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之浅见》

晨曦Cc🐇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中年起,我便开始逐渐接触传统文化,尤其对心学大家王阳明情有独钟。阳明先生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被后人誉为千古奇人。</p> <p class="ql-block">  我曾陆续读过《王阳明全集》《知行合一-王阳明》《王阳明:一切心法》及其由王阳明的弟子整理编撰的《传习录》,但这都只是浅尝辄止。阳明先生心学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后人思想和意识的解放及觉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0二0年七月,我有幸实地探访了位于贵州省一处穷乡僻壤苗族(苗族为主)聚居地龙场镇阳明书院、王阳明纪念馆及先生龙场悟道所在地“阳明先生遗爱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学理论是王阳明的伟大思想结晶。其理论主要包含以下三个要点: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心即理:强调心是宇宙的本体,天理就在人的心中,而不是外在的事物中,离开人的意识就不存在天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知行合一:认为知与行是一体的,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强调要在实践过程中达成知与行的有机融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致良知:良知是人所固有的道德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不断地修养和省察,去除私欲蒙蔽,恢复良知的本来面目,从而达到道德的完善和对天理的体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明先生扬名于世的四句偈语,在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教育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心学的高度总结,影响极为深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明先生的四句偈语具体内容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无善无恶心之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有善有恶意之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知善知恶是良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为善去恶是格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下,是我对阳明先生四句偈语的一点浅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无善无恶心之体:指心的本然状态是无善恶之分的。心在最初之时就像一张洁净的白纸,未被各种善恶观念所沾染和局限。它意味着未受后天的习染和私欲影响时,心具有一种超越道德判断的绝对性和中立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有善有恶意之动:人的本心是无善无恶的,一但与外界事物接触后,人之意念开始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心受到各种欲望、偏见、情绪等因素影响,就会产生善念或恶念。这表明人之善恶观念是在意识动态过程中产生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知善知恶是良知:人的心中天然存在一种能分辨善恶的能力,这就是良知。良知就如同内在的道德评判准则,它能敏锐地察觉到什么是善、恶,无需外在的教导和规范。它是一种本能的、直觉的道德感知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为善去恶是格物:良知让我们知晓善​恶并依据良知践行善、去除恶。即把良知所分辨出的善恶付诸实践,摒弃和改正恶之行为与念头。“格物”是指在实际行动中修正自己、规范行为达到完善自我和实现良知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值此,本人就阳明先生的四句偈语发表自己浅陋见解,不当之处还请美友指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善无恶心之体”:它表达了一种对世界本质的看法。认为心的本来状态是没有善恶之分的,世界本身是自然中立的存在,善恶是后天人们的观念赋予的。这反映了一种超越善恶二元对立、以更宏观和本源性的视角看待世界的观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善有恶意之动”:人的意念产生后才有了善恶的区别,这体现了人在面对世界、做出选择时形成的对人生的理解。它强调了人的意识和意志在塑造人生方向和意义上的重要性,人生的走向取决于我们的意念和行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能够分辨善恶,这意味着我们内在有着对是非善恶的天然判断标准。这种良知构成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引导我们去区分善恶美丑,让我们知道应该追求什么、摒弃什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善去恶是格物”:明确了达到修养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去践行善、去除恶,在对事物的探究和实践中去落实,这是实现心性修养和道德提升的具体操作方法,体现了将理念转化为行动的具体策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王阳明之四句偈从不同层面阐述了王阳明心学对世界、人生、价值和实践之深刻见解,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架构。其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善无恶心之体”体现对世界本质的看法,心本无善恶,世界自然中立。这是阳明先生的世界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善有恶意之动”反映人生与意念的关联,人之意念产生才有善恶之分。这是阳明先生的人生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善知恶是良知”表明良知对价值的判定。良知能分辨善恶美丑。这是阳明先生的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善去恶是格物”明确修养目标的途径方法,通过行动践行善、去除恶。这是先生的方法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四句偈语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层面展现了心学内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阳明心学及四句偈对我们后人的现实意义在于:助我们强大内心,坚韧面对挫折;促自我省察,推动自我完善;强调良知,坚守道德底线;促使知行合一,积极实践;让我们更好理解自我与世界关系,提升精神境界与生活智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世界观方面,保持豁达开阔的视野,不为表面善恶所拘;人生观方面,经常反省自身意念,以良知引导人生方向;价值观方面,坚定以良知为评判标准,坚守正义善良;方法论方面,积极践行善举,在行动中提升自我,不断学习反思以更好地运用四句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文结束。谢谢阅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