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奈吉·蒙汉闺蜜情

阿尔山文学之窗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胡永梅:企业退休职工,现任乌兰浩特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兴安盟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热爱文学,散文作品曾多次发表在《兴安日报》《兴安文学》《北部湾文学》《内蒙古日报》等报刊和期刊。散文《腊月忙年》获乌兰浩特市文联和市作协举办的年味主题征文二等奖。散文《乡村振兴中的义勒力特小镇》获兴安盟文联第六届全盟散文大赛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b>赛罕奈吉·蒙汉闺蜜情</b></p><p class="ql-block">胡永梅丨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繁衍生息的世界里,会有很多志趣相投、三观一致且不同民族的人在工作之余建立了友谊,并成为了好同事好朋友。比如我和山丹,我们相识于1990年,至今走过了33年的悠长岁月,惺惺相惜,在奔花甲之年的路上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正如人们比喻的那样各民族兄弟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一颗友谊的种子也在我们彼此的内心生根发芽,历经数年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成为了彼此无话不谈的朋友,这样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闺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24岁那年调入《兴安日报》社报版车间,做汉文校对。山丹是蒙文版的铅字工,小我一岁。她有着白皙的皮肤,丰满的额头,浓密的长发,梳的油光锃亮,笑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酒窝,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天下班,与她偶遇在三楼,她搂着我的肩膀说:“新来的吧?叫什么名字呀?我叫山丹,在蒙文车间工作。”我友好地说:“谢谢,我是新来的,在汉文报版车间工作,初来乍到请多关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见如故的友谊就这么简单地开始了。《兴安日报》每周一至周六出版,而且那个时候的报纸是用铅字排版的。车间里弥漫着油墨的味道和拣字清脆的声音。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紧,工厂不允许串车间聊天,只有下班的时候才能见面,说上几句话,便各自骑上自行车飞奔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时光在琐碎的日子里悄然流逝,我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1990年10月《兴安日报》结束了铅与火的历史,所有的文字变成了激光照排。工人们洗净了沾满油污的双手,脱掉了油渍的蓝色工作服,换上了白大褂,在一尘不染的现代化车间里开始了光与电的计算机时代。蒙、汉报版车间合并为激光照排车间,从此蒙汉车间的兄弟姐妹在明亮的车间里像石榴籽一样粘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我和山丹之间的情意自然地更深厚了。我由报纸校对变成了汉字录入,山丹由拣字工变成了蒙文排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丹非常聪明,属于蒙汉双语型人才,蒙文报纸排版常年无差错,她还能在电脑上学打五笔字型、排歌谱,做各种疑难表格,闲暇时还帮我打汉字文件和材料。我至今还珍藏着我们在工作当中“比、赶、超”蒙汉文字录入比赛的红头文件,我是汉字录入能手,山丹是蒙文录入能手,工作上我们都不甘落人后面,生活中山丹对我更是关爱有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冬天中午休息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接孩子回家做饭根本不赶趟。于是我们早晨上班时自己带饭盒放在锅炉房的大水箱上热着,中午下班接上孩子一起到车间吃饭。山丹经常带两个饭盒,一个装饭,一个装菜,每到吃饭的时候她就把菜往我的饭盒里拨,说她吃不了,并且叮嘱我的孩子多吃。当时她的生活水准是很高的,再加上山丹会做各种菜,就连炒花生米都比我炒的好吃,做的土豆酱更好吃,烙的蒙族馅饼皮薄馅大软呼呼的,咬上一口香流舌底。几天之后我发现了这其中的奥妙,她不是吃不了,而是默默地给我的孩子改善伙食呢。自尊心极强的我婉转地跟山丹说:“你明天少带点饭菜,吃不了浪费了。”她搂着我的肩膀说:“阿梅,我不是施舍你,你是我的朋友,我们蒙古人讲究的是对朋友要付出真心,你的经历我知道,别担心,我是你永远的‘赛罕奈吉’(蒙语意为闺蜜或好姐妹)。我强忍泪水冲她笑笑,频频点头儿。“阿梅,你一个人还带着孩子不容易,我是两个人挣钱养一个孩子,这点小事别放在心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山丹对我情。我和山丹在一起工作12年,这当中我经历了爱人意外离世,孩子尚在襁褓中,那时候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每当我忙工作的时候,山丹就在我身后默默地站几分钟;有时候我一个人看着窗口发呆,她就给我讲笑话,还有的时候用摩托车载着她的女儿和我的儿子去郊外游玩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2年秋天我离开了《兴安日报》社报版车间,选择了自主择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3年,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我的收入比在工厂高了很多,我开心的不能言表,于是约上山丹和我们共同的好朋友以及帮助过我的朋友来到一家大酒店豪横地吃了一顿大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5年,山丹也离开了《兴安日报》社报版车间,自筹资金5000元买了一台电脑和一台小型打印机,走上了创业之路。就在她刚刚筹备乌云山丹印刷厂的初期,我找到了她租住的那个简陋的二层小楼,她正在电脑前认真地打字,看见我便放下手里的活儿,这时她的母亲提着一个暖壶来给她送奶茶,那是我第一次喝正宗的蒙古奶茶,我们边喝边聊,山丹说:“阿梅,我也下岗了,看到你自主创业挺好的,我也想尝试一下。”我跟她说:“你有过硬的技术,又是蒙汉文精通的技术骨干,在工厂也能发展的很好……不过,既然选择自主创业,就好好干,因为你是蒙汉双语的人才,你的技术一定会有用武之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7年,兴安盟唯一一家用蒙汉双语设计、排版、彩色印刷的民营企业成立了,而且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从简陋的二层小楼搬到敞亮的门市房里。这个门市房是山丹用先交首付再办贷款的方式买下来的,营业面积达240平米。乔迁新居,山丹扎上围裙在崭新的房子里给我和我们共同的朋友做了一顿丰盛的蒙餐:手把肉蘸韭菜花、烤羊排、手掰肝、羊肉炒芹菜,还有她的看家美食蒙古馅饼。我们十几个人欢快地唱起了蒙古族歌曲,还喝了些白酒,在开怀畅饮的时刻,想到她做为一个弄潮儿真的站在了时代的前面,我由衷地高兴!2010年她的年产值已达到100万元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山丹的印刷厂先后聘请2名残疾人、6名下岗职工、4名大学生就业,她资助的一名蒙古族特困生不但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几年来,山丹做为兴安盟民族文化产业促进会的秘书长经常带领会员企业参加社会扶贫工作,慰问贫困户,资助特殊学校贫困残疾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让我惊讶的是,她在做好印刷服务的同时,居然涉足了民族服饰行业,亲自设计制作蒙古族服装,并且组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2015年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传统蒙古族服装一等奖;2016年荣获《第三十五届北京那达慕蒙古族服装展示比赛》二等奖。这两项荣誉填补了兴安盟在国家级比赛的空白。</p><p class="ql-block">创业的艰难甘苦自知,当我自己创办公司的时候因为家底太薄,遇到过很多次资金短缺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第一个给山丹打电话求助,山丹总是伸出双手,慷慨解囊,帮助我渡过无数次难关,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而且从不催还,从不打借条。她还对我说:“阿梅,我的钱不着急还,要是不够我从老妈那儿再给你取点拿过去,我是你永远的后盾。”这些关切的话语至今都感动着我。山丹是我人生路上一直拽着我跑的那个人。</p><p class="ql-block">两年前的一个下午,山丹给我打电话:“阿梅,我想你了。”我说:“那咱聚聚呗,你想吃什么?”她说:“听到你的声音就行了,我刚刚从北京检查身体回来,不太乐观,想跟你说会儿话。”我说:“找上她俩(王建华和段秀琴我们四个是老闺蜜)咱们吃火锅去。”</p><p class="ql-block">我匆忙撂下电话,得知她生病的消息,我的眼泪像断了线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掉。心疼山丹的不容易,长期的操劳让她透支了健康。从那以后我们频繁地小聚,为的是多陪陪她。吉人自有天相,经过两年的积极治疗山丹已经痊愈。如今她是两个宝宝的姥姥,繁忙之余陪伴玩耍,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不管世间几经变幻,真挚的民族情意永远在我与山丹的心中,如山水般永驻。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一直努力奋斗,达观地生活,相互鼓励,互相帮助。我们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里面的两颗小小的石榴籽,与无数个石榴籽一起抱成团,相互取暖,共赴一场石榴花开的盛宴。</p><p class="ql-block">(注:本文在兴安盟民族事务委员会与兴安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2023-2024年度“争做石榴籽 争创示范盟”主题征文活动获得一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