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生能有几回搏”---- 四十多年前我的高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宏彬 (鸿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神州大地,这对于因文革而失去上大学机会的青年人讲,无异于一声春雷。但我平静的心湖并未荡起涟漪。因为那时,我正在武钢动力部工会当“以工代干”的宣传干事,混得还算不错。读不读大学,对我来说,似乎并不是件紧要的事。七七年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与密友张佑成来看我,一个劲地怂恿我参加七八年的高考,我开始动心了。那时,报上登了一篇关于世界冠军容国团的报告文学。他的一句话“人生能有几回搏”,深深打动了我,我想,拼搏的机会来了,我不应放弃这次机会,也应搏一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加高考的主意虽打定,但单位工作忙,我又是工会唯一的年轻人。这种情势不能让我脱产复习功课。于是,我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特殊的工作时间表,该时间表从每天下午五时开始执行。五点钟下班后,我回到宿舍,吃完晚饭,大约五点半钟。从五点半到七点,我边散步,边背诵需要“死记硬背”的高考知识题,到七点整,准时上床睡觉。两个小时后,闹钟将我叫醒,从九点,到第二天凌晨四时,这七个小时,是我雷打不动复习功课的时间。从凌晨四时起,我又睡三个小时,到七时起床、洗漱、早餐,八点准时上班,中午再睡一个多小时。这样,我每天坚持正常工作,仍能睡六个多小时,但挤出了夜间七个小时的“优质时间”,我将这个时间表坚持了两个月,对高中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考分超过当年湖北省的录取分数线近九十分,我成为武钢和青山区的“高考冠军”(至于在全省的名次,我无法查,也不知道)。分数出来后,单位领导给我做工作,劝我不要读大学,说组织上正准备提我为科干,读了大学的人也未必当得上科干。我想,读大学是我学生时代的梦想之一,我既参加考试了,就不能轻易放弃这个梦想。并且不读则已,要读,就要读一个心中最景仰的大学。于是我对单位的领导说:我准备报考全中国最好的大学,如果不录取,我就不读大学了。我说话算数,三个志愿全填 “北京大学中文系”。也许我的诚心感动了上苍,结果如愿被北大录取。那年,湖北全省只有三个同学考上北大中文系。单位领导说,“这是天意!”不再劝我,并且厂部机关给我开了一个十分隆重的欢送会,党委书记讲话,对我进行热情鼓励,希望我学成之后,能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段经历,让我回味不已,也令我富有工作激情。大学毕业后,我先后换了几个工作单位,由于具有拼搏心态,故也没虚度年华,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常想,人的一生,应把这种心态贯彻始终。不断树立目标,争取成功。即使失败,也不气馁,因为我努力过了。努力过,不后悔;努力过,不惭愧。报刊上介绍的那些感动中国的人,以及身边的优秀人物,都是俺学习的榜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我已成为老人,回首往事,仍有激动之情,不愿“躺平”。我常常告诫自己:人生能有几回搏,一寸光阴一寸金。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span></p> <p class="ql-block">高考前,我是武钢工人。</p> <p class="ql-block">我考上了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留影。</p> <p class="ql-block">毕业后,我到军校工作。我把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自做图片)</p> <p class="ql-block">《长江日报》曾发表过我关于参加高考的回忆短文。</p> <p class="ql-block">从部队转业回到我的“娘家”,在武钢大学任教。退休前,被授予“学科带头人”称号,感谢武钢给我的职业生涯划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 <p class="ql-block">欢迎进入我的公众号,里面有我的各种作品(杂文随笔,侃《红楼梦》,书法绘画等。请朋友们不吝赐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