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西这个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充满了神秘,新的地方新的环境等着我们去探索,好在老伴这几天疾患康复,能吃能喝,已经适应了较高强度的每日行走,虽说今天坐了两次长途车,游览了通灵大峡谷,精神尚好不太疲乏。到酒店休息了一会,快5点了下楼出门,立即约车去靖西的旧州古城。 旧州景区位于靖西市南8公里,四面被喀斯特地貌群山层层环抱。<br> 早在一千多年前,旧州古城就作为归顺州(靖西古名)的州府,一直是中越边境线上重要的政治门户、经贸枢纽、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塞,是当之无愧的千年古城,也是名扬四海的抗倭民族巾帼英雄瓦氏夫人的故乡。 据清《归顺直隶州志》记载:南宋末年,江西省广信府张天宗随文天祥抗元,因兵败,天宗率部300余人退走广西,因途中迷路,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林木茂盛、气候温和,就在此住下,与当地土民—起,辟垦山林,开荒造田,引水灌溉,还把内地先进技术和文化传授给当地土民,使这个偏僻的壮族山区经济文化得到发展。 看过攻略,旧州可以租乘坐两个人的四轮电动车逛街,到了景区门口果然有车。售票处租车要40元,老伴不愿意坐。我知道这个景区不太大,天黑前能走回来,也不坚持,慢慢地走进去看古镇街景。<br> 旧州主街长度约三百米,是旧州古镇的主干道,也是本地民俗庆典活动的主要举办场地,如每年大年初一的舞龙舞狮,二月初二龙抬头,八月初二的祭神长桌宴等都在这里举行。<br> 主街绣球阵共由99根红柱,666个绣球组成,寓为“长长久久,六六大顺”。 旧州民众悦服,把张天宗推为峒官,把此地称为顺安峒,以驻地那签为中心,把辖地划为五个峒,每个峒分四路四甲,并设置亭田,用其收入助婚丧嫁娶、孤寡伤残,设乡塾教育土民子弟,百姓安居乐业,成为边地的“世外桃源”。<br> 古城在两条河流的汇集处依水而建,壮族风情浓郁,素有“壮族活的博物馆”之美誉。 绣球风情街依河而建,是旧州古城里最古老、同时也是当地百姓制作绣球最为集中的一条街,整条街道上火红的灯笼组阵排布,寓意“鸿运当头”。<br> 每逢农闲日子,旧州古城满街都是坐在门口缝制绣球的村民。在这里,老式的砖瓦房,斑驳的厚木门,沧桑的青石板路,以及心灵手巧的壮乡手工艺人,无不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旧州古城自古以来制作传统工艺品绣球闻名于世。旧州街有5百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从七、八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参加制作,年产绣球30多万个,被誉为“中国绣球之乡”。 旧州风光旖旎,景区的文物胜迹甚丰,有文昌阁、瓦氏夫人点将台、绣球风情街、壮音阁、千亩锦绣花海、望桥、明清时代建筑岑氏土司庙、张天宗墓园等景观。 文昌阁位于旧州古城大门以东,建于鹅泉河中的小岛上,是—座四角型三层高的古阁,坐东朝西,其中二层、三层均有圆窗,可供游客眺望四面田园风光。<br> 文昌阁建于清朝的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兀立水中,成为碧水和峰峦之间的点睛之笔,独具风采,是古时文人墨客对月吟诗、琴棋书咏之处。 文昌阁吸收天地灵气,阁中供奉着文曲星和魁星,自古就是科举考生们必供的神庙。<br> 文昌阁下衔鹅泉河,背椅火焰峰,是广西旅游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之一,是游客来到靖西必去的摄影打卡地。<br> 在古代,望桥是旧州古城的盼望之桥、盼归之桥。每逢佳节,人们都会到“旺桥”上踩桥,祈求“福旺、财旺、运道旺”的好彩头。 古时候村中的男子跟随瓦氏夫人出征抗倭,每逢佳节,留守家中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时常会到石桥之上“望儿、望夫、望父”,盼望战场上的亲人早日平安归来,久而久之,望桥因此而得名。<br> 瓦氏点将台是“巾帼英雄第一人”瓦氏夫人明嘉靖三十三年出征江浙沿海抗倭前,回到家乡归顺州征调、校阅俍兵,点将誓师的练兵台遗址。 壮族博物馆建于2005年,是我国第一座壮族生态博物馆。该馆通过展示旧州壮族的自然环境、文化遗存、社会结构和居民的生活,有效保护了旧州古村文化的积淀。<br> 博物馆展示中心结合了图、声、像等现代科技手段,采集民间实物进行展览,表现本地壮族的历史渊源、壮族建筑、民族服饰、生产工具、民俗节庆和传统工艺等经济文化概貌。 壮音阁是由旧州古戏台修缮而成。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曾在此取景演唱《大地飞歌》,是名扬全国的三月三歌圩擂台。<br> 逢年重大节庆,周边乡邻都会到这里组织民俗表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已经有140多年发展历史的南路壮剧。 旧州山水集靖西风光之大成,移步是风景,入眼皆是画,被摄影家、美术家们盛赞为“采风创作的天堂”。 旧州奇峰秀美,山水如画,田园似锦,历史悠久,壮族民俗风情浓郁,文物胜迹甚丰,旧州风光吸纳了靖西近千年古朴典雅的文化底蕴,将自然景观和人文荟萃融为一体,是靖西田园风光、历史底蕴的缩影。<br> 绣球广场位于旧州古城正门,从绣球、壮锦、铜鼓这三种最具壮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中提取设计灵感。广场的核心是直径为8米的绣球雕塑,也是旧州古城作为中国绣球之乡的重要文化地标,寓意代表唐朝元和三年,靖西正式建州定州府所在地为“那签”(今旧州古城)。 绣球雕塑底座为3个壮锦环绕的铜鼓,寓意代表抗倭民族英雄瓦氏夫人明朝弘治九年诞生于旧州。铜鼓刻有《绣球赋》等与旧州的相关诗词。<br> 从古镇出来,到绣球广场约车等车。 天色将晚,广场周边汽车稀少,约了几次车根本就没有司机接单。心想,这次出行一切顺利,不可能总是运气好,也许今天要走麦城了,不知道多晚才能回住处。正在暗自着急,一辆轿车停在我们身旁,车窗下放,一位女士优雅地说,你们是要回靖西吗?老伴急忙答应,说我们正在打车,可是约不到车啊。女士说:上车吧,我下班路过这里,可以顺便送你回去。真是天大的喜事,靖西好人真多啊。 回去的路上老伴与女司机拉家常,她说,自己在古镇这边上班,每天晚上才能回市区,家里上三年级的孩子都没有时间照顾。<br> 说起靖西的风土人情,她认为靖西的风光比桂林还好,而且夏天这里可以避暑,比南宁百色都凉快,许多外地人来这里买房子定居。说话间回到市区街市,她在锦绣古镇门口停下,说晚间灯亮以后,这里最漂亮,饭店也最多。 锦绣古镇正是我要打车回来下车的地方,正中下怀。虽然热心女士没有提到收取车费,都是辛辛苦苦早出晚归勤劳的打工人,来时打车用了26元,拿出30元给司机女士当路费,再三感谢她带我们回来。 谢过好心的女士,转身走进古镇。锦绣古镇华灯初上,街上充满了游人。<br> 锦绣古镇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文旅特色小镇,倚靠靖西的山水资源,使得它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br> 锦绣古镇被誉为小桂林,以其壮乡古味、小桥流水和廊桥古雅的景观著称。 古镇上的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具有浓厚的壮族文化特色,点缀着灯笼、铜鼓、绣球、壮锦等文化元素。<br> 夜晚的锦绣古镇与白天不同,流光溢彩、色彩斑斓,是拍摄夜景的绝佳地点。<br> 每晚八点,还有壮乡人举办的篝火晚会,氛围感满满,令人流连忘返。 古镇集文化、休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以壮族文化、中越文化、生态养生为主题,用壮乡古味,小桥流水,廊桥古雅,描摹出一卷繁华古镇的亮丽风景。 在桂味人家食府吃晚饭。 点了柠檬鸭。肥而不腻,满口留香。 饭后看高德地图,这里距住宿的酒店只有两站多路,老伴兴致勃勃竟然不累,于是在靖西繁华的闹市中漫步,溜达着走回弘茗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