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冬—2024春骑游(五)

山人

<p class="ql-block">骑游归来为自己记一笔流水账。免得人家笑话老年人旅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来一问,啥也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骑游来到安阳,游览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殷墟位于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p> <p class="ql-block">这是殷墟博物苑的大门,是根据甲骨文象形字“门”的构形和殷商纹饰设计的。门两侧的浮雕是根据1976年妇好墓出土的龙形玉玦放大仿制而成,这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之一。 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奠定了殷墟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古代都城地位。</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也许那个年代还没有王后和王妃的封号。</p><p class="ql-block">据发现的甲骨文记载,“妇好”能征善战,经常统兵出征,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巾帼英雄。</p><p class="ql-block">这是妇好墓前妇好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妇好墓地宫入口。妇好墓是整个殷墟遗址唯一没被盗过,保存完好的王室墓葬。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陪葬品,对研究商代的历史有重大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这是还原的妇好墓室。墓室有殉人16人,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和“妇好”在商代王室中的显赫地位。</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中专有一个陈列柜展示墓中陪葬的武器。这些应该是“妇好”生前使用过的武器。</p><p class="ql-block">其中两把青铜大板斧(龙纹钺与虎纹钺)让我很吃惊。过去只是在“水浒”书中看到,李逵挥舞两把板斧勇不可挡。“妇好”是商王的配偶,一定是貌美如花。而一个绝代佳人能挥舞两把板斧上阵杀敌,把一个个彪形大汉砍翻,可见功夫和力量都相当了得。</p> <p class="ql-block">这些陪葬的武器,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使用。这确实是一位巾帼英雄。</p> <p class="ql-block">殷墟出土青铜器种类繁多,器形厚重,纹饰繁缛,铸造工艺高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尤以王陵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最负盛名,大鼎高达133厘米,器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它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原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是殷墟博物苑中按原件仿造的“司母戊鼎”。</p> <p class="ql-block">在殷墟博物苑有大型的灰坑遗址,这应该最早的公共垃圾场。随便乱丢垃圾是要剁手的。好像太严厉吧。😂</p> <p class="ql-block">殷墟博物苑的甲骨窖藏展厅。展厅是按甲骨片上的图案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是刻在龟甲上的像形文字。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p><p class="ql-block">这是殷墟博物苑展出的刻有像形文字的龟甲。</p> <p class="ql-block">殷墟甲骨文主要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这是发掘出的甲骨文保存窖。这个窖里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片。每次占卜后,用过的甲骨会被保存在窖里。这是最早的国家档案库。</p> <p class="ql-block">这是殷墟博物苑的甲骨文长廊。目前殷墟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5000多个单字。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甲骨文已具备了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甲骨文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p><p class="ql-block">沿着长廊走到头,一个甲骨文也不认识😂。估计能认识的人也不多。我们来这里能了解、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就够了。</p> <p class="ql-block">晒几张长廊中的甲骨文像形文字,供朋友们欣赏。真的很形象,好像能猜个八九不离十。</p> <p class="ql-block">但朋友们不要以为甲骨文很好辨认,现在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字,大部分都还不能确认。听导游讲殷墟博物馆悬赏10万元确认一个甲骨文字。不知道真假😂。</p> <p class="ql-block">此次骑游有幸赶上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新馆造型古朴庄重,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这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安阳市洹河北岸,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门上的甲骨文,我是不认识,估计也没了有几个人能认识。我们普通人就把它当成一件艺术品欣赏,辨认识别甲骨文,是专家学者的事。</p> <p class="ql-block">这是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鼎。是殷墟出土青铜器中仅次于“司母戊”鼎的第二大鼎。</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展出殷墟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青铜器。这表明36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的冶金铸造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照了很多青铜器的照片,由于篇幅关系,选两张给朋友们欣赏。</p> <p class="ql-block">这件展出的青铜器太漂亮了,但叫不出它的名字,真不认识那个字啊😂。</p> <p class="ql-block">36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可能就有了开颅手术技术。据本人所知现在的脑外科手术,也是先在患者头上打孔,然后用钢丝锯揭开患者的颅骨,再进行下一步的治疗。看来三国演义中华佗要为曹操作做开颅手术,也不是“罗贯中”杜传的。</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负一楼车马展示厅,展示从殷墟整体迁移来的,王室墓陪葬车马坑。这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车辆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这辆车前有两匹殉马和一个殉人。估计殉葬的人是墓主生前的驾车驭手。</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辆人力车。殉葬的两个人应该是墓主生前为他拉车的车夫。野蛮的奴隶社会殉葬制度。</p> <p class="ql-block">从安阳骑游去邯郸,离开河南进入河北。沿途麦田长势喜人。</p> <p class="ql-block">骑游来到邯郸。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之后又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共六个朝代相继在邯郸建都。</p><p class="ql-block">游览邯郸市博物馆。博物馆造型设计独特,有点像一顶巨大的帽子。</p><p class="ql-block">邯郸因为是很多成语、典故的起源地,又被称为成语之都。在博物馆专有一个展厅介绍在邯郸起源的成语、典故。</p><p class="ql-block">奉公守法,完璧归赵,胡服骑射,梅开二度,一言九鼎,价值连城,纸上谈兵,奇货可居,邯郸学步,鹬蚌相争,黄粱美梦,一枕黄粱,不遗余力,南辕北辙,破釜沉舟,毛遂自荐,背水一战,围魏救赵,智者千虑,舍本逐末,攻难守易,奉公守法,旷日持久,利令智昏,犹豫不决,顶天立地,三人成虎,以卵击石,赏罚分明,瓜田李下,路不拾遗,鹿死谁手,市道之交,言犹在耳,步履蹒跚,坐怀不乱,补天浴日,河伯娶妇,退避三舍,等成语、典故都出自邯郸。</p><p class="ql-block">邯郸还是从建城到今天,3000多年都没改过名字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厅中央有一组以赵王陵出土的青铜马,为原型而创作的青铜马群雕,气势磅礴,突出了光辉灿烂的赵文化精神。</p> <p class="ql-block">这是汉代带支架的青铜熨斗。熨斗的长手柄上带有刻度。不熨烫衣服时,可以当尺子用。</p> <p class="ql-block">这是馆藏的汉代青铜灯,在“国宝档案节目”中与它见过面。青铜灯造型优美,灯烟通过鹅头和鹅颈进入鹅腹腔的水中,而不污染环境。这是两千多年前的环保灯。另外它的灯罩可旋转,可360度调整灯光方向。</p> <p class="ql-block">这座东汉时期的通体鎏金大酒樽,是邯郸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说全国仅有两座,另外一座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这座大酒樽的全称是“蜀西工”造金银涂乘舆大爵酒尊。据导游讲这座大酒樽是蜀国制造的,是蜀王送给赵王的礼物。可见当年的“物流”也很发达。</p> <p class="ql-block">馆藏的菩萨佛首。菩萨面容端庄慈祥,和蔼可亲。少了几分西域佛像的庄严,多了几分东方佛像的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游览黄粱梦景区。黄粱梦吕仙祠,位于邯郸城北10公里处,始建于宋代,明清曾进行重修和扩建。占地约20亩,是一组规模宏伟、保存较好的明清时代建筑群。</p><p class="ql-block">成语:黄粱美梦、一枕黄粱就出于此地。</p> <p class="ql-block">进大门院南照壁上嵌有“蓬莱仙境”四个草书石刻,笔势飞舞,苍劲有力,相传为吕洞宾手书。</p> <p class="ql-block">黄粱梦呂仙祠的中门,门上横匾为“神仙洞府”。</p> <p class="ql-block">这是黄粱梦呂仙祠中的卢生祠。这位卢生是黄粱梦的主角。我第一次知道“黄粱梦”,是毛主席诗词中的一句“一枕黄粱再现”。</p> <p class="ql-block">卢生名卢英,字粹之。久试不第,再次赶考途中在邯郸旅舍遇道者吕翁(后传为吕洞宾),吕授其瓷枕,遂入梦,梦中娶富女,登高科,做大官,享尽人生富贵,寿至八十而终。卢生梦醒时,旅店主人煮的黄粱饭尚末熟,由此感悟人生如梦,不应为名利所误。随既出家求道,终成正果为仙。</p><p class="ql-block">卢生祠国内仅此一座,殿内卢生青石雕卧像,为明代所制。相传抚摸其躯可祛病,香火甚旺。</p> <p class="ql-block">这是“黄粱梦呂仙祠”西院的慈禧行宫。当年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避难。一年后返回北京,途中在邯郸“黄粱梦呂仙祠”住过几天。</p> <p class="ql-block">这是“黄粱梦呂仙祠”内的中国名梦馆。馆内介绍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梦。有农夫、鱼夫的梦,才子佳人的梦,帝王将相的梦。其实这些梦都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畅想。</p> <p class="ql-block">游览邯郸丛台。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赵雍时期(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处。</p><p class="ql-block">现存古台雄伟壮观,是明清时期的修复建筑,虽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独特风格。它是赵都历史的见证,成为古城邯郸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游览丛台留下诗篇,这是丛台上的乾隆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这是邯郸市中心的赵武灵王塑像。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国第六代君主。</p><p class="ql-block">赵武灵王亲政后,奋发图强,鋭意改革。提倡胡服骑射,既摒弃贵族们引以为傲的宽袍大袖礼服,改穿胡人的紧身衣裤。改变战国时代以战车为主的作战方式,学习胡人骑马作战。因此有观点认为他是中国骑兵的始祖。在他的领导下赵国日益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p> <p class="ql-block">在丛台公园内,有一座仿古小院。这是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秦始皇“赢政”的父亲“子异”还是王子的时候,作为“质子”也就是人质来到邯郸。在邯郸他结识了呂不韦,呂不韦把赵姬送给他,他与赵姬生下赢政。赢政9岁前一直生活在邯郸。</p><p class="ql-block">赢政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既“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p> <p class="ql-block">传说战国时候,燕国有个青年人,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特别有风度,他们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又潇洒又优雅,姿势特别好看。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去赵国学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不但没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最后连自己怎么走路都忘了。</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成语“邯郸学步”的由来。这是邯郸的“学步桥”,也许当年那个燕国青年曾在这里跟着邯郸人学步。</p> <p class="ql-block">这是邯郸的“回车巷”。相传战国时蔺相如因“完璧归赵”被奉为上卿,赵国将军廉颇心生不服,处处与蔺相如做对。蔺相如为了保证朝堂和睦,始终回避。一日蔺相如的马车与廉颇的马车,在这条小窄巷内相遇。蔺相如的级别比廉颇高,按规定廉颇应回避。但蔺相如主动回避,还告诉随从这是为了国家。</p><p class="ql-block">廉颇知晓此事,自觉羞愧就脱掉上衣,背上荆条去蔺相如府上请罪。双方和好如初。</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成语“负荆请罪”与典故“将相和”的来由。</p> <p class="ql-block">受同学之邀,前往“武安市”游览。武安是老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曾驻在武安。</p> <p class="ql-block">武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境内煤铁资源丰富。</p><p class="ql-block">武安冶铁历史悠久。境内至今仍保留有多处汉至宋、元时代炼铁遗址。</p><p class="ql-block">武安是国内最早发现磁铁矿的地方。而“指南针”是利用磁铁矿发明的,因此武安人大胆的推断,“指南针”应该是在武安发明的。</p><p class="ql-block">这是武安市区巨大的不锈钢“司南”雕塑。我国最早的指南针就是“司南”,司南呈勺型,勺柄指向南方。</p> <p class="ql-block">武安舍利塔为原妙觉寺主要建筑之一,如今寺已毁,惟塔存。塔与寺均建于宋元佑六年(1091年),砖制,楼阁式,是河北省南部现存最高的宋塔。塔平面八角形,高十三级,一至二层较高,以上逐层递减,外观挺拔秀丽。</p><p class="ql-block">文献记载,妙觉寺舍利塔,始建于宋代,虽经多次大地震,然而至今仍矗立无恙。道光十年的大地震,塔附近的建筑物几乎全毁, 而古塔却巍然不动,其坚固程度及抗震性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武安舍利塔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武安市的神钲广场。钲是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作用可能相当于战鼓。清代乾隆四年《武安县志》记载:“鼓山在县南三十里,一名滏山。旧传有二石如鼓,扣之有声,又名神钲,鸣则兵起。”神钲为武安曾用名。</p><p class="ql-block">“神钲台”台顶中央设置高11米的仿铜神钲雕塑。神钲造型有点像酒樽,同学开玩笑说,武安人讲究吃喝,城市的两个大型雕塑,一个是勺子,一个是酒杯。</p> <p class="ql-block">同学陪同游览了武安市白沙村。白沙村是河北省唯一没有分田到户,还保留集体经济的村庄。</p><p class="ql-block">据说过去白沙村是有名的穷山村,现在成了总资产18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0万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p><p class="ql-block">白沙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幸福村”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这是白沙村村委会的大楼。院子中央是毛主席的巨型塑像,大楼上悬挂着从毛主席到习主席,国家五代领导人的巨幅画像。</p> <p class="ql-block">白沙村经济以村办企业为主。全村拥有建材、铁矿、油泵厂、焦化厂、加油站、秸秆汽化站、牧业公司等28家企业,全村95%的劳动力都在村办企业上班。</p><p class="ql-block">这是村子的公园里,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的塑像。中间那位是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没记住姓名。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白沙村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子里的居民区,由村集体承建,免费分给村民使用。全村580户村民全部住上通水、通电、通煤气、通暖气的新楼房。</p><p class="ql-block">据介绍村里的各种普惠制福利待遇也在不断完善。村里免费向村民提供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生活用品;水、电、暖、燃气、医疗和养老保险费用全部由集体承担。村民家婚丧嫁娶由村里按统一标准承办。村民的子女考上大学或中专,村里按考取的学校给予不同的奖励。</p> <p class="ql-block">这是白沙村的体育馆,我们去游览的时候,全国中老年兰球赛(民间举办的)正在白沙村体育馆进行。</p><p class="ql-block">白沙村的学校是小学带初中。学校各种设施非常完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都很漂亮。放在任何一个大城市都是一流的。</p><p class="ql-block">当然白沙村取得的成就并不能说明,集体经济就比分田到户好。只不过是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适合发展集体经济,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好。</p> <p class="ql-block">同学陪同游览“东太行”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区位于武安市境内,因所处太行山东麓而得名。景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428米,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同属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曾在这里英勇抗击日寇。这支军号还在激励我们。</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是一座巨大的岩壁,被命名为的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处集太行山雄、奇、险、峻和巧石、云海、清幽、变幻于一体的山岳型自然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区修建在悬崖绝壁上的玻璃栈道。因为恐高,买了票不敢走的大有人在。幸好我不恐高,可以漫步玻璃栈道欣赏美景。</p> <p class="ql-block">景区建在百丈绝壁上的栈道。一座小桥架在一道巨大的岩石裂隙上。</p> <p class="ql-block">修建在海拔1000米绝壁上的栈道,蜿蜒盘旋于山脊之上,神似游龙。是华北地区最长的山脊栈道。</p> <p class="ql-block">据说此处因地势高,雨后乍晴,常有缭绕的白云沿着山谷升起,沿着栈道绵延。此时行走于栈道之上,如踏云而行。因此有"云端栈道"之美誉。可惜我游览的当天晴空万里,没看到这一奇观。</p> <p class="ql-block">景区的登山电梯。这些年东奔西走,去过不少景区。感觉这部电梯在国内应该是比较高的。</p> <p class="ql-block">太行一柱</p> <p class="ql-block">东太行风光。</p> <p class="ql-block">游览武安京娘湖。京娘湖距武安城西北约30公里,位于太行山脉腹地。湖面呈倒"人"字型,分东西两支,长短各3公里。这里山水环绕,群峰竞秀,林木茂盛,波光粼粼,风景秀美。</p><p class="ql-block">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便发生在这附近。为增加游览的趣味性,景区将这个湖定名为京娘湖。</p> <p class="ql-block">这是京娘湖畔山上的京娘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大概如下:</p><p class="ql-block">民女赵京娘随父去北岳还愿,不料路遇响马,赵匡胤救下了京娘。又怕她还会遭难,便护送她返乡。为了行路方便,二人结成兄妹。一路上京娘敬佩赵匡胤的仗义助人,对他表示了爱慕之情, 而赵匡胤坚守兄妹之礼。返家之后,京娘之父欲将京娘许配给赵匡胤, 赵匡胤不想让别人说自己的义举是另有所图,故拒绝而去。在家人的冷言冷语下,京娘为表贞节自缢身亡。</p> <p class="ql-block">这是京娘祠内的京娘塑像。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传说故事有多个版本。</p><p class="ql-block">京娘湖景区给出的版本是:京娘受不了别人的风言风语,外出寻找赵匡胤。走到京娘湖边没找到,就投湖自尽了。赵匡胤即位后得知此事,甚是嗟叹,并专门为京娘进行了敕封立祠。</p><p class="ql-block">我们是来游山玩水的,对这些传说故事都不必当真。</p> <p class="ql-block">骑游来到邢台市。第一次听说邢台这个地名,是因为1966年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大地震。邢台也是一座古城,有35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游览邢台大开元寺。大开元寺原名开元寺,又称东大寺,始建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隋文帝时名"泛爱寺",建塔供奉舍利。唐武则天敕封为"大云寺",唐玄宗更名为开元寺。元朝忽必烈曾两次幸临,赐名为大开元寺。唐、元时期皆为皇家寺院。</p> <p class="ql-block">邢台市政府在老开元寺旁,又新建一开元寺。新建的开元寺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寺前建有广场,林木葱郁,湖水青碧,新建牌楼高大壮观。</p> <p class="ql-block">但个人觉得原来的老寺更值得一游。原寺历代屡有修葺,现存殿阁,主要为明代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原寺有几件真正的历史文物。这是原寺门前的大型影壁,影壁上雕有一百多位佛教人物,讲述佛祖的故事。雕塑的人物形象各异,形态细腻逼真。实为佛教石雕艺术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明朝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在开元寺观音殿前增加了四根雕花滚龙石柱,这四根石柱各高4.5米,柱围2.5米,雕艺精湛,线条流畅。柱上游龙或盘旋而上,或蜿蜒而下,或回首凝视,且龙首龙体皆突出柱外20-35厘米,力度感强烈,俨然真龙游跃腾舞,造型生动,风格粗犷,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据说只有山东曲阜孔庙中的雕龙石柱可与之媲美。</p> <p class="ql-block">寺内还遗留金代巨型铁钟一座。该钟高2.70米,下沿围长7.2米,钟厚半尺,重达3万多斤。该钟铸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风雨侵蚀,但并不显氧化锈蚀痕迹,综红色的钟体仍然荧荧发亮。</p><p class="ql-block">因工作关系,本人对金属冶炼略知一二。这座大钟应该是由不同比例的,多种金属元素合金铸造的。</p><p class="ql-block">据说"十年动乱"期间曾有疯狂的造反派抡大锤砸钟,但只闻嗡嗡声,不见钟破损。可见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工艺的高超。</p> <p class="ql-block">这是开元寺内一座建于后梁乾化年间(911一915年)的尊胜陀罗尼经幢。<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幢上</span>刻《陀罗尼经》一部,并题有"印度副使李逢书"等字样,雕刻精美,是不多见的古代浮雕珍品。</p> <p class="ql-block">游览邢台郭守敬纪念馆。郭守敬(1231-1316),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人,曾出任太史令。</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馆内郭守敬的雕塑。郭守敬曾担任元朝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京杭大运河段。</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运河工程动工。开工之日忽必烈命丞相以下官员一律到工地劳动,听郭守敬指挥。此举虽然只是个象征,但却反映了忽必烈对这条运河的重视程度和郭守敬在水利方面的权威。</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馆内的观星台。郭守敬还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1276年郭守敬主持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p><p class="ql-block">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馆展出的,郭守敬发明的“简仪”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郭守敬发明的“浑仪”的复制品。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p> <p class="ql-block">骑游来到保定,游览游览直隶总督署。保定的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p><p class="ql-block">清初所设置的直隶省,至光绪年间,其辖区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直隶总督因直隶省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国八督之首。</p> <p class="ql-block">1730年(清雍正八年)直隶总督署正式建立。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故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直到1909年清朝末代皇帝逊位才废止。民国初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p><p class="ql-block">据介绍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期间,整修水利工程,恢复生产,赈济灾民,做了很多实事。</p> <p class="ql-block">总督署大堂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烙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大堂明柱上的抱柱联,是直隶总督李鸿章70大寿时光绪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赐的联匾。</p> <p class="ql-block">这是总督署的二堂。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东侧室为议事厅,西侧室为启事厅,是总督与幕僚议事之所。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p> <p class="ql-block">在总督署看到一份清代官员的“工资表”。工资分两部分“正奉”和“养廉银”。养廉银高出正奉很多倍。看来高薪养廉自古就有,不是什么新鲜事。</p> <p class="ql-block">游览保定市军校广场。因为它建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遗址上,故定名为军校广场。</p><p class="ql-block">这是广场上的将军摇篮铜制雕像。雕塑通高高19.02米,象征着保定军校始办于1902年。基座的台阶为9级,代表着保定军校共培养了9期学员;中心圆柱以环形的浮雕进行装饰。浮雕正面是5位军官全身正像,代表保定军校所设置的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五科。</p> <p class="ql-block">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一所军事学府。</p> <p class="ql-block">保定军校是清末北洋军政集团,在引进德国和日本的先进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创办的。它开创了中国近代系统军事教育的先河,奠定了中国近代系统军事教育的基础。</p><p class="ql-block">这是保定军校的校训和历任的八位校长。</p> <p class="ql-block">从最初的北洋行营将弁学堂算起,这里共培养出了10000多名军事领导人才,仅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900多名,是名副其实的将军摇篮。毕业生中有800多人先后在“黄埔军校”任职。</p><p class="ql-block">保定军校著名的毕业生有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蒋介石、张群、李济深、叶挺、董振堂、张克侠、邓演达、蒋光鼐、熊式辉、黄绍、张治中、傅作义、何基沣、余汉谋、刘文辉、陶峙岳、唐生智、郝梦龄、罗卓英、顾祝同、陈诚、白崇禧、钱大钧、刘峙、上官云相、薛岳、陶钧、等等。国民党军队最高层的将领,大多毕业于此。保定军校因为培养出了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蜚声国内外。</p> <p class="ql-block">保定的驴肉火烧很有名,午饭时分找到一家据说正宗的驴肉火烧店。看到等候就餐的人从店内一直排到大街上。只好另寻一家人较少的店就餐。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但要吃好,还要吃品牌。</p> <p class="ql-block">游览古莲花池。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区中心,始建于金元之交的公元1227年,原名雪香园,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古莲花池原为元代汝南王张柔的府邸。它历经私人府邸、官府、书院、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和公共园林的历史变迁。据说是中国十大园林之一 。</p> <p class="ql-block">这是建在古莲花池公园内的“直隶图书馆”。是中国北方最早的政府办的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古莲花池风光。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古莲花池。</p> <p class="ql-block">游览大慈阁。大慈阁原名大悲阁。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由元代汝南王张柔所建。是一组寺庙建筑群体,因其主体建筑称大慈阁而得名。大慈阁是保定市最高大的古代建筑。</p><p class="ql-block">游览当天正好赶上一场宗教活动,信教群众太多,院子里都坐满了。</p> <p class="ql-block">保定的淮军公所位于老城区的西南隅,是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为纪念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战斗中阵亡的“将士”,于1888 年至 1891 年兴建的。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并兼有安徽会馆之功能。李鸿章是淮军统帅,靠淮军起家。</p><p class="ql-block">淮军公所的正门是一座高大的牌楼门,是徽派祠堂式大门的一种。牌楼门下设有左,中,右三个券门,每个券门用汉白玉条石镶嵌,上面雕刻着"双狮戏球""蝙蝠捧喜"的图案。中门上有"敕建李文忠公祠"竖匾。公元 1901 年,李鸿章病逝,淮军公所的部分建筑,改为了"李文忠公祠"。</p> <p class="ql-block">淮军公所是一座具有南方和北方建筑风格的混合建筑体。前半部分窄窄的巷子,高高的马头墙。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进入到公所的后半部分,就会发现这里已然全无徽派建筑的秀美,变成了具有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貌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淮军公所的戏楼是二层楼结构,戏楼四周是二层看台,用隔扇隔成了包厢,戏楼内随处可见砖雕、木雕、石雕,尽显徽派建筑的"三雕之美",加上戏楼大量的彩绘,质朴与华丽合二为一。我游览过很多会馆里的戏楼,这是最漂亮的戏楼。</p> <p class="ql-block">戏台四角各有立柱一根,戏台顶部的藻井很有特色,呈穹窿状。这种藻井不仅造型工艺精美,而且设计科学,能够把舞台以内的声音自然的吸收到穹形顶内,起到拢音的作用,再将清晰的声音回传到戏楼各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淮军公所后院东廊边完好保留着一个垂花月亮门,建筑工艺独具匠心,月亮门上悬着一个木雕门楼,翘起的飞檐宛若展翅的巨鸟。</p><p class="ql-block">过去戏楼的后院就是祭祀李鸿章的“李文忠公祠”,和祭祀淮军阵亡将士的“淮军昭忠祠”。复建后好像变成了中国戏曲展览馆。在淮军公所内没找到祭祀李鸿章和淮军阵亡将士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个人觉得还是恢复历史的原貌比较好。其实淮军中很多将领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但也抗击过帝国主义侵略。比较著名的有:刘铭传、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聂士成等。其中“邓世昌”是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他们应该受到后人的尊重和纪念。</p> <p class="ql-block">骑游数月,行程数千公里。当初从成都出发时北方还冰天雪地,计划和春天一起回到北方。到保定已经是4月,北方春暖花开。保定到长春过去曾经骑行过,因此决定从保定乘高铁返回长春,此次骑游顺利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