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巴音布拉格大峡谷游记<br> 梦回唐朝<br> 巴音布拉格峡谷位于乌拉特中旗原楚鲁图乡张三壕界内,从楚鲁图往南行车大约二十公里,便可找到隐藏在阴山深处的大峡谷。巴音布拉格,译为“富饶的泉水”,据说以前整个峡谷内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是蒙古族人民夏季天然的好牧场。现在的大峡谷依旧泉水淙淙,古柏盎然。群山连绵重叠,高耸入云,谷底河滩则遍布奇石,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可谓是充满原始力量与奇幻色彩的还未被打上人工烙印的神秘而迷人的旅游胜地。<br> 几年前,有幸偕同六七文友,前去大峡谷采风。两天的经历实为此生从未经历过,第一次在野外宿营,第一次在帐篷中听雨,第一次在山涧中遇到下雨,第一次经历险境,第一次与一座千年突厥古墓比邻而居……<br> 野外听雨<br> 走之前,就对野外宿营充满新奇与期待,然而绝没想到会在野外遇到暴雨天气。<br> 山里的天气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瞬息万变,尤其是在下午时候,刚才还是天空湛蓝、阳光火辣,朵朵白云仿佛是吸满阳光的热烘烘的蓬松棉。渐渐,这些大团的棉花似乎被一双无形的手扯成棉絮,接着越来越薄,太阳突然就没有了影踪,天空成了冷青色,风也趁机来助威,虽然风力并不猛,却也飒飒有声,带来阵阵凉意。<br> 这个时辰这种情况根本不适宜进山下峡谷,只能于野外搭起帐篷。 当帐篷里亮起黄晕的光时,再看野外,真是墨一般的黑,伸手不见五指。远远的天际听不到雷声,却有闪电如小金镞一般将黑色的天幕划开细长的缝隙,如象形文字中的“川”字,更显诡异,让人恐怖。<br> 很快,雷声似以狂奔的野马之势轰隆隆而来,再近些,就直接在头顶炸响。声音之巨大,令人胆战心惊。紧接着雨也来了,时缓时急,疏密有致。缓时,啪啪作响,有如独奏,清脆入耳;急时,嘭嘭有声,宛若合奏,直击人心。疏时,有如珠玉叮当;密时,恰似千军万马。此时正有文友讲到突厥古墓,才知道我们所住的帐篷西南角便是一座周围用几十块石块圈起来的突厥墓,才知道突厥人丧葬的习俗。<br> 山中遇雨<br> 第二天早上,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吃过早饭,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探险之旅。一路上边赏景边把每一处美景摄下来。<br> 这样一路走走停停,每到一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都要使我们不由发出惊叹之声,都不由地想将所有美景装在眼睛里,刻在大脑里,储存在相机里,像个贪婪的财主。不知过了几座山,我们顺着石阶来到一处高阔的平台上。纵目远眺,群峰环绕,山势险峻,云岚氤氲;探身俯瞰,大峡谷蜿蜒曲折,谷底洪流明灭萦回;迎风而立,衣袂翩然,恍若神仙;凝神细听,远远的山涧间松涛阵阵,虎啸龙吟,再细听,才知是山洪自山石间倾泻而下发出的巨响,离得远了,便会产生听觉上的错觉。此处平台,绝对是观景的最佳处所,尤其是它北面正对的那座山让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在吟诵毛主席诗词时的那些宏大背景,譬如磅礴的乌蒙山、险峻的岷山等。如果主席当年能够在此观景,会不会又有一首壮词诞生呢。<br> 沿着盘旋的石阶,一步步进入谷底,仰望苍穹,只有四四方方井口的一片天,四面都是百米高的悬崖峭壁,有的石壁断面整齐而光滑,宛如刀削,有的石壁奇峻峥嵘,好似随时要砸下来却又悬在半空。峡谷宽300多米,谷底巨石横卧,有山洪穿石而过,激流冲荡,声如雷霆。我们是以从这一块礁石跳到另一块礁石的方式前行,腾挪跳跃,攀巨石,过险滩。耗时费力。<br> 整个大峡谷东西走向近十公里,需转九个“S”形的弯才可走出去。也不知道转到第几个弯时,刚刚还是清明的天一下子阴了起来,不好,要下雨了。昨夜的雨已使山谷中一路急流,现在如果再下雨,山洪流下来,我们就会被困在山里。<br> 眼见西边的黑云滚滚而来,一道亮光闪过,雷声在头顶炸响,雨点打了下来。不能藏到树下,身后是刀削般的峭壁,我们只能冒雨前行。好不容易看到一处峭壁下有一处凹进去的小穴,几个人挤了进去,可一会儿功夫,脚下水流成河,头顶雨流成帘,才明白仅仅是几分钟的时间,山洪便下来了,忙逃了出来,身后是奔流下来的山洪,眼前是涧中急流,头顶是一声声的硬雷,我只能站在中间较髙的地带,打着伞呆在原地。原来在自然的淫威下,我们真的是无处躲藏,仿佛是无法遁形的妖精。<br> 后来雨势稍小些,我们继续前行。左前方一处髙崖山洪垂直而下,真真见识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观,惊心动魄 !而山涧里的水位眼见着往起涨。因为怕前方水位也随之涨起来,我们又加快了脚步,没来得及拍下这处奇观,真是遗憾。雨停后,当我们淌过一处浅滩时,终于望见了尽头的那棵百年大柳树。<br> 真是令人难忘的历险经历啊!倘若雨再下得时间长些,我们被困信息不通的谷中也不无可能,那令人胆颤的硬生生的响雷,那倾泻而下的山洪,那乱石嶙峋的山崖,现在想来都心有余悸。<br>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样一个原始而又神秘的地方。置身其间,莫说那高耸的石壁,莫说那奔涌的洪流,莫说那井口大的天空,只一株于石隙间弯曲上伸的嶙峋古柏,就足以让人震撼。你不知它是什么时候就在这里,而之后的万年的时光里,也许它依然于此挺立。在宇宙无穷空间里与无涯的时间里,人类真是太渺小;而在大自然的巨大威力面前,人类又是多么脆弱。敬畏应是我们对自然最正确、最虔诚的态度。<br></h3> <h3> 游白云洞<br> 张家豪<br> 传说上古时期,世界充盈着仙气,无数动物正道成仙。武汉一岩洞中就曾有一条长蛟,呼风唤雨,驾雾腾云,上达天庭,化为金龙,司掌云雨,而它曾居住过的这一岩洞,便得名白云洞。<br> 癸卯年夏,我来白云洞游。白云洞洞口较大,一条小溪自洞中流出来,洞里漆黑一片,如乌龙洞吐涎。尚未走进去,一种森然冷气便似乎在周身环绕。<br> 走进洞中,洞道凹凸不平,两侧怪石嶙峋,有的如尖塔,有的如长蛇,有的如葫芦。再向前行数十步,道路叉分为二,右侧蜿蜒前伸,通往洞的最深处。左侧有一陡峭石阶,约与地面成七八十度的夹角,石阶两侧挂着粗长的铁链,据说这便是当年飞龙自洞中升天的地方。 我壮了壮胆,把随身包裹扔在一旁,双手抓住一条铁链,要蹬一蹬这天梯。<br> 其时正是雨季,石级湿滑,每一步都难于发力,距地面约七八米时,忽地一脚滑下去,下身无处着力,浑身重量吊在铁链上,链条猛一吃力,开始摇动,人也随之摇动,好像风中孤旗。<br> 我心惊胆战,死命的抓住铁链,心跳加速,血液倒灌天灵盖,在头脑中横冲直撞,搅得我神志不清。铁链的晃动持续了好一会儿,但我是幸运的,在晃动过程中,我的脚成功找到了一块儿立足之地,稳当地站住了。<br> 登上最高处的那一刻,我心中油然生出一种自豪感,当年天龙走过的路,我也走了一遍。<br> 下去后,我往洞深处走去。刚开始时,洞到狭长幽深,一片漆黑。但再往前走,反而看到前方有一丝光亮,光亮渐渐扩大,由一丝到一缕、一团、一片,到满眼、满心。<br> 原来,白云洞并非一个洞,而是一个形如岩洞的隧道。走出隧道,便见下方有一小潭,潭水清澈若空,潭上架着一座桥,桥为木制,还用了山中老藤做连接。几片木板显出陈腐的迹象,看上去经年已久,使人不禁疑问“这桥有何来历?”<br>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成了正面战场抗战的主要城市之一。白云洞洞道曲折幽深,仅需稍加架设,便易守难攻。白云洞所在山地,植被茂密,到处有深沟峡谷,是抗击敌军的好所在。<br> 为保证此地守军机动灵活,充分发挥地形优势创伤敌人。当地人民架起这座“神仙桥”,为抗击日军提供了助力。<br> 这座桥虽名“神仙桥”,却是名副其实的“百姓桥”。而先前“登天”的石阶,原本不过是一洞窟,是当地人民将之改为石阶,铺设铁链,当军队退守白云洞时,可利用石阶出奇兵偷袭敌军。<br> 白云洞的传奇是关于神龙的,但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此言不虚。<br> 此时,我心中升腾起一种无与伦比的自豪感:当年的劳动人民和战士们走过的路,我也走了一遍。在白云洞里,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我们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这些故事的续集。</h3> <h3> 游莫干山<br> 杨雅涵<br> “夹道万竿成绿海,百寻涧底望高楼。”青竹碧水何尝不是夏日中美的享受。一个夏天,我便与父母一同前往莫干山游玩赏景。<br> 去往莫干山的路上,山峦起伏连绵,层层叠叠,近处是浓绿,远处是青苍,恰似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天空澄澈湛蓝,白云如丝如缕,山间吹来的风都带有植物的清香,车内放着舒缓的音乐,我的心渐渐变得宁静平和。<br> 到了莫干山,我抬头仰望,正如唐靖所言“泉声飞百道,鸟径仄千盘。”,整个山体郁郁葱葱,满目清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br> 我们走在上山的小道上,两旁树林茂密浓绿。阳光穿过叶片间的缝隙,留下点点斑驳的光影。莫干山上有许多别墅,有西欧田园式乡村别墅,也有中国古典建筑,或庄重,或轻巧,或舒展,或雄浑,风格迥异,却和谐而自然。<br> 荫山山谷绿荫中藏有一瀑布,名为剑池飞瀑。陈毅曾言“飞瀑剑池涤俗虑,塔山远景足高歌”。这瀑布是由两股溪水合流后形成飞流,滴滴清清飞溅,触时有声,水声清亮,气势磅礴,清冽的水流冲去夏日的浮躁与焦热,晶莹透明的水花绽开又消逝,驻足凝视这一飞瀑,我的心也仿佛被流水冲刷,洗去繁杂而沉重的思绪。回归了小时候的纯真无邪,轻松自在。我坐在一块大石上,听着耳边水声清越,望天空中的云卷云舒,鼻间消过植物自然而淡雅的气息。近处竹林随风而动,修长挺拔,清叶如剑,远处山色灰苍端庄,放空大脑,伸出自然美景中便是一种享受。<br> 我们又欣赏了优美的芦花荡和奇异的怪石角,便悠闲地下了山。走到山下的街道上,两旁是热闹而喧嚣的人群,路边书画店的老者温和地写下祝福语,饭店老板热情地介绍美食,几个孩子蹲在屋檐下逗弄小猫……人语声声,笑颜融融,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br> 清凉而不失温暖,自然与人间的和谐交融、延展便是莫干山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人与万物,共生共长,灵魂间低沉的共鸣声悠长,我们应守护自然,善待自然。当时间奔流,我愿绿水青山永存。鸟语花香永驻,人与自然永恒。</h3> <h3> 游大召寺<br> 王昱蓉<br>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寺庙,暑假时随妈妈一同前往呼和浩特,一睹大召寺风采,时至今日我仍感谢当初做出的这个决定。<br> 在广场远远望去,一片金瓦红墙,屋顶上一排排脊兽无不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和气派。我们是从侧面的小门进去的,沿着寺内好似没有尽头的院墙走着,进到中心大院,四周被高大的绿植包围,院子最中间的最粗壮的树上,挂满了如蛛网般稠密又凌乱交错在一起的红绳,红绳上的小牌子重重叠叠,不知承载着多少梦想和希望。<br> 院子上空烟雾缭绕,香火味浓得呛人,一把又一把的香被插进那巨大的香炉中,每个人都无比虔诚的闭着眼,香炉不远处还有一个水缸,水上飘着纸币,水下沉着硬币,像里望去,缸口好似要把我吞掉,源源不断的钱被扔进去,但应该是没有人敢拿的。<br> 穿过主院再往里,又是一个个路口,一扇扇门,转角的一个个屋檐让我惊讶,那实在太精巧了,蓝、白、绿、黄,不同部分靠结构拼接在一起,当真是鬼斧神工了。 其中的一小段路最让人沉浸,路的两旁被所有的花草树木所占据,散发着带有水汽的清香,绿得纯粹,绿得自然,伴随不知源头在哪的潺潺的流水声。闭着眼站立不动,感受周围的一切,也足以使人放松愉悦,更有一份恬静。<br> 最后一段路的途中见闻不是太深刻,全被那迎面而来的高大寺门和令人无比震撼的念经声冲击了大脑,室内灯光昏黄,正中间是两排对坐的和尚,他们闭着眼,一遍又一遍念着听不懂的经文,手里稳稳的盘着珠串,纵使游客人声嘈杂,他们也丝毫不乱节奏,让我看到了一份具象化的静心。那低沉富有磁性的声音不大不小,却贯彻整个建筑内部,我甚至能感到自己的胸腔在震鸣,却无比舒适,整个人也不想说话了,只想默默走着,看过那一幅幅古老的壁画。<br> 最里面的房间是一尊巨大的佛像,一进去便感到前所未有的压迫感,那房顶为了容下佛像也高到无边,像浮在头顶的苍穹,这房间中的灯光更暗,可我却好像被太阳光刺到般不敢直视佛像,我不知他的表情是什么,却总觉得在被注视着,一面珠帘密密的挡在佛像和游客之间,可仔细一看,这珠子竟是人的头骨状,虽明知是假的,但过于逼真和背后那道身影还是使人屏住了呼吸,身后是隔了一面墙的念经声,变得朦胧也更增添了这佛像的庄严,早已忘却了要好好拍照留念的计划,手软到拿不起手机,哪里还敢拍?那是源自心底的敬畏,我只能呆呆的如同蝼蚁般站着仰望佛像。也许人只有满怀敬畏,才方知自身之渺小。<br> 从大召寺出来后,我终于得以长舒一口气,紧跟在妈妈身边,走远后又回头深深看了几眼,再次感谢自己没有错过这一次旅行。</h3> <h3> 游平遥古城<br> 田雨鑫<br>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是我国的文化保护遗产之一,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了。那里古香古色,别有一番韵味。去年八月,我便随家人一起游览了这美景。<br> 美丽的平遥古城,城美,巷美,店美,美的古朴,美的纯粹。<br> 步行至古城外,仰望这高达十米,厚达数米的高大的城墙,我顿时感到了历史的厚重感,一股莫名的敬意油然而生,令人叹为观止,历经近代几百年的风雨,城墙还仍然巍然屹立,步行从迎黛门进入,城门还是明清时的结构,一直保存至今。我边走边用手抚摸城门洞的墙,凹凸不平的墙面像饱经沧桑的老人的皮肤,上面满是龟裂的痕迹和密布的皱纹,这一切都真实再现了平遥古城古老的面容。<br> 平遥古城的美,还美在石板小巷。<br> 在这座几百年历史的古城里,有很多古老的小巷,这些小巷用石板铺成,上面满是凹凸不平的岁月的痕迹,走在上面,仿佛回到了古代。它虽然不如都市的柏油大街,那么平整宽敞,也不如水乡的青石板巷,那么优雅梦幻,但是它的古朴苍老,却让每一个见过他的人都难以忘怀,漫步其中,幽深的小巷,曲曲折折,脚步踩碎了落叶,清脆里带着寂静,轻触横木,与岁月对话,这样古朴的小巷,我认为是最美的。<br> 平遥古城的美,美在百年老店。<br> 走在小巷上,两边尽是著名的百年老店,飞檐吊脚的牌楼比比皆是,白墙黛瓦的屋舍排满两旁,我一边散步,一边欣赏路旁的古舍,忽然发现,即使是普普通通的平遥屋舍,也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最气派的要数“日升昌票号”了。走进这家曾经一时盛极的票号,满眼尽是当年“汇通天下”的豪华气势,却人掩盖不住他散发出的古朴的气息。如此古老的百年老店,让平遥古城又增添了一番古朴的韵味了。<br> 平遥古城的古朴之美,美在这里的城墙、小巷、老店,美在这里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美哉,平遥古城!</h3> <h3> 游乌镇<br> 沈炫然<br> 乌镇,一个充满历史底蕴,风景如画的水乡古镇,一直是我心中向往之地,而在上个暑假,我终于有了机会,踏上了乌镇之旅。<br> 一进入乌镇,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古老的房屋依水而建,青瓦白墙,错落有致。河道纵横交错,小船穿梭其中,荡起一圈圈涟漪。<br>我沿着河边漫步,欣赏着两岸的风景,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河边<br>的柳树随风摇曳,好像在向我招手,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诗;‘柳絮飞时,白衣苍狗’。<br> 我来到了乌镇东栅,这里保持着许多古老的建筑,我走进一座古宅,发现里面的家具摆设都是古香古色的,我仿佛看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了他们的生活气息、我坐在古椅上,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古人的对话声,能闻到淡淡的墨茶香。<br> 接着我来到乌镇西栅。这里有许多特色小吃,我品尝了当地的糕点、奶茶、还有清凉的薄荷雪糕,味道鲜美,让我回味无穷。在西栅,我还看到了很多手工艺品,如绣品、木雕等,这些都是乌镇居民智慧的结晶。<br> 在游览过程中,我看到了两个令人难忘的画面。其一便是乌镇东栅景区里一座名为“通安桥”的古老桥梁,这座石桥横跨在河面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桥上的石栏杆已经斑驳,但仍然散发着历史的气息,石面上也刻着精美的图案,显示历史的痕迹。站在桥上,我可以俯瞰整个河道,看到小船在水中穿梭,看着河水潺潺流过,看着居民在岸边洗衣,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乌镇的宁静与安逸。<br> 第二幅画便是在西栅区的一座名为“通济桥庙”的古老的庙宇。庙宇的建筑风格独特,红墙黄瓦,气势恢宏,我走进庙宇,看到香火缭绕,人们都在虔诚的祈祷。<br> 乌镇之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镇的魅力。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丰富的历史文脉,我被乌镇的历史底蕴所震撼,也被这里的宁静与安逸所打动。我相信乌镇的美景和历史将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段美好回忆。</h3> <h3> 锦里<br> 杨雨泽<br> 锦里是四川成都一处有名的街道,这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br> 我去锦里的时候,北方正皑皑白雪,而四川盆地里的成都空气中却弥漫着淡淡的白雾,岷江正喧嚣奔腾着,日夜不停。成都人在略带湿润的气候的滋养下也都温润如玉。<br> 锦里街道口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慕名而来,听闻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便闻名全国。成都的烟火气都浓缩在这悠悠古街。青石板路,红灯笼挂在两旁的路灯上。顺着蜿蜒的青石街道行进,古朴的客栈、商铺、府邸错落分布,却显得井然有序。瓦白的砖墙被苍翠欲滴的竹林包围,那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感属实惊艳到了我。<br> 走得深了,那人间烟火味也显露了出来,街旁小车上插满了精致的糖人,晶莹剔透。沁人心脾的茶香伴着茶楼里悠扬的乐曲飘出,几个街口正摆着舞台上演川剧变脸。这里美食荟萃,花灯闪烁,人声鼎沸,成都的洒脱自在在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真应了那句“锦里开芳年,兰缺艳早年”。<br> 这里有绿意盎然的自然,原汁原味的人情,这里的街上有悠悠清泉汩汩流淌,这里的街上有遒劲古树怡然矗立,这里的街上有人间烟火,这里的街上有市井繁华。<br> 等到了晚上,踏上天桥,整片锦里的景色尽收眼底,霓虹灯闪闪发光,路上人潮如涌,游客们兴致勃勃的游览着,手机的闪光灯记下一瞬又一瞬逝去的时光,一片又一片冒腾腾的热气冲上店牌,人声喧闹却不显嘈杂。几株河岸旁的柳树垂下纤细的发丝,挑逗水中的鲤鱼,天桥下的荷花注视着人来人往,从汉服长袖变为长裤短袖,听着知乎者也变为白话文。<br> 岁月一直在变迁,不变的是升起锅中热气的华夏儿女,锦里的烟尘气息是它的标志,是爱好和平的中华儿女对安稳幸福生活的永恒的渴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