ql-block">因地制宜,以水见长。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田园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p><p class="ql-block">疏朗典雅,天然野趣。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p><p class="ql-block">庭院错落,曲折变化。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增加,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早期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p><p class="ql-block">园林景观,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p> <p class="ql-block">畅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古典园林建筑。园位于住宅东侧,面积约1亩左右。从园门步入,即是桂花厅,厅后小院中原植有桂树、梧桐。小院对面是桐华书屋,穿过书屋,全园景物尽在眼前。畅园位于苏州城西庙堂巷22号,面积约一亩余。畅园为苏州小型园林的典型,建于清末,园主姓潘。该园造园手法细腻,面积虽小而布局巧妙,园景丰富而多层次,具有精致玲珑特色,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的永久性珍品。</p> <p class="ql-block">  入园门后,北面自成小庭,院植桂花,北有桂花厅三楹,入桂花厅,经小院至小四面厅桐华书屋,全园即展现目前。全园水池居中心,水池面积占全园四分之一,池周绕以厅堂、亭廊、假山、花木,岸缘围以湖石。水池狭长,南端架五折石板桥一座,使池面一分为二。沿岸疏植白皮松、紫薇、石榴、木樨等花木。黄石驳岸,花木扶疏,古朴有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顺东墙向北,经六角形延晖成趣亭和方形憩间亭,走廊曲折逶迤,蜿蜒起伏,傍水依垣,其间并点缀竹石小品,增益情趣。穿越北岸方亭,即至主厅留云山房。厅前宽敞平台临池,为园中主要观赏点之一。由西廊南行,至船厅涤我尘襟,厅东侧面池,与憩间亭相对。沿廊往南,经面向小池的方亭,即可登西南隅的湖石假山,山巅有待月亭,是全园最高处,与爬山曲廊相连。自亭内可沿石磴穿石洞下山,或循南端斜廊回桐华书屋。</p> <p class="ql-block">水池面积约占全园的四分之一,缘岸围叠湖石,曲折参差。南端架一五折石板桥,把池面一分为二。岸边疏值白皮松、紫藤、石榴、木樨等花木。沿东园墙向北,走廊蜿蜒起伏,傍水依垣。中间有两亭,一为六角形的延晖成趣亭,一为方形的憩间亭,两亭之间,点缀着竹石小品,淡雅清新。越过方亭,即至园中主厅留云山房。房以云名,有散淡脱俗之意。厅前设平台,下临池水,亦为园中主要观景点。畅园虽小,亦可驻足观赏,一畅胸怀。 该园平面布局是中央凿池,周边环以建筑,是苏州中小园林常用手法,空间配置紧凑,景物层次丰富,在同类园林中具有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畅园造园手法细腻,面积虽小,而布局巧妙,园景丰富而多层次,具有精致玲珑特色,全园水池居中心,池周绕以厅堂、亭廊假山、花木、水池狭长,南端斜架曲桥,使水一分为二。池周黄石驳岸,花木扶疏,古朴有致,池北主厅为留云山房,临池平台宽敞,西侧曲廊通船厅:“涤我尘襟”,贴池而建,沿廊望南,经面向小池的方亭,可见园西南角的湖石假山,上置待月亭,与爬山曲廊相连,池东傍水建长廊,曲折逶迤,廊间设小亭两座。南亭六边名“延晖成趣”。北亭四方名“憩间”,皆面水.廊北经小四面厅“桐华书屋”,屋西有斜廊环通“待月亭”,南面自成小庭,院植桂花,再南桂花厅三楹,既畅园门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