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一个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写下这个题目,只觉好笑。这是因为前不久偶然看到两则文字,一则大意是:近百年无非只有一个半画家,黄宾虹算一个,齐白石算半个。无独有偶,后来又在一篇介绍嘉兴吴藕汀时,提到藕老曾说过:二十世纪只有一个半画家,一个是黄宾虹,半个是吴昌硕。有些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想,一个半是不是太少了点?那么我再给加上半个,共二个。我的二个画家是:齐白石一个;黄宾虹半个;吴昌硕半个,加起来正好二个。当然,这全是我在开玩笑。所谓"一个""半个",全然无稽之谈,无非个人私见而已。对于以往的画家,怎么评说,喜欢不喜欢,都是个人的事情,见仁见智,谁管得着。我所热爱、仰慕的近代画家还真不少,除黄宾虹齐白石吴昌硕潘天寿傅抱石林风眠还有李可染陆严少等等甚至还有吴冠中黄胄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看来,我特别喜欢齐白石老先生不假。关于齐白石,还是要重温一下他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媚俗""不似欺世"之高论。其实,所谓"中国画",从古至今,无论人物山水花鸟,无论哪家哪派,无不取法"似与不似"之妙!"似"与"不似"之间,是一个无限可能的选择,每个画家都会有自己的"不似之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齐白石的不似之似,之所以特别让人喜欢,是因为他总能把艺术的事留给自己一半,让给别人一半,心中有自己也有别人(受众)。因此,他将属于自己的乐趣放大开来,就变成众人的乐趣!这里不仅有齐白石的生活,也有齐白石的笔墨。有他的生活之趣,也有他的笔墨之趣。他做得如此完美,如此地道,齐白石老先生真是太了不起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为任何艺术,是永远离不开受众的。对于许多盖棺定论的画家,大家都会看出其好处所在。一味自我,还不算太难,取"中",才是大道!做得好,就难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7/05 于睦兰草堂</span></p> <p class="ql-block"><b>阿!罗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剃了光头以后,经常会有朋友说我像个罗汉。我听了很高兴。罗汉都是一些不平常的人。说是人也不准确,罗汉就是罗汉,地位仅次于菩萨,也是供人顶礼膜拜的偶像。罗汉自觉自醒,修行有果,断尽一切之烦恼等等。这些,我还可不能做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说明我就是混进罗汉群中的那个假的罗汉,肯定的。但是,在我看起来,这世上的人,无非都像罗汉!所谓五百罗汉,只是言其多而已,何止区区五百号。如此,我混迹其间又有何妨?从我眼里看过去,世界乃一片罗汉形象。至少人人都能成为罗汉,或者都具备成为罗汉的条件。只是怎么看而已,这大概属于"认识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人世正是我画五百罗汉丰富的依据,生活正是我画五百罗汉实实在在的参考。几经修改,五百罗汉终于生动展示,并且得到一些好的反应。我曾选出小半在2016年温州个展上充数。有人见了说,个个罗汉都像是有故事,五百罗汉展现了一个丰富的人间百态(只是男性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题材确实是个佛教题材,其实质正是个生活的内容。因为有画头,所以历来有人在画。明人吴彬存有《五百罗汉图卷》,清人石涛也有精彩的五百罗汉大作,云南筇竹寺五百罗汉彩塑艺术价值很高。本来,我只是觉得好玩,但画完之后,便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画五百罗汉难在何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几年前,我收到了外地一个号称五百罗汉堂的,寄来二大本画册,是他们邀请五百个画家画的五百个罗汉像。我好不容易翻了一遍。只觉得遗憾:五百画家所画五百罗汉,并非个个精彩,各显神通。而是大同小异,少有创造。为什么呢?究其原因,首先当然是用心不够,大多数画家都只是献上了自己心中的那个十分概念的罗汉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概念总是相差无几的。一个人要创作出五百个不同的罗汉形像,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少不了借鉴和参考。特别是,前人的东西,往往会给予美好的启发,调动别样的思考。当然,我是不会去做那种低级的"文抄公"的。一件事情,做了之后,就被丢下,这实在是我的大毛病。如果不是画家林滨帆先生又向我提起,并给予我很好的建议和殷切的期望,我不知道会不会再去说这"五百罗汉"。所以,应该要谢谢老朋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成金 2017/04/清明节 于睦兰草堂</span></p> <p class="ql-block"><b>指墨所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记得四十年前,我曾创作过一件主题性的水墨作品,画在一张大四尺麻纸上。因为刚从油田写生归来,所以,画了二个采油女工形象。当作品完成,为其落款时,不经意间在背景芦苇丛上,用毛笔添加了一个小撇。正在此时,隔壁教室一位同学,来到了画前,观看片刻,他便指着这后加的那一笔问:这一笔也是指头画的?哈哈,看来聪明人就是聪明人。"指墨"、"笔墨",此"墨"彼"墨"就是不一样!行内人一眼便可看出个门道来。(未知这件作品今在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什么要放下毛笔却用手指?难道指头画画比毛笔画画更具艺术性?当然不是。这就像用手抓饭吃,决不会比用筷子吃饭,这饭菜味道会更好一样。一次在马来西亚旅游,偶尔见到印度人吃饭,还为此画过一帧小速写。一个印度打工者,席地而坐,手托一大盘子饭菜,不断用手指扒些,抓起来送入嘴中。看起来,这样的吃法,无论是歺具,还是食物烹调方法,一定非常简单,绝对不可能像馆子里的大歺那么排场铺张。然而,这用手抓食的风俗,自然也会有它的许多讲究,这些讲究,正是其特色的所在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毛笔发展到今天,可谓丰富也。然而手指一伸,就简单了!工具至简(赤手空拳了),而表现方法却更见难度。从线条到墨色,从造型到构图,迫使简之又简,这真是一个追寻至简境界的梦!中国的大写意画,简洁大气一直是其最基本的追求,言简意赅也正是难度所在。指墨作品的意境是不会因为"工具"的简单而简单。简中出繁,简中求趣,简中见真。要达到的是,一种截然不同于毛笔的指痕墨迹之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自找苦吃吗?无意间想起小时候的一首儿童歌曲,歌中唱道:"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万能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都会做......."。很多年以前,杭州的一位画友曾对我说:"会画画的人,手都特别巧”。人的手所以灵巧,就在于有十个灵巧的手指。十个指头所以灵巧,就是因为十指连心,是心巧。画画人的心所以灵巧,是因为"心师目,目师华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师"亦 "思"也。东坡先生的诗好玩,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所谓"琴声",乃成调之妙曲,发之于心的"心声"也,否则便成噪音。"指墨"所指,亦当"心画""心墨"“心迹”之别趣者也!顺便一提,当今手机,有手指书写输入文字的功能,只可惜不能留下"墨"迹,这种“指书”的参与人数是空前的,如能像写毛笔字一样留下"墨迹",那将又回到了文字的书写时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成金 2017/03/22 于睦兰草堂</span></p> <p class="ql-block"><b>回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曾临写过担当大师的这一系列小品,近日终于又翻出来看看。这是2016年五月间的事,因杭州雨人兄的推荐,我认真地拜读了介绍担当禅师山水画小品的帖子。深受感动!便一时来了兴趣,动起手来,两天时间一气临画了这四十多幅小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担当的山水画,其简约的风格很显著。他的情况似乎与八大山人很相似,而且风格取向也有可比之处。八大的花鸟画极简而山水画还不及担当这里的作品简练。担当禅师比八大山人年长三十三岁,都生活在明末国变中。大清立国时,一个在五十岁,一个在十八岁,而且都去做了和尚一类,逃避现实。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和尚石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些人,他们的艺术当然反映时代,属于时代,时代给他们打下了深深的印记。中国绘画艺术,在他们这里,所散发出的光芒令人感动。这就是所谓的文人画艺术!中国绘画现代化的里程碑!当然,我们今天的时代与他们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又能从他们那里受到什么启发,实在是很值得研究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画艺术在我们手里,又将如何去玩呢?我终究读到了担当画中的“中国”!担当画中的“现代”!所以,快乐地拥抱了这位“禅师”画人。期望受到他的感染!收获传统的神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南几作品云展示之一百四八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文选篇(十)2017</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个半》《啊 罗汉》《指墨所指》《回望》</b></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曾成金 1947年6月2日(农历丁亥岁四月十四日)生于古鳌头 生肖属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号南几 幾者 曾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工作室称石壁精舍 睦兰草堂 步石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自入1962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今国美)附中起步至今从艺已六十余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曾热心于连环画年画等普及美术作品创作 文革后入学该院中国画系进修后专攻中国画。特别热爱中国书画艺术传统 画路较宽 注重全面修养 努力加强传统笔墨技巧的锤炼 深入理解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同时注意外来艺术现当代艺术的学习与参考。1990年加入中国美协 现为温州市美协顾问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居古鳌头镇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自创作品 版权所有 感谢关注 欢迎交流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