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白洑波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洑波光是潜江八景的第八景。洑词义之一为翻滚的漩涡。白洑,实有其名,实有其地。地名的文化表现是很鲜明的,潜江人的祖先取了“白洑”这样一个有学问的地名也是潜江“以人文科第甲”的证明。在王场镇东北部有一个面积大约万余亩的白洑垸,其中心地区就是黄湾和戴河两个村,往东延至汉江上的红庙码头。现今红庙码头尚留下一个白洑滩的地名。历史上,明洪武元年(1368年),潜江知县罗纯一在红庙下游仅数里的泗港设驿,起名白洑驿,至成化十三年(1477年),白洑驿被江水淹没了。明弘治三年(1490年)知县张鬲派一个叫郎进的驿丞重修了白洑驿,并增置了站船4只,船夫40名。数年后,历经了212年的泗港白洑波光又被江水吞没。清道光皇帝在位三十年,汉水曾决堤二十九次,每当汉水毁江堤,白浪滔天,一片汪洋都不见,翻滚的江水吞噬着农民的良田,此时的情景在文人的眼中就是红日与白浪齐辉,江水共蓝天一色,这也许就是他们眼中的白洑波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潜江古属云梦泽,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古人出行多乘舟船,“月明风静夜行舟”,“江船买酒白云边”,“即从巴峡穿巫峡”,“轻舟已过万重山”,文人乘舟看到的是红日,白浪,舟楫,波光,足以聊发诗兴。曾有明代人杨琚作《船过潜江白洑驿》一诗曰:"日斜月已生,一片波光白。风气入夕加,伏流响漰湱。卸帆买鱼船,投港远归客。隔水闻渔歌,数声天地窄。" 白洑波光虽然只是文人墨客的即兴之作,但是经过文人们不断的渲染,看到这个词眼前便会生动地展现出一幅日落月升、波光潋滟、水天一色以及游客和渔歌浑为一体的图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白洑波光早已不见踪影,这里已是千里沃野,万顷良田,麦浪翻滚,稻谷飘香,农民们在这里播种着理想,收获着希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