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军团长——懂振堂(上)

风月无边朱中华

<p class="ql-block">  董振堂。1895年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李家庄一个农民的家庭。</p><p class="ql-block"> 1908年,懂振堂十三岁。父亲让懂振堂去邻村曹庄的学堂读书。</p><p class="ql-block"> 懂振堂穿着母亲给他做的新衣服和新布鞋,只身来到了曹庄的学堂。</p><p class="ql-block"> 学堂设在一座古庙里。高墙深院,漆黑大门,两尊石狮蹲坐大门两侧,三级石阶,尺高的门槛。森严肃穆。</p><p class="ql-block"> 懂振堂整理一下自己的新衣服,大胆地走上石阶,跨过门槛。来到了先生面前。</p><p class="ql-block"> 先生是一位清末举人,留着山羊胡子,消瘦的脸庞上有些邹文。戴着一副没有镜匡的老式眼镜。一根长长的辫子拖在背上,身穿一件蓝色的长衫。文弱中略显几分庄重。</p><p class="ql-block"> 先生边改作业边问站在自己面前的懂振堂:“这位后生,是寻人乎?问路乎?”</p><p class="ql-block"> 懂振堂稳定了一下自己发慌的情绪说:“我不问路,也不寻人。我是来上学的。”说着就把父亲为他准备的学费和书费恭恭敬敬地放到了先生的书案上。</p><p class="ql-block"> 这时,先生瞅了一眼懂振堂。便问:“此等大事,你父亲为何不来?”</p><p class="ql-block"> “家里贫穷,父亲没有出门的衣裳,怕有失礼节。没有陪我来见先生。等日子过好了,父亲一定来拜见先生。”懂振堂说。</p><p class="ql-block"> “你今年多大了?”</p><p class="ql-block"> “十三岁。”</p><p class="ql-block"> “十三岁入学太晚了吧!”</p><p class="ql-block"> 董振堂见先生有推辞拒绝之意。急忙对先生说:“我跟着哥哥读过《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和《岳飞演义》。我会背诗会写字。”</p><p class="ql-block"> 听董振堂这么一说,先生收起了学生的作业本,将手中的毛笔,放在笔架上。再次仔细地端详了一翻,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后生。</p><p class="ql-block"> 高个方脸,浓眉大眼,稚嫩中略显成熟,神态里气宇非凡。确有官人之相。日后必成大业。</p><p class="ql-block"> “不妨背一首诗我听听。”先生对董振堂说。</p><p class="ql-block"> 懂振堂思索一下,在先生面前背诵了岳飞写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投笔由来羡虎头,</p><p class="ql-block"> 须教谈笑觅封侯。</p><p class="ql-block"> 胸中浩气凌霄汉,</p><p class="ql-block"> 腰下青萍射斗牛。</p><p class="ql-block"> 英雄自合调羹鼎,</p><p class="ql-block"> 云龙风虎自机投。</p><p class="ql-block"> 功名未遂男儿志,</p><p class="ql-block"> 一任时人笑敝裘。</p><p class="ql-block"> 先生听完董振堂背咏的诗词,大为吃惊。</p><p class="ql-block"> 这位饱读书经的举人,居然想不起这首诗出之何处,谁人所作。</p><p class="ql-block"> 便故作满腹经纶的姿态,以考官的口气,慢声细语地问懂振堂:“你可知,这首诗出自何朝何代?何人所作?”</p><p class="ql-block"> “这是宋朝元帅岳飞七岁时写的诗。”董振堂回答。</p><p class="ql-block"> 先生见董振堂对答如流。便有意撇开话题。问到:“你兄何人?能教你读书背诗,识文断字?”</p><p class="ql-block"> “我哥八岁读私塾。后来八国联军烧了我家的房子。我和哥哥就不能上学读书了。”懂振堂说。</p><p class="ql-block"> 先生又把话一转说:“你如此酷爱岳飞之诗,莫非有岳飞之志乎?”</p><p class="ql-block"> “我想当岳飞,我想当文天祥……”董振堂回答。</p><p class="ql-block"> 先生对董振堂说:“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吾辈臣民应以他为师表,为光复我华夏而尽心尽力也!如何当?应以学也!”</p><p class="ql-block"> 懂振堂双膝跪地,连磕头三个。恳求道:“我就是来学习的,请先生收下我吧!”</p><p class="ql-block"> 先生扶起懂振堂连声说:“好!好!好!”</p><p class="ql-block"> 先生接着问:“你叫何名?可有字乎?”</p><p class="ql-block"> “性懂,名振堂。庄家人的孩子,哪敢取字。”</p><p class="ql-block"> 先生想了想说:“名,振堂。字,邵仲。邵,邵夏先王之大业的邵;仲,一作伯,仲,叔,季的仲,二作仲裁的仲。可否?”</p><p class="ql-block"> “谢谢先生!”</p><p class="ql-block"> 十三岁的懂振堂开起了求学之路。</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的私塾学堂</p> <p class="ql-block">  冬来暑往,岁月如梭。董振堂经过三年的学习,考入了高小。就是这一年,十六岁的懂振堂唯父母之命,娶妻成家。</p><p class="ql-block"> 但董振堂并没有停止对知识的追求。高小学习三年,十九岁时,董振堂考入了河北省冀县中学。二十二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期的中国,改朝换代,军阀割据。列强践踏,鸦片肆意。战火四起,民不聊生。</p><p class="ql-block">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懂振堂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要当岳飞,要做文天祥的初衷。没有忘记老师的教诲,如何“当”?应以“学”也!</p><p class="ql-block"> 1917年底,董振堂抱着“报国安民,强我中华”的理想,考入了保定陆军清河预备学校。</p><p class="ql-block"> 在预备学校,董振堂操练,射击,投弹,泅渡样样优秀。成为一名出色的学员。</p><p class="ql-block"> 1919年。由于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爆发了“五四运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拒绝和约的学生运动席卷全国。随之而来的是北洋政府对学生运动的镇压和全国工人的大罢工。</p><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强烈地冲击着董振堂的思想和灵魂。国人的爱国热情,大众的国家责任,新文化,新思想的潮流。促使着懂振堂追求科学和民主,进步与光明,思考救国救民之道路。</p><p class="ql-block"> 2020年夏,董振堂考入了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炮科。</p><p class="ql-block"> 在保定军官学校,董振堂学习军事理论,苦练军事技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时也结识了,季振同,黄中岳等有志青年。</p> <p class="ql-block">保定陆军学校</p> <p class="ql-block">  1923年,董振堂军校毕业,主动加入了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军,任炮兵排长。 在一次实战军演中,董振堂率领炮兵排,战术得当,射击准确,成绩优越。受受到了冯玉祥将军的赞赏。</p><p class="ql-block"> 冯玉祥将军有意将董振堂调往军部任少尉参谋。但董振堂拒绝了冯玉祥要求,自愿留在一线部队。</p><p class="ql-block"> 冯玉祥对身边的人说:“沙里淘金,越淘越真。这才是有志于救国救民的人才啊。”</p><p class="ql-block"> 1924年9月中旬,董振堂升任机炮教导队大队长和陆炮营营长。</p><p class="ql-block"> 1926年春天,董振堂被任命为工兵团团长。</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一年,由于军阀之间的派系矛盾与斗争。张作霖联合吴佩孚,阎锡山围攻冯玉祥。冯玉祥被迫通电下野,去苏联考察。</p><p class="ql-block"> 冯玉祥在考察期间,加入了国民党。在得到北伐军胜利的消息后,秘密回国。</p><p class="ql-block"> 在五原重整旧部,支持北伐。冯玉祥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拥护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p><p class="ql-block"> 五原誓师后,董振堂被任命为十二旅旅长。</p><p class="ql-block"> 随国民军取宁夏,战甘肃,平陕西。懂振堂所带的十二旅,纪律严明,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屡立战功。</p><p class="ql-block"> 国民军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刘伯坚对懂振堂说:“观其兵可知其将。强将手下无弱兵!”</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员的信仰,意志。深深地影响着董振堂。</p><p class="ql-block"> 1927年4月。冯玉祥任武汉政府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摔部兵分两路,东出潼关和荆紫关,策应北伐军。不久两路大军会师郑州。</p><p class="ql-block"> 因懂振堂作战有功,升任第二集团军三十六师师长。</p> <p class="ql-block">西北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  1930年,蒋、冯、阎因北伐胜利后,权力和利益的矛盾,冯、阎联合讨蒋。史称中原大战。冯玉祥因内部分裂和阎锡山的倒戈而溃败。</p><p class="ql-block"> 懂振堂所在的部队被蒋介石收买,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懂振堂由师长改任二十六路军七十三旅旅长。驻防山东济宁。</p><p class="ql-block"> 1930底的一个夜晚,懂振堂默立运河岸边,仰望星辰苍穹。他想念自己的家乡,思念自己的亲人。</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发奋学习,向往民族英雄;跻身军旅,一切从零开始;誓死报国,跃马挥戈沙场。跟着冯玉祥将军,今天打这个,明天打那个。打来打去,国无宁日,民生涂炭。救国救民的理想何时实现?救国救民之路如何前行?董振堂问苍天,也问自己。</p><p class="ql-block"> 1931年3月,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奉蒋介石之命,从山东济宁开赴江西宁都,围剿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在第二次围剿红军的战斗中,二十六陆军损失一个旅的兵力,遭到重创。</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第三次围剿红军失败后。将其嫡系部队撤出江西,留二十六路军留守宁都。</p><p class="ql-block"> 宁都地处中央苏区的三面包围之中。二十六路军随时都有可能被红军消灭。二十六陆军的将士多为北方人,初到江西,士水不服;疾病困扰,缺医少药;重创之后,士气低落。再加之“九一八”事变,二十六路军要求北上抗日,不于允许,军心不稳。更为严重的是,蒋介石密令二十六路军逮捕军中的“赤化分子”,排除异己。这引起了第二十六陆军将士的不满。</p><p class="ql-block"> 在二十六路军中共地下“特别支部”的策动下,1931年12月,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旅长懂振堂,旅长季振同的带领下,一万七千余人,加入红军序列,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为总指挥,萧劲光为政治委员,刘伯坚为政治主任,懂振堂为副总指挥,赵博生为参谋长。史称“宁都起义”。</p> <p class="ql-block">江西苏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