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在誉为“中国走马之乡”的甘孜丹霞小镇吃过早餐,冒着大雨,我们怀揣着对德格印经院的无限憧憬,踏上了这场心灵的探索之旅。</p> <p class="ql-block"> 马尼干戈镇错巴村</p> <p class="ql-block"> 穿越六月的雀儿山,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雪域仙境。山顶的白雪与蓝天交相辉映,而山脚下的德格印经院,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璀璨明珠,静静地闪耀着古老文化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马尼仁措湖景区 </p> <p class="ql-block"> 抵达德格县城,车队的规模已然彰显出印经院的非凡魅力。避开喧嚣的人群,我们首先探访了红墙金瓦的更庆寺,这座康区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作为土司家庙,它见证了土司家族的历史变迁。寺内的佛像庄严肃穆,壁画色彩斑斓,经卷摆放得井井有条,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来到心仪已久的德格印经院,这里不仅是藏族文化的宝库,更是历史与艺术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这座始建于1729年的古老建筑,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的文化街。</p><p class="ql-block"> 印经院珍藏有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版29万余块,总文字约5亿,储藏量位居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该院现有的雕版印刷在雕刻、书写、制墨、造纸和印制工艺等方面均保持了13世纪的传统方法。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它被誉为“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更有着“雪山下的宝库”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抵达德格印经院门口时,只见古老的红墙在岁月的洗礼下更显沧桑。门楣上雕刻着繁复的图案和藏文,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印经院悠久的历史。门口的信徒们络绎不绝,他们或手持念珠,或默念经文,围绕印经院缓缓前行,脸上写满了虔诚与敬畏。</p> <p class="ql-block"> 走进德格印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紧凑雅致、充满传统藏式风格的四合院建筑群。进门口这边是二楼一底,其它三面是三楼一底,这些建筑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装饰华丽,彰显出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长长的走廊宛如一条纽带,将各个建筑紧密相连,而柱子上悬挂的金色和红色相间的彩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庄严而神秘的色彩,令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 扑鼻而来的一股浓郁的酥油香气与古朴的油墨味、淡雅的藏香味交织在一起,瞬间让我们沉浸于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古老而神秘的氛围之中。这种香气不仅是对藏族文化的一种独特诠释,更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洗礼。</p><p class="ql-block"> 遵循左进右出的参观指导,我们转头便见左侧的洗版平台。工匠们正忙碌地洗刷着印经板,他们的手法熟练而专注,将每一块印经板都洗得干干净净,仿佛在诉说着对经文的尊重与敬畏。</p> <p class="ql-block"> 在印经颜料房,工匠们专心致志地制作颜料。他们细心研磨朱砂或黑墨成细腻粉末,然后精心调和成适合印刷的颜色。他们展现出的专业与用心令人钦佩,进门处的小方桌上,摆放着参观者的小额捐款,这也是对他们辛勤努力的认可与尊重。</p> <p class="ql-block"> 走进经堂,我们被一种空旷而神圣的气氛所震撼。墙上五彩斑斓的唐卡如同盛开的花朵,每一幅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经堂虽然空无一人,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似乎回荡着经文的诵读声,让人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回声在耳边回响,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智慧与勤劳。</p> <p class="ql-block"> 登上陡峭的木楼梯,我们经过装饰雅典的二楼过厅来到印经区域。这里,匠人们正在忙碌地印刷经文。印刷工作由两人一组完成,只见一人负责给印经板涂色,另一人负责放置纸张并使用滚筒压实。两位工匠密切配合,确保颜料均匀涂抹、纸张正确放置以及滚筒力度适中。据说一组匠人每天能印刷2400张经文,体现了传统印刷方式的高效性。他们的手法娴熟而迅速,每一次按压都仿佛在创作一幅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在校对区,一片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印刷完成后需进行严格校对。两个师傅逐页检查经文内容、排版和印刷质量,确保无误。他们一字一句地诵念经文,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穿越了时空,每一字、每一句都承载着深厚的藏文化的智慧。 </p> <p class="ql-block"> 在校对区域的一侧,是修复印经板的地方,这里的气氛更为庄重与肃穆。印经板可能出现磨损、断裂或污染等问题需修复。匠人们需要清洗、拼接、加固、变形处理等多个步骤。使用自制工具清除杂质和污垢,对断裂或磨损部分进行修补和加固。修复印经板需要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工匠们需对木材和雕刻工艺有深入了解。由于整个印经院是木质结构,不能使用电灯和酥油灯,匠人们只能凭借微弱的自然光,在昏暗的环境中工作。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文化的敬畏和尊重。</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步入藏经版区,这是一个笼罩在神秘与庄严氛围中的空间。已进入便感受到的是昏暗中的静谧,只有几缕微弱的日光透过狭窄的缝隙,斑驳地洒在木质的地面和墙壁上。闭上眼睛,稍作适应,你便能隐约看见一排排高耸的木架,上面整齐地码放着各式各样的经版。这些经版宛如历史的守护者,静静地承载着古老的传说与智慧,无声地述说着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在这样幽暗的环境中,匠人却能如履平地,准确无误地找到每一块经版。这背后,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丰富经验和对经版的深厚情感。他们仅凭记忆和熟练的手法,就能在黑暗中精准地取放经版。这种超凡的能力不仅令人惊叹,更彰显了师傅们对经版的无比珍视和敬畏。</p> <p class="ql-block"> 最后,通过晒经板房我们来到了印经院的房顶。这里是印纸库房和一些匠人的住房。虽然条件简陋,但匠人们依然坚守在这里,为印经院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房顶的一角,法轮与锱金孔雀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象征着印经院的信仰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站在德格印经院的房顶,我俯瞰着这座古老建筑,它在历史的洗礼下仍散发出勃勃生机。这里不仅是经文的印刷地,更是藏族文化传承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我被其独特韵味深深吸引,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和专注态度让我肃然起敬。印经板上的每一笔雕刻、经文中的每一个字符,都仿佛在低语着古老而神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深刻感受到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这让我更加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交融。</p> <p class="ql-block"> 这次德格印经院之旅,不仅丰富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加热爱并敬畏这个多彩的世界,而且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二零二四年六月十二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