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口人说樊口3/水文化的明珠——樊口

金笛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樊口因水而兴,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水文化,不仅有一流的物质文化,历代兴建的水利设施,还积累了丰富的利用水资源和治理水患的经验教训、规章制度,以及世世代代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治水精神。可以说,这里简直是一座水利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樊口街为中心方圆一里左右,有三条河(长港、新港、薛家沟),五闸站,二十多座公路铁路桥,以及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长堤、大坝,其中樊口坝和民信闸名气最大,历史最悠久。据说,清朝光绪皇帝曾为樊口筑坝建闸,一连下了七道圣旨,因而当地有“七圣坝”、“七圣闸”和“七圣街”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小小樊口,为何能出此惊世骇俗的奇闻?这事,说起来话长。</p><p class="ql-block">樊口是梁子湖畔七县一州通江达海的惟一出口。梁子湖、鸭儿湖、保安湖、三山湖等大小18湖联成一体,统称“樊湖水系”。到明末清初,大批移民相继来樊湖围垦开荒,世代繁衍生息,樊湖逐渐成了米粮川。由于樊口一带濒临长江,地势低洼,又无堤防设施,是个名副其实的“水袋子”,一遇大水年份,江湖相连,樊湖一带方园几百里变成白茫茫的汪洋大海,百姓们惨遭灭顶之灾,只能拖家带口,背井离乡,逃荒要饭渡日。世世代代的樊湖人,不仅难逃洪涝之灾肆虐,还要遭受血吸虫的危害。这里流传着民谣:“西洋畈、大肚汉,拿个罩子满湖转;罩条鲤鱼三斤半,挖个洞子埋鼎罐;大人喝、小伢灌,一灌灌个大肚汉;发大水,把气叹,挺着肚子去要饭。”明朝隆庆年(公元1571年),新任知县李有朋写的《辛未阅水记》记载:当年夏天发大水,湖江合二为一,船在老百姓的屋脊或树梢上漂行,百姓闻说新任知县来了,“老壮诉于舟,童稚呼于水,妇女拜于岸,号哭之声震动山谷,湖波皆沸”,真是惨不忍睹。然而,比洪水更可怕的是”奸宄之乘机,寇盗之挟势,虎狼之吞噬,官吏之催逼”,以致他连呼“痛哉,民罹此难,不如无生”。据史志记载,象这样的特大洪水,仅前清两个世纪中(公元1646—1875年)就发生了43次。千百年来,治理“水袋子”也就成为樊湖民众的共同愿望。仅自清朝道光29年(1848年)后的73年中,曾13次倡议在樊口筑堤建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家乡流传“三麟治水”的故事。光绪2年(1876年),西畈(蒲团)廪生郭瑞麟进京为民请命,找到几位在京城当高官的老乡,给湖北巡抚翁同爵写信,终于被准许在樊口筑坝建闸。第二年春天,便筑起了一道横截长港的拦水坝,堵住了汛期江水的倒灌,当年内湖早稻免受洪水灾害。正着手筹款修闸时,支持建闸筑坝的翁同爵调离湖北,接替他的是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李瀚章是安徽人,他认为洞庭湖水涌入长江后,如不泄入樊湖分洪,必定要淹下游其它地方,包括其老家。樊湖月山、三山两地湖霸的田地都在高处,一般年份不会受灾,却担心筑坝建闸后水位降低,会减少捕鱼面积,他们抓住李瀚章的心理,遂以“筑樊湖,淹巢湖”为由,控告樊湖民众藐视官府,自发筑坝。李瀚章不问是非曲直,立即调来清军汉阳操防营洋枪队,乘炮船直奔樊口,刨毁大坝,抓捕人犯。郭瑞麟等人闻讯后已先行躲避,李瀚章便上奏朝廷,革去郭瑞麟等人衣顶,并下令通缉。光绪4年(1878年)春,湖区农民迫于生计,又公推胡炳卢、汪国沅为首,重新在长港筑坝。李瀚章恼羞成怒,再次调集兵勇镇压。当时,有一些毛头小伙出于义愤,声称“被官府打死也是死,不筑坝饿死也是死,不如与其拼了”。胡炳卢、汪国沅害怕事情闹大,跪地向他们求情,再加上一批老人苦苦劝阻,这批青壮小伙才自行解散,未与官府发生直接的正面冲突,但百姓们辛辛苦苦筑起的大坝又一次被刨毁。胡炳卢被逼外逃他乡,从此杳无音讯;官府将汪国沅抓到黄州砍头示众,威胁阻吓民众拦河筑坝。</p><p class="ql-block">民众不服,纷纷上京城告状,也有官员屡屡上奏朝庭,为民请命,英国商人出资办的《申报》也很快披露这一事件,形成舆论压力。于是,清朝庭派兵部尚书、长江水师巡阅使彭玉麟来樊口密查。彭玉麟系晚清重臣,曾六辞高官,秉性刚直,体恤民情,他曾率清军与太平军在这一带激战,西山灵泉寺还有他的梅花石刻。他改装易服,搭坐民船,到达樊口。然后,又雇一条小木船,草笠短衣,深入湖区,走访民众,勘查地势和水情,除处置不法之徒,为筑坝受牵连人员平反,他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修筑黄柏山沿江大堤以防长江洪水;二是在樊口筑坝建闸以利农田;三是在樊口坝上设立转运码头,官督民办,以利商贾及交通运输。光绪皇帝接到彭玉麟的奏折后,同意在樊口筑坝建闸的方案,要李瀚章照办。李瀚章两次派兵镇压樊口民众筑坝,已遭到朝野非议,要他赞同彭玉麟的观点,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李瀚章接旨后耍了两面派手法,他一面答应照旨办事,一面又引证历任湖北地方官不准在樊口筑坝的成案,历举樊口筑坝的五大害处。尽管光绪皇帝一连下了七道圣旨,由于地方官员和豪强一再从中作梗,加上晚清朝庭昏庸无能,这事到头来还是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后,这事又重新提出来。湖北督军兼省长萧耀南,此人出身新洲乡间穷秀才,是个有过也有功的历史人物。他比较重视湖北水利堤防建设, 1922年曾捐巨款在新洲修筑鹅公大闸,名为“萧公闸”。同年,他委任吴兆麟任樊口堤工局总经理,负责兴修樊口堤坝水利。吴兆麟将军是鄂城县葛店人,武昌起义元老。他来樊口后,吃住在工地上,主持了修堤、筑坝、建闸、开河等一揽子工程,他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组织男女老少齐上阵,连大肚子孕妇也到工地上端茶倒水,樊口堤闸工地上热火朝天。为修樊口堤坝大闸,吴兆麟将军还捐出自己的退役金两万光洋。据村里老人说,施工最紧张的时候,吴兆麟将军还用船从武汉运来成堆铜元,在工地上按担数计酬,现兑现发钱,挑一担土发一枚“欢喜”,交一枚“欢喜”领一个铜角子,100个铜角子为一串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22年春樊口大坝基本建成后,原打算在坝上修闸没有成功,后新开一条月河建民信闸。民信闸于1924年动工, 1926年基本建成。由德国工程师姚克尔设计,汉口均益公司承包施工,闸身为钢盘混凝土结构,闸的形式为开放式,分3孔,每孔净宽7米,高14.64米,滨江方向为6扇闸门,呈人字型,利用水力自行启闭,其最大流量为337立米/秒。其闸身结构、单孔宽度和单孔流量,当时在湖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算是首屈一指。民信闸建成后,内湖增加的保收面积和新垦荒田共计60万亩。民信闸还是桥闸合一工程,即将滨湖方向的闸墩延长以形成桥面,桥面分人行道和车道。建闸之时樊口地区并无公路,8年之后的1934年,公路才通至樊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攻鄂州,为了阻滞日军,蒋介石计划“以水代军”, 破坏樊口大堤及民信闸,阻止日军西进武汉,但是到了10月份执行的时候,洪水已退去,破坏樊口大堤不起作用,只有破坏樊口民信闸公路桥,由于当时安放的药量较少,“位于民信闸东孔”的两颗地雷也没有引爆,只是炸损部分设施,并未炸毁民信闸。建国后,人民政府于1952年、1965年两次改建民信闸。樊口坝、民信闸实现了家乡民众祖祖辈辈的夙愿,为子孙后代带来了福音,一般年景沿湖农田可以保收,不再为“水袋子”肆虐发愁,它们成了樊湖民众心中的保护神。</p><p class="ql-block">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樊湖发生过两次特大水灾。民国20年,即1931年7月,粑铺大堤余家榨坊处,也称“倒口子”,被汹猛的洪水冲开一道1000多米长的大口子,堤内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湾子,竟被冲得无影无踪,樊湖地区有几十万人流离失所,逃荒要饭,卖儿卖女,还因冻饿伤病死了不少人,真是惨不忍睹。 </p><p class="ql-block">解放后,1954年夏季,大雨持续数月,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当时,在粑铺大堤一带有三四万民工昼夜抗洪抢险, 8月初武汉关水位涨到29米,比1931年粑铺大堤溃口时水位还高3米,而且水位有可能继续上升。国家为了保武汉等大城市,决定在樊湖实行分洪。分洪前几天,全县出动5艘轮船、8000条木船,转移分洪区内几十万灾民。8月7日,黄冈军分区司令员带来一个营的人执行任务,先在三江口和丁桥堤段扒开两个口子泄洪,但流量依然不够,长江水位下降不明显。8月12日,又派200多名解放军战士,在樊口雷山尾炸堤分洪。56万亩农田被洪水吞没,方园数百里樊湖成了汪洋大海。第二天,就传来武汉、黄石两市水位下降的消息。</p><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人民政府又投入了数亿巨资先后新建了樊口大闸、樊口电排站、樊口薛家沟闸、磨刀矶节制闸、樊口三山湖节制闸,从根本上根除了樊口及梁子湖周边地区市县的水患,每年减灾经济效益在亿元以上,新增综合经济效益数十亿元。1970年,樊口坝区热闹非凡,千军万马,众志成城,一举削去雷山半个山头,新建樊口大闸、电排站,人工开挖一条长达60多里的新港,加固沿江堤防。</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20年代建成的樊口民信闸,还有70年代竣工的大闸、电排站,与大坝首尾相接联成一体,随心所欲地调节长港水位。汛期前开闸放水入江,降低湖区水位;出现内涝险情时,全省最大的电排站,开动4台直径4米的巨型水泵,排水抗涝,化险为夷;遇到旱年,开启大闸,引江水倒灌入港,缓解湖区旱情。1998年,长江流域遭受“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樊口坝堤固若金汤,湖区百姓安然无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