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无处不校尉

渤海渔翁(婉拒献花🌹)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有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但我认为最令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又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三国时代。尤其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问世,更将这段充满着金戈铁马、合纵连横、阴谋诡计的历史传至家喻户晓,甚至远播海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中曹操作为三国时代里最具争议的一个人,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以枭雄称谓,被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25年,做丞相13年,结束了三国鼎立,形成一统之势。做为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无疑是成功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文学家,他也是极为名副其实的。他的诗词,为后世广为流传。如这首《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用词质朴,浮想联翩,大气磅礴,苍凉悲壮,至今被人吟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绝不仅此而已,他还有一个创造性的发明,可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是不那么为世人熟知罢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前几年盗墓小说风头甚劲,领军人物当以南派三叔、天下霸唱为首,像什么盗墓笔记、鬼吹灯之类。里面无一例外提到:摸金校尉,且供之为盗墓贼的祖师爷。顾名思义,摸金校尉应为官职,且为军职。没错,这些官职正是曹操所设,而且真是军职。还有一个官职叫发丘中郎将,只是名头没那么响。至于什么搬山道士之类都是坊间传闻,上不得台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东汉末年的连年征战,使得曹操军费入不敷出。彼时生产力低下,物资篑乏,民不聊生。若是其它军阀定是挖空心思的搜刮民财。而曹操自是与众不同,行事别出心裁,深知辖下百姓已是蚱蜢的大腿,上面没有几丝肉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想起自商周以来的厚葬之风,这就计上心来。偏又惺惺作态的将周围的人聚拢了来,让大家出主意。真有那自以为聪明的,献上策来,“我听说这里地下有很多古墓,想必一定会有很多金银珠宝等陪葬品,主公何不将这些深埋地下的宝藏取出来为我军所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话正中曹操下怀,他人道出了自己不好意思说的话。“汝所言极是,倘若如此,吾大军就得救了。匡扶汉室的希望指日可待了”。曹操用手捋着胡须,哈哈大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此一来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一是操作容易,不用以命相搏;二是不扰民不会失民心;三是获利丰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与世上的盗墓者大大的不同,别人是唯恐被人知道了耻笑,所以贼一般的行事。像是民国时的孙殿英,盗个清东陵还得借演习之名。他倒大大方方的设了个正规衙门口,官封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就此盗墓者从见不得人的黑暗里堂而皇之的踏上了阳光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话说当年他干的第一单大活就是盗了梁孝王的陵墓。梁孝王叫刘武,是汉高祖刘邦之孙,孝文帝刘恒之子,汉景帝刘启的弟。因他仁慈孝顺,死后被追谥为孝王,后人称之为梁孝王。他先是被立为代王,后徙为淮阳王,后又迁为梁王,建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因他功劳显赫,再加之受窦太后的宠爱,所受赏赐无数 。府库堆放的金钱、珠玉、宝器比起皇宫毫不逊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修了个梁园, 极度奢华壮美 ,称的上是飞阁流丹。大诗人李白就曾在梁园留住十年不舍离去,留诗一首,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东流海”。要知道李白是唐朝人,他去的时候,梁园早已破败,全无昔日辉煌。如果你对以上不感兴趣,但你肯定听说过这句,“梁园虽好,终非久恋之家。”没错,说的就是这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曹操盗掘梁孝王墓到底搞到了多少财宝呢?据史书记载,所得珍宝折合现在的度量衡为5万多公斤,装了满满72船。注意,是船而不是车。这一次的所获,就养活了曹军整整三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真是莫大的嘲讽,曹操起兵的由头是匡扶汉室,却又盗了汉室宗亲的墓,拿鬼吹灯里的话说叫“断了龙脉”。不过,也算是取之于汉用之于汉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只是最后便宜了个短命的曹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路盗来就过去了二千多年,摸金校尉也成了盗墓者的正式称谓。其实盗墓并非国人专利,更不是曹操的发明。放眼世界那个国家那个年代无一幸免。古埃及的法老们五千年来在地下从未安生过。那怕在中国也早在曹操之前盗墓之事就已屡见不鲜。但是全世界能把盗墓这事做的光明正大的非他曹丞相莫属。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风水轮流转,谁能想到,摸金校尉现在又改名了,叫成了考古学家。终于修成正果,有编制有待遇,成为受人尊重的一个行业。大学里不仅有本科专业,还有硕士、博士,甚至还有院士。曹操在地下如果知道这些,会不会惊讶的一口气喘上来还了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摸金校尉和考古学家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点。共同点就是都是从土里刨食,挖先人的陵。区别点在于摸金校尉找到东西后直接变现。而考古学家则是先研究论证一番,出个科研成果,著上几本书,再开个博物馆卖票,细水长流。借用上世纪一部老电影的台词叫“既解了西平据点之围又端了土八路的老窝,高,实在是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混江湖捞偏门的都爱供奉关二爷,尊其为祖师爷。我翻了不少关于关羽的书,也没找出关二爷捞偏门的记载。应该是江湖人觉得关二爷的“义”字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吧,就强拉二爷入伙,反到坏了关二爷清白,所以奉关二爷为其祖师爷未免有点牵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反倒是深究一下,曹操可真能算的上有据可查的摸金校尉创始人。我倒有个建议,搞考古的是不是也该供个孟德像,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吃水不忘挖井人,也算是饮水思源吧。玩笑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