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鹤乡</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108134</p> <p class="ql-block">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它有3千多年的历史,先后成为燕国的国都、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p><p class="ql-block"> 周武王封尧的后代于此,当时叫蓟丘,后来成为燕国的国都。辽代以北京为陪都,称燕京或南京。金代于 1153 年迁都北京,改名为中都。元代以北京为大都,以“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建设北京。</p> <p class="ql-block"> 北京之所以历来成为军事重镇、政治中心,这与其地理形势有关。北京坐落在华北平原的北部,位于平原与山地奇绝的交会处和交通要冲,集山脉之险峻、河流之幽静、平原之肥沃于一身,以藏风蓄水之吉地形成古都。北京的西边是太行山山脉、西山拱卫,北边是太行山、军都山形成一处半圆形山湾,东北部是燕山山脉构成的天然屏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北京城中轴线建筑群</b></p> <p class="ql-block"> 《书·禹贡》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书籍,是《尚书》中的一篇,是先秦最富于科学性的地理书籍。《禹贡》记载,大禹治水之时为中华大地划分了三条龙脉:<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大龙脉(北干龙)是燕山;第二大龙脉(中干龙)是太行山、泰山、嵩山;第三大龙脉(南干龙)是岭南。这</span>三条龙脉之中,又以紫禁城中轴线为最贵,与“万山之祖”昆仑山一脉相传, 到达重峦叠嶂的燕山山脉。</p><p class="ql-block"> 明清两朝把都城定为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紫禁城的来历与古代“星垣”学说有关,天上星垣被古人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天市垣、紫微星垣,而紫微星垣是代称天子的,处于三垣的中央。紫微星即北斗星,四周由群星环绕拱卫。远古时代的传说为紫禁城中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皇帝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为了体现皇权的核心地位,把全城的中轴线向东推移了150 米,新建的宫殿都在中轴线上。在中轴线南建天坛祭天,又在线北堆筑了一座景山,用以镇元代残余的王气,以便明代长治久安。清代仍以北京为都城,增建了地坛、日坛、月坛、用以祭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北京历史中轴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北京永定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北京钟鼓楼</b></p> <p class="ql-block"> “中轴线”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中国建筑史》把<b>“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b>,并且指出<b>“世界各国唯独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b></p><p class="ql-block"> 古都北京城中轴线,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北京城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条轴线上。<b>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b>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span style="font-size:18px;">故宫(紫禁城)处在北京中轴线上,</span>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北京城中轴线南起外城永定门,经内城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神武门,越过万岁山万春亭,寿皇殿、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这条中轴线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体现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的思想。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明清北京四重城 外城、 内城(京城)、 皇城、紫禁城(故宫)示意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紫禁城内前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b></p> <p><b style="font-size: 15px;">太和殿(金銮殿)</b></p> <p class="ql-block"><b> 太和殿,</b>俗称<b>金銮殿</b>,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b style="font-size:15px;">(东方三大殿分别为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 。),</b>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p><p class="ql-block">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太和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中和殿</b></p> <p class="ql-block"><b> 中和殿</b>,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参加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p><p class="ql-block">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称华盖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建,华盖殿改称中极殿,明天启七年(1627年)因遭遇火灾重建。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称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中庸》。</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保合殿</b></p> <p class="ql-block"><b> 保和殿</b>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如今主体梁架仍为明朝时期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明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起名保和殿。“保和” 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之意。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典出:箕子《洪范》“皇建其有极”(意为天子人君建立天下最高准则)。</p><p class="ql-block">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紫禁城内后三宫结构图</b></p> <p><b style="font-size: 15px;">乾清宫</b></p> <p class="ql-block">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14位皇帝的寝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代康熙以前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乾清宫无论从建筑的规模、造型;大木的用材精良、结构设计的合理;彩画等级、纹饰特征、颜色使用、工艺做法等方面着意刻画,并采用了最高的等级。乾清宫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乾清宫的建筑布局严格地按照君权神授,</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渗入到儒家的礼制和建筑艺术之中在乾清宫建筑也有体现。它代表着政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君主尊严。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建筑价值等方面也是无可替代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交泰殿(易学称为是紫禁城的龙穴)</b></p> <p class="ql-block"> 交泰殿为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生日时接受庆贺礼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收存于此,遂为储印场所。现殿内宝座前两侧分别排列着用来储放皇帝宝玺的宝盝。宝座上方高悬康熙帝御笔“无为”匾,宝座后板屏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p><p class="ql-block"> 清世祖顺治皇帝鉴于明代宦官专权的教训,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朝政,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坤宁宫</b></p> <p class="ql-block"> 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坤宁宫宫名字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对,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贵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皇后的寝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地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乾清宫。所以坤宁宫与乾清宫分别为皇后与皇帝的寝宫。</p> <p class="ql-block"> 整个紫禁城主要是按三个方面的标准来建构的,这就是《周礼》、《周易》和风水,是三个方面的一个综合体,是一个完整的紫禁城,所以紫禁城它的文化非常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b>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b></p> <p class="ql-block"> 北京城的五大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地、日、月、山川、太岁等神祗而建造的祭坛。分别是“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先农坛”,呈对称分布在紫禁城(故宫)的东南西北,具体位置是南面有天坛,北面有地坛,东面有日坛,西面有月坛,分别表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p><p class="ql-block"> 先农坛位于故宫的西南位置,中轴线的西侧,和天坛隔线相望,与天坛同为古代皇家重要的祭祀场所。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02年),比天坛还早18年,最早名叫山川坛,清代改名先农坛。</p><p class="ql-block"> 易学上经常会用到四象定位,来辅助判断所谓的凶吉。中国传统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和现代以北方在上方不同,所以描述四象方位,又会说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来表示,并与五行学在方位(东木,西金,北水,南火)上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b></p> <p><b style="font-size: 15px;">北京奥运标志性建筑“鸟巢”和“水立方”</b></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为连接城市中心和亚运村,在二环路钟鼓楼桥引出鼓楼外大街,向北至三环后改名为北辰路,这条路成为北京中轴线的延伸,西边建造中华民族园,东边则是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p><p class="ql-block"> 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再次向北延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轴线。东边建造国家体育场(鸟巢),西边则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再向北,穿过奥林匹克公园,到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该公园中间的仰山、奥海均在中轴线上。<b>因此北京传统的中轴线由七点八公里延长至二十五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b></p> <p class="ql-block"> 现代奥林匹克中心(含奥林匹克公园)是将中轴线往北延伸,是为龙脉延伸到中轴线北端,在这条轴线左右,按“天圆地方”传统风水学,将两个主要场馆一左一右分别设计成圆形“鸟巢”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体育场和方形“水立方”国家游泳体育馆。</p><p class="ql-block"> 水立方建在北京的北面(北方属水),以水为主题的场馆,可以滋润北京城。北京古称“燕京”,象征燕子,以鸟巢命名国家体育场,“燕归巢”的风水含义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这“天圆地方”两个奥运标志性建筑鸟巢、水立方契合风水理论中的“天圆地方”,玉函着奥运会以后的国运, 奥运馆场暗合风水大旺格局,奥运是令中国国运如虎添翼的“大风水”,中华民族会因举办奥运而更加兴盛。</p> <p class="ql-block">北京中轴线向南延伸,则是大兴国际机场。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大兴机场航站楼“凤凰展翅”设计也呈对称布局,并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因此<b style="font-size: 18px;">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向南、向北延伸,从大兴机场到奥体公园长约56公里。</b>从此,北京中轴线也随着“凤凰展翅”高飞,“延伸”至全世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北京大兴国际机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北京城历史中轴线延伸示意图</b></p> <p class="ql-block"> 北京城中轴线及其建筑,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及历史文化,与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古都城市发展史一脉相承,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独具魅力的古都城市营造体系,是我国几千年来,古都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随着古都北京再次成为中华民族的国家首都,古都城市的历史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根据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建设的需要,在古都中轴线上形成了国人瞩目的<b>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旗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历史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等现代文化建筑。</b></p><p class="ql-block"> 古都中轴线既保留了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又体现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民族文化的时代性与先进性,从而使北京中轴线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发展的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而不曾中断的古都历史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b> 北京城中轴线——古都王者之轴,是一条“延伸”至全世界的永恒金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天安门广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