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饮茶风

塘不留鱼

<p class="ql-block">中国茶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标志着茶文化的形成,将普通茶事提高到了精神文化层面。发展到宋代,文人集团对茶事活动的参与和推崇,则将茶文化推上了另一个高峰。</p> <p class="ql-block">宋代茶事繁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茶”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北宋年间的《文会图》便描绘了文士集会,宴饮吃茶的场景。画中前景表现了侍从备茶,还原了宋朝的饮茶方式。茶桌之上有数只青白釉茶盏、黑漆盏托,侍者手持长柄茶匙从茶罐中舀取茶末放置茶盏中。</p> <p class="ql-block">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保留了煎茶法,又发展了点茶、斗茶、分茶等多种饮茶方式。点茶,是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简单而言,即茶叶末用沸水冲泡后,再打出乳白浮沫。南宋画家刘松年的《撵茶图》便描绘了仆役磨茶、点茶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斗茶,则在点茶的基础上进行,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是一种衡量茶叶品质、点茶技艺的综合技艺。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中表现了茶贩斗茶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分茶,是指在点茶后形成的茶沫上勾勒出文字、花鸟等图案的技艺,表现形式类似于咖啡拉花。</p> <p class="ql-block">较之唐代,宋代的饮茶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因而茶具亦随之变化,以适应新的风尚。</p><p class="ql-block">根据南宋审安老人著《茶具图赞》一书记载,宋代茶具有12件,分别为茶焙、茶臼、茶碾、茶磨、茶瓢、茶罗、茶帚、盏托、茶盏、汤瓶、茶筅、茶巾。</p> <p class="ql-block">北宋.建窑耀目翟变天目盏托一套 尺寸:高10公分 口径9.5公分</p> <p class="ql-block">这12件茶具的材质也颇有讲究,豪奢的上层社会偏好玉水注、黄金碾、细绢筛、兔毫盏。宋代点茶时最常用的就是兔毫盏,人们认为它可以更好的体现斗茶、点茶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宋代茶学家蔡襄著有《茶录》,其中下篇“茶盏”一目指出:“茶色白,宜盏黑,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其大意为:茶色白,适宜用黑色的茶盏衬托,建安制造的茶盏,釉色黑,纹路如兔毛,且杯壁厚,加热后可以保持温度较久,最为好用。青瓷、白瓷的茶盏不适用于斗茶。宋徽宗也曾在词中写道:“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由此,建盏中兔毫盏成为了宋代点茶、斗茶时最为推崇的器物。北宋后期,建盏成为“贡瓷”,也因此民间茶事活动中仍以使用青白瓷为主。</p> <p class="ql-block">  北宋.建窑金银兔毫大钵碗 尺寸:高12公分 口径19公分</p> <p class="ql-block">建盏之中,釉面纹理除兔毫外,还可分为油滴、鹧鸪斑、乌金、曜变和杂色釉等。</p> <p class="ql-block">北宋.建窑黄金釉油滴盏一对,底款:大吉 尺寸:高5.5公分 口径9公分</p> <p class="ql-block">北宋.建窑鹧鸪斑金口盏 尺寸:高7公分 口径12公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