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新安旅行团》

方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安旅行团成立于1935年(简称"新旅"),是一个由一代伟人周恩来故乡淮安﹣﹣新安小学十四名少年儿童组成的文艺团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六十年代,本人就读于新安小学,因而一直以母校的革命历史为荣。近日阅读《周恩来与故乡》一书,其中一章节介绍了周恩来关怀、指导《新旅》革命活动的故事。又一次感受到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现在将原文转载如下(文中的照片是从其它渠道采集的)。</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为新旅题词的碑亭》</b></p><p class="ql-block">碑亭位于原新安小学旧址(淮安区河下古镇莲花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新安旅行团工作线路图</b></p> <p class="ql-block">  新安旅行团在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空前残酷和血腥侵略的灾难岁月,他们将自己的命运融入祖国的命运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为实践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争取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奔走呼号,涉足十九个省市,行程四万五千多里,东到黄海之滨,西抵贺兰山下,南达广东湛江港,北至内蒙大草原。先后参加该团的有六七百人之多。这些少年先锋,始终坚持走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以文艺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民族小号手"的光荣称号。在烽火连天,弹痕遍地的战争年代,周恩来是怎样关怀故乡这些"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孩子们的呢?</p><p class="ql-block"> 那就从头说起吧!</p> 一、《召唤南征》 <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秋,正当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调动兵力大规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趁机在沈阳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了中国东北,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略战争。一九三二年,它又肆意寻衅,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中国人民眼看着大片国土沦丧,国民党政府屈辱退让,无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向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发出"团结御侮,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伟大号召;一九三四年七月十五日,又发表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呼吁"全国陆、海、空军对日作战",共同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奋斗!然而,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丧权辱国政策,助长了日寇妄图灭亡中国的野心。<b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三五年夏,日寇又制造了华北事变。在这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这一切,震动了新安小学师生一颗颗火红的爱国之心。壮怀激烈的校长汪达之,决心带领学生到全国各地去做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这一壮举,赢得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上海左翼教联地下党的支持与赞助。十月九日,他主持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宣告成立了"新安旅行团",并宣读了十四名成员名单,他自任顾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天,</b>恰逢辛亥革命纪念日,他们带着在上海购买和募集的无声电影放映机、幻灯机、小型汽油发电机、扩音器和《一二八战地写真》纪录片、《民族痛史》动画片、《抵抗》等抗战影片,以及《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等抗日歌曲唱片和电唱盘,<b style="font-size:20px;">告别了历史文化名城</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淮安</b><b style="font-size:20px;">,告别了父老乡亲,踏上了旅行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征途。</b></p><p class="ql-block">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于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发表了《抗日救国宣言》。此时,早在八月一日,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起草,发表于巴黎华人报刊《救国时报》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也已传到了国内。在这两个宣言的庄严召唤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平学生爆发了惊震中外的一二九运动。这一爱国反帝运动的浪潮,迅速波及全国各大城市,经</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镇江</b><b style="font-size:20px;">到达国民党中央首府</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南京</b><b style="font-size:20px;">进行抗日宣传的"新旅"少年,立即投入了这一革命洪流。他们同来自北平、天津、上海和南京各大专院校的青年学生一起,向国民党南京政府请愿,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收复失地,解救国难"的强烈呼声,博得了各界爱国人士的赞扬和支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屈辱退让的蒋介石政府,竟下令军警封锁学校,逮捕进步青年,"新旅"少年也遭到了驱赶。他们被迫离开</b></p><p class="ql-block">(摘抄原著第236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京,经</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合肥</b><b style="font-size:20px;">,辗转于</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杭州</b><b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三六年七月,到达</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上海</b><b style="font-size:20px;">。旋即参加上海地下党通过"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组织的各种抗日救国活动。</b></p><p class="ql-block"> 这年冬天,傅作义将军率部在绥远(今内蒙西部)百灵庙地区,打败了日寇及其走狗伪蒙军。中共中央发出援助绥远前线英勇抗日将士的号召。<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新旅"和"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组成了"上海文化界绥远前线慰问团",北上慰问抗日将士。</b>一路上写标语、散传单、唱歌、演讲、放电影,途径<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济南、沧州、天津、北平</b>等地,向所到之处的工农群众揭露日本强盗"吸中国的膏血,夺中国的领土,杀中国的人民,抢中国的珍宝"等种种罪行,抨击蒋介石政府的反动行径,实践着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共赴国难"的遗训。</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三七年三月十四日,他们到达归绥(即</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呼和浩特</b><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天应邀出席傅作义将军在归绥大校场举行的"抗战祝捷阅兵典礼"。会上,"新旅"顾问、慰问团副团长汪达之,宣读了《上海文化界致绥远前线抗日将士书》,并敬献锦旗和慰劳品。</b>会后,"新旅"少年深入到归绥部队营房和伤兵医院,进行慰问演出,鼓励他们为国杀敌,再立新功!</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又蓄谋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爆发",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全面展开。七月八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月初,"新旅"在获悉卢沟桥事变和中共中央为此发出的"通电"后,为"把抗日救国运动扩大起来,实行全民族抗日大联合",他们</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走过茫茫大草原,又乘坐木帆船,沿着哺育中华民族成长的古老黄河逆流而上。整整走了十八个昼夜,终于到达了宁夏的西北边陲重镇石嘴山</b><b style="font-size:20px;">。然后他们经</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银川</b><b style="font-size:20px;">等地辗转到达</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甘肃的庆阳</b><b style="font-size:20px;">,找到了中共陕甘宁边区陇东特委,并</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在陇东特委帮助下建立了"新旅"党支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三八年五月,他们经</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兰州</b><b style="font-size:20px;">到了古城</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西安</b><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摘抄原著第237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6年7月,新旅全体团员到达上海。AI修复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林伯渠接见了"新旅"全体成员,随即传达了周恩来召唤他们南征的指示:到武汉国民政府所在地去开展抗日宣传!</b>林伯渠同志最后说:"周恩来同志就在武汉搞统战工作,他会指导你们的。"</p><p class="ql-block"> "新旅"的孩子们听说将要在周恩来同志指导下开展工作,一个个笑逐颜开,一个劲地鼓起掌来﹣-</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三八年六月底,三十多个"新旅"少年,像扑向母亲的怀抱一样,来到了周恩来同志的身边﹣﹣江城</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武汉</b><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新旅"就投入了战斗,走上街头,进行宣传演出。</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同志得知故乡的少年儿童,为了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不畏千难万险,跋山涉水,北上内蒙,西进宁夏,又应召南征,来到国民党的心腹地区宣传抗日,十分欣慰。他在百忙中抽身接见了"新旅"党支部负责人徐志贯和顾问汪达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是的,这里很需要你们"。周恩来在听了他们的汇报后,点点头笑着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家乡出现了你们这个抗日儿童文艺团体,我很高兴,希望你们努力工作!"</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新旅"少年从周恩来的亲切关怀和谆谆教导中,获得巨大的鼓舞和力量。</b>他们旋即来到东湖公园,跳起了反映工农兵团结抗战的《抗日升平舞》,演出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舞剧《大刀进行曲》,唱起了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学来的陕北民歌……这些丰富多彩的抗战文艺节目,激发了广大观众坚持抗战到底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必胜的信心。(摘抄原著第238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高招解困厄》</b></p><p class="ql-block"> 当时,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负责人郭沫若同志,正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发动全市人民开展保卫大武汉和纪念抗战一周年的活动。"三厅"直属的"抗敌宣传队"、"抗敌演剧队"、"抗敌放映队",还有上海来的"孩子剧团"等诸多文艺团体,都在忙碌着。他们除了积极进行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外,还在汉口、汉阳、武昌三镇主要街区搭起了"献金台",号召全市人民为保卫大武汉和纪念抗战一周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新旅"少年自然也都积极投入了这些活动之中。在绘制漫画、街头宣传、广播演讲和剧场演出中,都有他们出色的表现。就这样,他们在武汉的社会影响迅速扩大。周恩来见故乡的小朋友们,在武汉三镇如此活跃,感到由衷的高兴。</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国党民当局对"新旅"的行动并不欢迎。善良的人们哪里知道,原来在国共合作的背后,始终有一个驱之不散的幽灵,时隐时现地在威胁着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神圣事业。这个幽灵自然也没有放过新安旅行团。它总是怀疑这个少年儿童文艺团体和"共党"有联系。因此,它要想方设法把他们搞垮。于是,在"新旅"团员激增,宣传活动频繁,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向国民政府申请经费的时候,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部长陈诚,趁机想把"新旅"吃掉,提出把"新旅"收编为政治部下属的政工队去,企图从政治上、组织上加以控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40·</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周恩来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和董必武、邓颖超一起到驻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接见了"新旅"全体成员,</b>在听取了"新旅"党支部书记徐志贯的汇报后,他说:"你们要充分利用已获得的社会影响,把国民党地区的抗日宣传工作坚持下去,动员更多的人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你们一向是以一个自发的民间抗日儿童文艺团体的面貌出现的,在国共合作抗战的武汉,你们的活动经费和生活津贴一定要国民政府出。'新旅'的名称和自身的独立性必须保持。"同时,他建议说,"此事,最好由汪达之先生代表'新旅'去直接找陈诚部长当面交涉。哪有抗日政府不支持民间抗日团体的?!"</p><p class="ql-block"> 董必武同志随即告诉"新旅"的孩子们,说:"自从国共合作抗战之日起,周恩来同志就与国民政府军委商定:'凡属抗日或宣传抗日的团体,政府均应扶助,并给予津贴和经费支持。'你们'新旅'完全有理由,要求政府给予和'抗宣'、'抗演'、'抗映'同等待遇,按月发给薪金和工作费用。"</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他们走后,勇敢机灵的"新旅"少年,立即开会研究对策,决心与陈诚展开说理斗争。</p><p class="ql-block"> "告诉那位部长大人,本团早在全民族实行抗战之前,就自动组织起来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p><p class="ql-block"> "告诉当局,如果不给我们解决困难,天下老百姓都会骂政府的......"</p><p class="ql-block">大家七嘴八舌,越说越激烈,越说越来气。</p><p class="ql-block">汪达之先生开言道:"这不是呕气的事。我会根据周恩来先生的指示精神,采取有利、有理、有节的方式方法去努力争取的。"</p><p class="ql-block">一连去了三趟,汪达之终于找到了陈诚。他首先向陈诚汇报了三年多来,"新旅"努力传和实践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共赴国难"的遗训所取得的成绩。然后,他告诉这位部长大人:三年前,在南京的辰光,冯玉祥副委员长亲自请"新旅"的孩子们吃饭,鼓励孩子们到全国去,唤醒民众一起来抗日。冯副委员长说,只要是他的部下都可以去找,就说是冯玉祥叫来的。只要他们还有一点中国人的血</p> <p class="ql-block">·241·</p><p class="ql-block">性,他们就会帮助你们的。孩子们听了可高兴啦!后来,到归绥慰问抗日将士,傅作义将军给"新旅"大力支持。他夸这个少年儿童文艺团体是一支宣传抗日的小生力军……接着,汪达之又详细陈述了陶行知先生和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对"新旅"的关怀和支持。最后,他恳求陈部长能给予"新旅"同其他宣传抗日的团体一样的待遇。</p><p class="ql-block">陈诚不失礼貌地听完汪达之先生的讲述和要求,喝了几口茶水,并没有作正面回答。他似笑非笑地说:"我知道,你和你的学生,四处奔走,劳苦功高。"在这言不由衷地夸耀之后,便点燃一支香烟,满嘴喷着烟雾说,"你们团体的成立,是为了抗战。现在国共合作抗战了,就没有必要存在下去了。我让这些孩子到政工队去,他们再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了。再说,那些孩子们到政工队去学习深造,将来呢,他们有的就能当歌唱家,有的就能当舞蹈家,有的就能当画家。呕,有的还能当电影明星或总导演。这可是前途无量喽。"</p><p class="ql-block"> "政府的好意,孩子们都领了。"汪达之先生见陈诚耍起了"怀柔政策"的花招,轻蔑地笑着回道,"可他们铁了心,硬要把抗日宣传工作坚持到抗战彻底胜利的那一天,怎么也不愿到政工队去﹣-"</p><p class="ql-block"> "那可不行啊!"陈诚见以收编方式来掌握"新旅"的企图不能实现,于是图穷匕首见,威胁汪达之先生说,"既然不愿意政府收编,又没有钱生活下去,那就自动宣布解散吧!你可不能误了孩子们的前途呵!"</p><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家乡都已沦陷,父母兄弟也不知逃向何方,且生死不明,在这国破家亡的时候,我把团体解散了,叫他们到哪里去呢?日后我又如何向他们的父母交代呢!就是讨饭,我也得带着他们走!"汪达之先生断然表示反对。</p><p class="ql-block"> "那好,你就带着他们走吧"!陈诚似乎已觉察自己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都失败了,就板起面孔,一语双关地下逐客令了。</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汪陈的交涉陷于僵局.·</p><p class="ql-block"> "新旅"的孩子们忧愤交集。面对这位国民党的大官,怎么对付,他们忧心忡忡..</p> <p class="ql-block">·242·</p><p class="ql-block">当时,<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周恩来兼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副部长,他知道后,立即将《新华日报》给他的几笔稿费来解决"新旅"的生活困难,并决定亲自出面同陈诚交涉一次。</b>一天晚上,他在同陈诚"共商国是"时,讲到鼓动城防将士保卫大武汉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向陈诚提起了"新旅"的事。他抖抖浓眉说:"这些在日寇的铁蹄和屠刀下沦为无家可归的孤儿,早在全国抗战之前就自动组织起来。宣传孙中山先生遗嘱,跑了几万里路,走遍大半个中国,到处唤醒民众共赴国难,工作很有成绩,赢得了海内外爱国同胞的交口称赞,陶行知先生把他们誉为'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民族小号手'!"他停顿了一下,见陈诚点着头,继续说道:"现在,武汉的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目前宣传抗日的人只嫌少,不嫌多。再说,'新旅'小朋友们是一个民间儿童文艺团体,抗日政府应该支持和鼓励他们继续干下去。倘若把他们整编掉,这对国民党来说,也是不光彩的。何况早在合作抗战之初,国民政府就作出过扶助一切抗日团体的承诺呢?"他见陈诚哑口无言,就面带微笑地说:"我想,是不是采取这样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让'新旅'作为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的一个特约团体,'新旅'名称不变;由政治部发给生活津贴和活动经费;他们定期向政治部回报工作﹣-"</p><p class="ql-block"> "好,好"!陈诚迫不及待地打断了周恩来的讲话,"周公高见!就这么办!"</p><p class="ql-block"> 尔后,"新旅"就同那"政治部"达成了三条协议:一、"新旅"的名称不变,作为政治部的一个特约宣传团体;二、"新旅"的宣传工作,在政治部的原则指导下,自行安排,独立进行,定期向政治部汇报;三,经费由政治部暂按四十五人的编制发给津贴,并按一般宣传队兼电影放映队发给活动经费。</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就这样,"新旅"在周恩来的关怀和保护下,得到了一个所谓政治部特约团体的名义,取得了合法地位,既粉碎了陈诚妄图收编的阴谋,保住了独立自主的权利,又解决了经济上的困难,扩大了社会影响,团体迅速得到了发展和扩大。</b></p> 三、《保卫大武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自从周恩来同陈诚交涉之后,"新旅"少年气更豪,胆更壮,工作更来劲了。在江岸车站,在中华路码头,在东湖公园,在黄鹤楼下,人们都可以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看!那里的人越聚越多,围成了一个大圆圈。中间是沿街卖唱的父女俩。老汉敲着铜锣,口中念道:"小小锣儿转悠悠,五湖四海皆朋友……"念罢,便指挥女儿向观众唱歌献艺。一个头上扎着两条羊角辫子的小姑娘,向四周的观众一一鞠躬之后,就以清脆响的童音唱了起来:"……家山呀,北望,泪呀泪沾襟……"姑娘唱得泪流满面,十分感人。但老汉仍怪女儿没有卖力,没有博得观众的赏识和掌声。他愤怒地举起鞭子,准备抽打可怜的女儿。这时从人丛中突然跳出一个小伙子,高喊着"放下你的鞭子!"他站在女孩的身边,数落着老汉的不是。接着,便有声有色地宣讲起团结抗日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围观的人们终于明白了:这是在演宣传抗日救国的戏!于是有人投下了银元,有人递过戒指,车夫掏出了铜板,小学生献出了买糖果的零化钱,纷纷为抗战募捐。</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就是"新旅"化妆演出的著名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保卫大武汉"的日子里,"新旅"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把武汉三镇的小朋友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帮助他们建立了十几个儿童团体</b>,继续开展"抗战献金"爱国运动,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决心。同时,他们还和上海来的"孩子剧团"共同发起成立了"武汉儿童团体星期座谈会",每逢星期天,就组织大家学习毛泽东的《论</p> <p class="ql-block">-244-</p><p class="ql-block">持久战》,探讨少年儿童救国的方略,鼓励大家以周恩来教导的"救国、革命、创造"三种精神,去动员更多的人,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p><p class="ql-block">当时,为配合武汉市"抗战教育研究会"开展乡村战时教育,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少年儿童参加保卫大武汉的工作,"新旅"派出两个工作组,奔赴远离武汉五六十里的沿江农村的油坊岭小学和青山镇小学,帮助建立了"油坊岭儿童救国团"和"青山镇抗日少年先锋队"。并指导他们办壁报、开展小先生活动和抗日宣传,使那里的老师和学生冲决了国民党封建奴化教育的思想罗网,举起了国难教育的旗帜,走向社会,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唤起民众,共赴国难,为民族解放事业而摇旗呐喊。</p><p class="ql-block">不久,武汉的形势一天比一天恶化。周恩来指示"新旅"顾问汪达之先生,先带领大部分团员向长沙转移。他们到达长沙后,为贯彻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就深入到国民党伤兵医院慰问演出。尔后,又组织了"湘西工作队",深入到湖南西部边远的石门和大庸地区,开展乡村战时教育。</p><p class="ql-block">留在武汉的那一部分"新旅"团员,组成了"新旅武汉工作队",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继续开展保卫大武汉的各项力所能及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同时,他们还积极响应中共在《新华日报》社论《加紧三十万封慰问信运动》的号召,动员全市少年儿童每人至少写十五封慰问信,慰问参与保卫大武汉的爱国将士们,鼓励他们奋勇杀敌,为国立功!</p><p class="ql-block">面对日益危急的形势,周恩来指导郭沫若同志,以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名义,召开"武汉各界慰劳保卫大武汉爱国将士大会"。会上,郭沫若同志代表各界爱国人士向城防将士们致词,他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残酷和无恶不作的法西斯行为。全国广大爱国军人和志士仁人,以华夏儿女的空前觉醒昭示世界,自觉地投入了神圣的抗日救国运动,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接着,各界代表纷纷向城防将士们敬献锦旗和慰劳品。</p> <p class="ql-block">"新旅武汉工作队"上台演出了歌舞剧《大刀进行曲》,扮演抗日将士的"新旅"少年,高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挥舞着大刀,向扮演日本鬼子的一路砍杀过去。杀得"东洋鬼子"人仰马翻,魂飞魄散,有的抱着脑袋跪下求饶……这时全场响起了惊雷般的吼</p><p class="ql-block">.245.</p><p class="ql-block">声:</p><p class="ql-block">"把小鬼子统统砍死!"</p><p class="ql-block">"打倒日本帝国主义!"</p><p class="ql-block">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p><p class="ql-block">武汉外围的作战在长江南北同时展开,交错进行。中国守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仍未能阻挡日军的攻势,日军从东、北、南三面对武汉形成了包围,形势十分危急。</p><p class="ql-block">"荷鸣﹣-"</p><p class="ql-block">突然,江城武汉发出了紧急的空袭警报!东北方的天空中,几个蚊虫似的小黑点儿,"嗡嗡嗡"地朝黄鹤楼这边飞来。</p><p class="ql-block">江汉路码头上,国民党文武官员拽着夫人拼命地朝开往重庆的大轮船上钻。</p><p class="ql-block">在这兵慌马乱、人心惶惶的日子里,共产党的杰出代表周恩来挺身而出,向武汉民众、青年学生和文化界人士发表演讲,宣传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持久抗战的正确路线,澄清国民党政府给人们思想上造成的混乱。十月七日,在日寇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他仍不顾个人安危,赶到汉口界限路四十四号《新华日报》社,深邃的大眼里闪耀着无畏的勇士所特有的光焰,激昂地向报社的同志们说:"国民党统治集团已经撤离武汉。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要坚持到最后一刻……"讲话结束后,他又为《新华日报》写了社论,指出:"武汉的得失,决不能看作能否长期抗战的关键。抗战是长期的,是持久的,即使从武汉撤退了,只要艰苦奋斗,抗战前途还是光明的。"</p><p class="ql-block">十天以后,秋日深蓝的天空中星星睁着明亮的眼睛,俯瞰着江城砖石铺就的街道,萧瑟的秋风卷着枯黄的树叶,吹到了人们的脚</p> <p class="ql-block">-246·</p><p class="ql-block">下。此时此刻,已隐隐约约听到了日寇的炮声。然而,汉口长春街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三楼的窗户中,灯光明亮。灯光下,周恩来坐在案桌前,正在为《新华日报》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的专刊挥笔题词:</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之伟大,在于一贯的为真理正义而倔强奋斗。至死不屈,并在于从极其艰险困难的处境中,预见与确信有光明的将来。这种伟大,是我们今日坚持长期抗战,坚信最后胜利所必须发扬的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 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周恩来</p><p class="ql-block"> 十月十九日,是鲁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日。"新旅"少年和成千上万的爱国同胞,从周恩来那激情似火的语言文字里,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深刻的教育。个别对抗战前途感到茫然的女团员,胸膛里也燃起了团团烈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新安,新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新中国的少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不怕苦,不怕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不怕敌人的凶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我们在抗战中生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一切都为了抗战!</span></p><p class="ql-block"> 在保卫大武汉的日日夜夜里,"新旅武汉工作队",就这样,高唱着《新安进行曲》,冒着敌人的炮火东奔西忙:在龟山脚下,在小巷深处,在江防战壕里,在枪林弹雨中,他们奋不顾身进行战地宣传,鼓励守城将士们勇猛杀敌,并参加抢救伤员和遣散难童……</p><p class="ql-block">当时,刚从国外回到武汉不久的<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陶行知先生特地作诗赞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从武汉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他在武汉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群小好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保卫大武汉。</b></p> <p class="ql-block">日寇那罪恶的炸弹不时给武汉三镇带来血和火的灾难。<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为保护祖国的未来,周恩来亲自派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同志,带领"新旅武汉工作队"和一些无家可归的难童向长沙转移。</b>他自己却在日寇围困万千重的危险境地继续指挥着战斗。直到十月二十四日﹣﹣武汉陷落前夕的深夜,他又赶到汉口《新华日报》社,为《新华日报》口授最后一篇社论《告别武汉同胞》:"我们只是暂时离开武汉,我们一定要回来的,武汉终究要回到中国人民手中…."就这样,他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激励人民群众奋臂挥戈,誓与日寇血战到底,去夺取最后的胜利!二十五日凌晨一时,当报纸开印时,接到电话说:日军已迫近市郊。他就命令报社其他人员撤退,由留下的工人将最后一天报纸印好,张贴、散发。最后,他自己才率领其余的人马经过一番化妆打扮,离开武汉,奔赴长沙,投入新的战斗。</p><p class="ql-block">·247·</p> 四、转战大西南 <p class="ql-block">248-</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三八年十月底,"新旅"全部安全抵达湖南</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长沙</b><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span>自日寇侵占武汉后,中日双方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上层亲日派、顽固派在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面前,妥协、投降的倾向日趋严重,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逆转。周恩来给"新旅"小朋友们分析形势时说:现在国民党内,有人要妥协了。我们呐,要高度警惕!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同那些亲日派、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要坚持抗战到底!这个"底",就是要收复一切失地,全部驱逐日寇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解放,建立一个民主的新国家。这一番话,给"新旅"全体成员敲了警钟,也增强了他们的勇气、力量和争取胜利的信。</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遵照周恩来的指示,他们把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熔铸在活报剧、双簧、快板和漫画等各种抗战文艺的形式之中,深入到长沙的中小学、工厂、医院和街道。进行广泛宣传,受到了所到之处的工农兵学商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b></p><p class="ql-block">然而,没过几天,蒋介石得知从武汉南下的日军越过岳阳,已逼近长沙,他公然不顾长沙数十万人民的生命财产,竟以"焦土抗战"为借口,密令沙地方军警头目于十一月十三日凌晨两点在全市纵火,烧毁了整个长沙市,数万市民在大火中丧生。这是他蒋介石继以"洪水抗战"为由,在六月九日下令炸开河南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没郑州东北、皖北、苏北四十多个县的大片良田和村庄,给广大人民制造了空前灾难之后,又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p> <p class="ql-block">·249·</p><p class="ql-block"> 当时,周恩来和叶剑英在睡梦中惊醒,冲出火海,随即部署"第三厅"和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人员向衡阳撤退。</p><p class="ql-block">最可庆幸的是,昨天﹣﹣十一月十二日,<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周恩来指示"新旅"转战大西南,并亲自安排了交通工具,让"新旅"迅速离开长沙,经衡阳取道湘桂路向广西桂林进发。</b></p><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为何要让"新旅"去桂林呢?</p><p class="ql-block">因为广西的国民党高官李(宗仁)白(崇禧)集团,正在与蒋介石闹矛盾。他们向蒋介石提出了"广西自治"的要求。为了增加向蒋介石要挟的资本,故意标榜"进步",吸引左派人士到那里去工作。这样,不少抗日救亡团体先后到了那里。一时间,桂林成了西南大后方进步势力的荟萃之地。洞察一切,运筹帷幄的周恩来,利用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指示"新旅"党支部:进驻广西桂林。他分析说:广西的国民党高官与蒋介石的矛盾是暂时的,他们一旦向蒋介石妥协,形势必然大变,那里的进步团体就要遭殃。因此,他一再关照"新旅"党支部:要利用目前的大好时机,到桂林去大力宣传党的坚持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方针,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打击日本侵略者,孤立反共顽固派。</p><p class="ql-block"> "新旅"到了<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桂林</b>后,在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他们团结和帮助桂林市儿童组建了"桂林儿童战时服务团"等二十多个少年儿童抗日团体,每周还举办"桂林儿童团体星期座谈会",使桂林的少儿运动顿然崛起。</p><p class="ql-block"> 不久,日寇飞机对桂林狂轰滥炸,市民伤亡惨重。为躲避空袭,人们纷纷涌进市内那个雄伟深邃的七星岩洞。"新旅"少年旋即群策群力,利用这个战时有利的地形地物﹣﹣天然巨大的岩洞,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国难教育<b style="font-size:20px;">。他们专门成立了"新旅岩洞教育团",在汪达之先生指导下,自编战地教材,以岩洞为课堂</b>,把成千上万逃进洞内避难的民众组织起来,进行普及防空知识和抗日救国的生活教育。同时,教育妇女儿童识字明理;告诉商人士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关键,在于国共两党精诚团结,枪口对外,反对专制独裁;对一般市</p> <p class="ql-block">-250·</p><p class="ql-block">民控拆日本法西斯的血腥罪行,间或教大家唱抗日歌曲,演救亡小戏。这样,自然而然地将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星火点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和同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p><p class="ql-block">一天,苏联《消息报》摄影记者卡尔曼,在参观"新旅"少年的岩洞教育时,竖起大拇指说:"真了不起!你们把这个大山洞变成一所民众抗战大学校了啊!"他架起了摄像机,继续说道:"我要把你们岩洞教育的空前盛况和动人情景摄制成新闻纪录片,介绍给全苏联和全世界的小朋友们。你们是中国人民的小英雄!<b style="font-size:20px;">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就叫《中国小英雄》好不好?"</b></p><p class="ql-block">岩洞内立刻爆发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p><p class="ql-block">"新旅"趁此大好时机,公开招收了许多新团员,全团人数一下子增至一百多,抗日宣传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p><p class="ql-block">然而,"由于国民党畏惧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发展壮大,蒋介石集团的反共和对日妥协的倾向明显增长"。一九三九年一月,蒋介石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会议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秘密颁发了《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共党问题处置办法》等一系列反共文件,积极推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黑暗势力的沉重乌云,笼罩着神州大地。正如周恩来所预料的那样,广西的国民党官员向蒋介石妥协了,他们马上扯下了进步的伪装,对桂林的进步团体和进步人士进行迫害了,许多革命者都上了"黑名单"……</p><p class="ql-block"> 转战大西南帮助建立了"万正乡儿童救国团"和"农民夜校",利用"夜校"这个公开场所,一面开展小先生运动,一面进行抗日宣传;组织了"西郊工作队"到桂林西郊兵工厂开办了"工人</p> <p class="ql-block">·251·</p><p class="ql-block">夜校",向工人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战路线;组织了"东郊工作队",协助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党组织开展国难教育;组织了'南郊工作队',到南郊良丰难民垦殖场小学协助教学,并教难民识字明理;组织了"伤兵之友队",到桂林东南大墟镇国民党陆军第六、第七伤兵医院慰问演出,并深入病房为伤病员端茶喂饭,代写家信,鼓励他们康复后重返前线,杀敌立功;组织了"西南工作队",慰问湘桂铁路沿线的抗日将士……</p><p class="ql-block">正当"新旅"在工农兵群众之中,开创了抗日宣传工作新局面的时候,国民党桂林当局开始破坏所谓"有异党活动"的抗日团体了,"新旅"派往国民党兵工厂和伤兵医院的工作队,居然也遭到了指责和刁难,处境日益险恶。困难时刻想亲人,他们想起在武汉和长沙时,是周恩来及时保护了他们,并为他们争得了生存的权利和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此时此刻,他们是多么想念敬爱的周恩来﹣﹣周伯伯呀!</p><p class="ql-block">四月三十日晚上,"新旅"少年正在东江镇小学"救亡室"里,学习《救亡日报》的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突然,随着一声"小朋友们好"的亲切招呼,一位身穿黄色毛毕叽军装的人走了进来。他,神采奕奕,那又浓又黑的长眉毛下,深邃而明亮的大眼睛,和蔼可亲地望着大家,刚毅的脸上露着慈祥的笑容。</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周伯伯好"!</p><p class="ql-block">"救亡室"里,大家异口同声地呼喊着迎上前去,他们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周伯伯,就像见到了久别的母亲一样,一个个激动得流出了热泪。周恩来是由重庆到皖南和浙江等地视察工作回来,途经桂林,特意抽身来看望他们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贺衷寒,却趁机以"委员长桂林行营副主任"的名义,陪同前来,其用心显然是不言而喻的。</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握着小朋友们的手,抚摸着他们的头,问长问短,问寒问暖,步入他们的宿舍,看看他们床上的被褥,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p> <p class="ql-block">-252·</p><p class="ql-block">困难不大,主要是处境险恶,当着亲人的面,他们多么想尽情地对反动派的迫害进行揭发和控诉呀!但是此时此刻不能这样做,因为"陪同"周恩来一起来的是个大坏蛋,汪达之先生含蓄地讲了一下当时的困境,以及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简单情况。周恩来会心地笑了,他两手叉腰,点点头说:"好啊!你们这个民间儿童文艺团体,抗日宣传工作做得很好嘛。但要记住:抗日战争是持久的,以后可能会遇到困难,要有准备。"他望望身边的贺衷寒,只见这家伙也在点头,就继续说道:"乱世年月,你们要随时警惕,注意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要发挥你们少年儿童的特点和长处,用心处理好同社会各界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去工作,去战斗!另外呢,你们还要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每个人都要争取达到高中水平,同时还要锻炼好身体。这样,在抗战胜利之后,才能为建设新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对"!汪达之先生大声叫着,带领"新旅"少年一个劲地鼓起掌来。他们完全理解周恩来话中的含义。在这样的时刻,这些话,对他们是多大的支持、多大的鼓舞、多大的鞭策啊!他们的心更明、眼更亮、意志更坚强了。</p><p class="ql-block">送走敬爱的周恩来﹣﹣周伯伯之后,他们放声唱起了《新安旅行团团歌》:</p><p class="ql-block">同学们,别忘了,我们的口号:</p><p class="ql-block">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p><p class="ql-block">不怕它水深,不怕它山高,向民众报告,代民众喊叫。我们是民众的小向导,小向导!</p><p class="ql-block">同学们,别忘了,我们的口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不怕它飞机,不怕它枪炮,为人类奔跑,使人类和好。</p><p class="ql-block">我们是人类的小宝宝,小宝宝!</p> 五、向苏北转移 <p class="ql-block">一九三九年七月七日,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抗战两年》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提醒世人:中国抗战出现了中途妥协与内部分裂两大主要危险。克服危险的主要任务便是:坚持抗战到底,反对妥协投降;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还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策略和方法。强调"要坚持原则,但方法要机动灵活,以求达到成功。"务必"保持坚定的立场"和"高度的警觉性","要争取时机,不要自投陷阱"。</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新旅"少年学习了周恩来的文章后,意识到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了新的危机。他们在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的指导下,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作好了应付"不测"的准备。</b></p><p class="ql-block"> 年底,蒋介石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反动派到处袭击八路军,摧毁地方民主政权和群众抗日团体,虐杀进步,残害无辜,"新旅"帮助建立起来的"桂林儿童团体星期座谈会"被迫停止活动;国民党宪兵见到"新旅"少年,就凶狠横蛮地盘问、训斥;便衣特务在街头巷尾监视着"新旅"少年的行动。不过,桂林当局谁都心里明白:"新旅"宣传抗日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海内外都有影响,被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誉为"中华民族的小号手!"更有中共大人物周恩来作他们的保护神。而这个"周公"可不是好对付的,别说陈诚不是他的对手,就是蒋介石也有"谈周色变"之惧。虽然国民党上层从特殊情报中获悉"周公"早在八月下旬去苏联医治骨折尚未回国,但他们谁也不敢下令公开围剿"新旅"-</p> <p class="ql-block">  一九四○年四月底,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使出了一个绝招:突然停发"新旅"的全部经费,企图从经济上窒息这个"有异党活动嫌疑"的儿童团体。几经交涉,终无结果。"新旅"党支部就学习运用周恩来曾经指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策略和方法,采取了三项应急措施:</p><p class="ql-block"> 一是精简人员,保存骨干。让家在广西及其周边的团员暂时回家,全团由一百多人精简为四十多人。</p><p class="ql-block"> 二是隐蔽精干,等待时机。由顾问汪达之先生带领十多个青少年骨干,到桂林西北郊致和村开办了一所新安小学,招收了百十名。学生,实行战时勤工俭学的生活教育,作为退守基地。</p><p class="ql-block"> 三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留在市区的三十多人,分别到车站、码头、工厂、商店,帮助写写画画,做做杂事,走自食其力的道路。但他们毕竟年纪尚小,挣钱有限,勉强坚持了三个多月,年纪小的又为生计发愁了….</p><p class="ql-block"> 为解决留在桂林市区活动的人员生计问题,"新旅"党支部成员和顾问汪达之先生,一起来到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向李克农同志作了汇报,请他们给予帮助。</p><p class="ql-block">"总的说来,你们干得很不错。"李克农听完汪达之汇报后说:"我们一起想办法吧!"说着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小纸条,告诉他们:周恩来同志二月底已从苏联回国,五月底已到重庆。他来电报说:现在有人违背民意,倒行逆施。务必提高警惕,坚持合法斗争,文化界和文艺团体,要利用演剧扩大影响,争取各界支持。</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汪达之先生当即倡议道:"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可以采用'庆祝新旅成立五周年'和为现今'新安小学筹募办学基金'的名义,举行义卖公演活动。如果义卖公演成功,不但可以解决眼前的经济困难,而且也有政治意义。"</b></p><p class="ql-block">"汪先生的想法很好!"李克农随声表示赞成,"我们"办'出面,去邀请桂林进步文化界给你们支持和帮助,他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p> <p class="ql-block">255.</p><p class="ql-block">"新旅"党支部在李克农的带领下,一起行动起来。果然,得到了夏衍等许多进步文化界人士的大力支持。舞蹈家吴晓邦废寝忘食地为他们编导了大型舞剧《虎爷》。这是描写一个封建官僚集团,一贯"同党伐异",反对民主,绞杀忠良,欺压和愚弄百姓,结果被时代潮流所淘汰的故事。音乐家刘式昕为舞剧创作了乐曲,并亲自指挥乐队。欧阳予倩把他所领导的桂林艺术馆的管弦乐队带来参加演奏。《救亡日报》全文刊出《虎爷》文学剧本,并免费刊登演出广告。这一中国舞剧史上第一部大型舞剧,终于在桂林国民大戏院上演了,观众之多,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在连续二十多天的演出中,场场爆满,加座后还有很多观众站着看。许多爱国同胞纷纷从湖南衡阳、广东曲江、广西柳州等地赶来助兴、助威和资助。它成了桂林进步文化界和广大爱国志士的一次反迫害的联合行动。那盛况在桂林是空前的,在整个大西南国民党统治地区也是罕见的。这是人民对"民族小号手"在政治上的巨大支持和鼓励,也是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公开反击。这次演出的成功,"新旅"不仅解决了经济困难,粉碎了国民党当局"卡脖子"的阴谋,而且扩大了影响,保存了骨干,赢得了时间,作好了应变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一年一月上旬,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惊震中外的皖南事变。</p><p class="ql-block"> 此时,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及桂林,都完全被白色恐怖所笼罩。为了准备应付国民党反动派的更大迫害,<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周恩来断然决定: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除保留少数人员外,分别实行分散隐蔽、转移和撤退,并对一些留在重庆和桂林有危险的党外进步文化人,也周密细致地指导他们进行疏散。他还特地从红岩村发电报给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和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嘱咐李克农负责安排"新旅"向苏北转移;请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负责迎接,并把"新旅"交给新四军军部领导。</b></p><p class="ql-block">李克农立即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取得联系,并在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李济深的全力帮助下,假借赴南洋宣传抗日之</p> <p class="ql-block">·256·</p><p class="ql-block">名,<b style="font-size:20px;">从二月七日起,连同顾问汪达之在内,四十七名"新旅"主要成员,分期分批化妆后,在党的秘密交通员带领下离开桂林,沿着党的地下交通线﹣﹣</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柳州、湛江、香港、上海向苏北解放区</b><b style="font-size:20px;">转移。经过一次次克难履险而又壮丽卓绝的人生跋涉,安全抵达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新四军军部驻地</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盐城</b><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接见他们时说:"你们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跟着我党交通员巧妙地转战千里,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瞒天过海,从祖国的大西南,来到苏北盐城。好得很喽!"他大手一挥,"国民党反动派迫害你们,我们共产党新四军欢迎你们,现在你们回老家啦。少奇同志和我商量过,只要你们有本事,整个苏北、全华中的少年儿童工作都交给你们去做。少奇同志已经叫鲁艺华中分院把少年队全部拨给你们。希望你们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少年儿童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为民主中国的实现奋斗到底!"</p><p class="ql-block"> "新旅"少年,将首长的指示变为自觉的行动,在抗战四周年纪念日,他们就帮助盐城县建立了儿童团总部,并在《江淮日报》发表了《给苏联及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小朋友的信》,呼吁"苏联和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的儿童亲密地拉起手来","站在反法西斯的战线上","为自己的祖国,为反抗法西斯强盗,为人类永远的和平幸福而奋斗"!</p><p class="ql-block"> 尔后,"新旅"少年先后帮助盐阜区和淮海区广大农村小学建立起儿童团(七至十二岁)和少先队(十三至十七岁)。他们还组织和带领各地儿童团和少先队,配合地方党政军的中心工作,开展下列抗日活动:站岗、放哨、查路条,维护社会治安;演讲、唱歌、写标语,宣传党的政策;运粮、救护、搞慰劳,积极支援前线;送信、侦察、捉汉奸,打击日伪仇敌。整个苏北农村,早早晚晚到处都活跃着这些少年儿童矫健的身姿。</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一九四三年秋,在苏北军民反"扫荡"的峥嵘岁月里,汪达之带领"新旅"几个骨干和小年龄的团员,到涟东县长浦河村开办了一所新安小学,课本是自编的"战时教材"和"乡土教材"。</b>后因日寇对淮</p> <p class="ql-block">·257·</p><p class="ql-block">海区实行分割锁,这所小学就迁到盐阜区的阜宁县马集。"新旅"中除参加办学的成员外,其余的都跟随新四军三师将士们一起,投入了反"扫荡"斗争,张平、张杰两位"新旅"团干部,在反"扫荡"中不幸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人民宣布无条件投降。但盘踞在淮安、淮阴的日寇走狗﹣﹣伪军潘干臣部却拒不缴械,他们幻想蒋介石国民党来收编。新四军三师将士奉命攻击两淮。</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九月六日,"新旅"的文艺战士随军投入解放淮阴的战斗,他们在前沿阵地向冲锋杀敌的将士们宣传鼓动;向垂死挣扎的伪军喊话劝降。淮阴解放后,他们连夜搜集资料创作了反映新四军英勇善战的大型历史报道剧《淮阴之战》,并突击排演。二十二日,"新旅"文艺战士又随军投入解放古城淮安的战斗。在攻城进击中,他们身背宣传品和战士们一起从云梯登上城楼。战斗告捷时,他们就在淮安城楼上挂起了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并在大街小巷张贴标语,进行街头演讲,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在祝捷大会上,《淮阴之战》举行公演,轰动了两淮。黄克诚等领导人,热情赞扬了"新旅小战士",还亲自给他们分发了战利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十月中旬,在欢庆胜利的凯歌声中,"新旅"在淮安隆重举行庆祝建团十周年纪念活动。阜宁县马集的新安小学也迁到淮安河下古镇,与重新恢复的新安小学合并。</b></p><p class="ql-block"> 当时,延安《解放日报》发布了《新安旅行团又回到出发地》的好消息。</p><p class="ql-block">"新旅"的同志们,自然而然地想起延安,想起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于是就给党中央毛主席写信,汇报了在党的指引下战斗前进的十年经历。特别是在周恩来精心安排下,跟着党的地下交通员从国统区桂林辗转回到苏北解放区五年来的工作情况。信写好后,又犯愁了:从淮安到延安,千里迢迢,邮路不畅,迟迟未能发出。后来听说驻淮安城内东长街南头的华中分局书记邓子恢要去延安开会,就请他把信带给毛主席去了。</p> <p class="ql-block">·258·</p><p class="ql-block">令人欣喜的是,邓子恢开会回来,又带回了毛主席的回信:新安旅行团各位同志们:</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来信收到,极为感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祝你们努力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继续前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毛泽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日</b></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这封亲笔信,是对"新旅"战士的最高赞誉。每个"新旅"成员都把信抄下来,珍藏着;每字每句都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坎。</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解放后,淮安新安小学成了江苏省的名牌学校,还建起了"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陈列馆"挥笔题词:</b></p><p class="ql-block"> 新安旅行团曾经旅行全国,宣传民众,组织儿童,为抗日战争和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作出一定的贡献。它的革命精神以历史展览形式展出。愿青少年学习这种精神,使它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一九七九年五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旅"精神,在周恩来故乡日益发扬光大,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踏着"新旅"战士的足迹,继续前进,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全文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淮安市新安小学(淮安区县西街)</b></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淮安解放,新安旅行团回到淮安。</p><p class="ql-block">在原任校长汪达之主持下,在莲花街原址复校,到1946年国民党军队向苏北解放区进攻,我军作战略转移时停办。</p><p class="ql-block">1948年底,淮安第二次解放,由于原校舍毁于战火,便在河下镇湖嘴街正式复校,定名新安小学。</p><p class="ql-block">1955年迁至城内,在县西街现址兴建校舍。</p><p class="ql-block">学校占地16000平方米,1984年兴建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校舍和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扩建了运动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汪达之重返新安小学(摄于1965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5年10月19日,时任广东民族学院党委书记的汪达之(曾任新安小学第二任校长、新安旅游团组织者)回到了新安小学。这是当时学校师生在校门口夾道欢迎的照片。《淮安旧影》P2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