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并不遥远——西双版纳记行

淑子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的五月,是旱雨季交接的时期,乍雨乍阳,阴晴不定。雨送阴凉,但太阳一出,便把强烈的光芒遍撒下来,又闷又热,把西双版纳炎热的本质展现无遗,有了这个体验,便理解了这里的人们如何喜欢泼水节了。</p> <p class="ql-block">  大佛俯视着西双版纳的首府景洪市,黙黙地祝福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圆满。</p> <p class="ql-block">  佛寺在雨后倒影斑驳,显示出千年的厚重。西双版纳傣族信奉南传佛教,其实它是佛教的“原教旨”流派,最接近原始佛教。傣族每个村寨都有寺庙,要求男子从小入寺修行,婚配年龄还俗,这才是修行的童子功。汉传佛教的普通信众,事到临头买香置烛,求佛保佑,与南传佛教自是两地风光了。</p> <p class="ql-block">  其实不论宗奉什么宗教流派,其最根本的就是佛祖阐述的真谛:生活得愈简单,欲望愈少,烦恼就愈少,就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很强调的一个观点“少欲知足”。在参谒勐氻大佛寺时,我有了新的宗教体验。</p> <p class="ql-block">  通身银白色的般若寺,供奉着金身佛,塔底下还供奉着佛祖的头发舍利。当地司机说要带我们去般若(音:班弱)寺,我说“般若”两个字在佛家应该读:波惹,他满脸疑惑地看着我,说当地人都这么读,从来没有听过读“波惹”的,转过身又是“班弱、班弱”的了。这两个字是梵文音译,不是意译,所以还是应该读“波惹”寺,般若是佛家智慧,不是俗家所指的智慧。六祖本樵夫,一听“无所住而生其心“,即生觉悟,北上求佛遂成一代宗师,这就是佛家无上般若。</p> <p class="ql-block">  傣族是泰老民族的一支,并且文明程度较其它分支高。有语言、文字,还有宗教信仰、传世经典。在傣族的创世史诗中,英叭神创造了天地,又创造了神象,鼻子上撑天,四脚压镇地,使天地稳定下来,大象就是支撑天地的神物。</p> <p class="ql-block">  期盼在野象谷能见到野象群,转了一圈,才发现这是小概率事件,但可以看驯象表演,突然发现一个傣族女子用香蕉喂大象,在青蕉刚进象鼻时,抢拍了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原始森林公园,原以为可以一睹原始森林之真容。进入后山谷中,里面的植物繁多、野径盘旋,也就是热带雨林谷,与原始森林相去甚远。原始森林是至少有500平方公里未受侵扰的森林,这里名为原始森林,实则只是一个公园的名字而已。厘清这个概念,对提高人们保护自然生态大有裨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过公园里的水上孔雀舞和孔雀放飞表演,确实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 水上舞台云烟飘渺,仙乐齐奏,孔雀姑娘婀娜多姿,轻歌曼舞,颇有蓬莱仙境之感。</p> <p class="ql-block">  舞罢,一声啸哨直上云霄,有凤来仪,孔雀或三五成群,或独或双,翩翩飞来,仿佛孔雀大明王自天而降,播福人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p>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有典型的热带雨林,在去植物园的半途,就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谷。高大的望天树,众多的灌木丛,滕蔓植物,地衣蕨类,组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当我走进热带雨林谷,密不透风的丛林,潮湿的环境,动物鸟雀的喧闹,使我不由产生敬畏之心。图中的望天树,是热带雨林标志性植物,中国最高的树种。</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有克木人,是古代“百濮”人分支。居于热带雨林谷中,巢居树上,搭木架草寮,若居地面,终日不见阳光,又有毒虫蛇蜴的侵扰。当我们经过时,树上克木人一声尖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令人肃然而惊。</p> <p class="ql-block">  克木人皮肤黝黑,身材矮小,身着无领对开黑褂,一副短小精悍的样子,赤脚在棘刺的丛林里健步如飞,他们是中国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p> <p class="ql-block">他们擅长攀树荡藤,从一棵大树荡向另一棵大树,采集狩猎,是他们的生存之道,好在热带雨林果实累累,小动物众多,果腹应不成问题。据说智人最衣食无忧的时代,是采集时代,人数少,野外到处是采不完的野果,偶尔去打点野味改善伙食,吃饱了围着篝火唱啊蹦啊,祖先们无忧无虑,也想不到繁衍多了,会有食物匮乏时代。据说剑齿虎,猛犸象都是让人类吃光的。</p> <p class="ql-block">从热带雨林谷出来,我们进了傣族自然村。这个村子叫曼燕村,当地人说,以曼字开头的村都是傣族村,其它民族村不会用曼字命名的。村里有专门接待外客的礼仪小姐,带我们去了她家,介绍傣族人的生活情况,我们按广东习俗,奉上一封小小的利是,双方交谈甚欢。</p> <p class="ql-block">  傣族民居是木构干栏式建筑,首层架空,作为活动场地,甚至车库,二层是卧室。一上楼梯,就是一个大客厅,与汉居略同,不见旧式火煻。两边卧房大门紧闭,外人不能进入,据说与灵魂有关,二层则不能拍照。喝完傣式茶水后,我们缓缓退出了,照例是去银器铺。各种漂亮银器饰品任人选择,没有某些旅游团的强买强卖。同行的一位大姐买了一个漂亮的银手镯,皆大欢喜。</p> <p class="ql-block">  这是每个村庄都有的寺庙,男性少年自幼出家,婚配年龄还俗,他们在这里学傣语、学文化、学手艺、学宗教知识,犹如全日制寄宿学校。藏传佛教,寺庙也起到学校作用,同时负责社会管理,医疗卫生,这是政教合一社会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基洛山寨是基洛人聚居的地方,基洛民居与傣族民居大同小异,为干栏式建筑。整个山寨依山叠次而建,而基洛山茶是云南六大名茶之一,所以最后的节目就是品茶卖茶了。</p> <p class="ql-block">  曼听公园,曾是傣王的御花园,风光绮丽,红花绿叶,树影婆娑,五彩斑斓的佛寺,洁白通透的敝亭,处处显示出东南亚的异域风情。公园里到处都是泰装女性,浓装艳抹,操着各地口音,摆弄着各种姿态,照着各种风格的艺术相。香肩坦背,钗鬟乱摇,成了曼听公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身着异族服装,在异国情调的建筑前照张相,成为了一种美好的记忆。笑一笑,咔嚓,好。永恒的一瞬间,留在了历史之中。</p> <p class="ql-block">  曼听公园里的白塔,一座主塔周边围绕着八座小塔,塔身呈葫芦状,是南传佛教的典型宗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其实不仅存在于动物界,也存在于植物界。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常见绞杀现象。这是西双版纳的歪叶榕,它的藤蔓围绕着树干向上生长,越来越密,像一张大网把它树绞杀,自己则逐渐长成大树。丛林法则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这是中世纪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植物园很大,有上万种植物,并分东西两个区,观赏植物主要在西区,可以坐景区车游览。</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住在植物园西区内,所以闲庭信步,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慢慢地游来,许多不知名的特色植物,常常引起“哇哇”的惊叹声,行走在亚热带植物丛中,很有穿越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荷花池里,众多植物寄生塘中,水面七彩斑斓,睡莲垂柳,微风琏漪,栈道曲折,在水面上穿行,宛如置身于莫奈的名画《睡莲》所描绘的境界之中,几有不知身处何方之感。</p> <p class="ql-block">  塘边茅寮傍水而悬,危坐临边,披发赤足,濯于碧水之中,任微风拂过发面,置身大自然中,又是如何之惬意啊!</p> <p class="ql-block">  植物园有一大池王莲,它是园林水景著名的观赏植物,王莲叶片中,有网状的空腔,里面充满了空气,叶片中的肋网状支撑结构提供了浮力,据说最大的王莲能负重几十公斤。王莲是睡莲的一种,莲花被周敦颐称为花中君子,出于污泥而不染,而有人问曰:“既然不愿纤尘染,何必身立淤泥中”?瓜田李下,难见冰心。</p> <p class="ql-block">  游百花园,又遇大雨,黄豆粒大的雨滴打在圆润碧绿的夏荷之上,噼里啪啦的,找不到李商隐诗:“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大雨过后,夕阳复出,微风阵阵,吹得水滴在荷叶上滴溜溜地转,想起韦应物的诗,“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像睁开一只只小眼,倒是有趣。</p> <p class="ql-block">  唐人李商隐有诗:“对影闻声己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只见人影己闻声,玉足濯于碧水间。水清乎?水浊乎?濯足耶?濯缨耶?孔子曰:“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清浊正邪全在一念间。</p> <p class="ql-block">  植物园有众多藤蔓植物,路边的这一处,乍看像一群囚在笼子里的龙。其实,人的四周边都有重重的无形的墙,囚禁着人们,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能翻越这些高墙呢?待你终于觉悟到这个世界无我无相,那就离涅槃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露兜树</p> <p class="ql-block">植物园西区的龟状石</p> <p class="ql-block">  白天看植物,晚上在黑暗中观察小动物的夜间活动,为此特地住进了植物园中的王莲酒店。天色逐渐黑下来,迫不及待的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进了黑暗。首先发现了在枝条上吊着的节肢虫,经导游提醒,才注意到是两只节肢虫合体,我们关掉手电筒,躡手躡脚悄悄离去,以免惊扰了它们的春宵一刻。</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植物园的夜游项目可夜观萤火虫,向往已久。想起小时候,夏夜闷热,草席一铺,室外纳凉,抬头观北斗,低头寻流萤;也曾到过郊外荒坡,一群群的萤火虫,引得我们一脚深一脚浅地追逐着喊叫着。这时天越来越黑,四周丛林里只有零星萤火虫在飞着,时隐时现,不禁失望起来,这次成群的萤火虫是看不到了。想起苏东坡诗句:“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这也是一种境界吧。</p> <p class="ql-block">  导游见我们颇感失望,就順手捉了一只萤火虫,介绍展示起来。萤火虫在手腕上爬来爬去,它知道人们不会伤害它,倒也落落大方,直到它又飞起来,一闪一闪地没入了丛林之中,渐渐地看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唐人吴融有诗云:“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天飘小雨,流萤也看不见了,但夜深鸟归巢,风雨之夕归何处吗?我们意外地发现在棕榈树叶之间有鸟归宿,叶片宽且厚,真如杜甫所说的“风雨不动安如山”。</p> <p class="ql-block">  《尔雅.释虫》中将蜘蛛称之为喜子,从此传统上将见到蜘蛛是一件报喜的好事,吉利。桃花坞年画中就有见蜘蛛而祝福的画。在夜幕中,我们发现了张网捕食的蜘蛛,喜出望外,今年又有好运气了。</p> <p class="ql-block">  天刚亮,植物园里百鸟争鸣,到丛林深处录下了鸟语雀鸣,对于长居城市的人而言,无疑是天籁之音。</p> <p class="ql-block">  快到打洛镇时,在路边见到了这尊大佛,其位于缅甸境内,端坐面向中国。缅甸是个佛教国家,信奉的小乘佛教,注重个人修行,普通信众最多只能修到罗汉果位。而汉传佛教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当然只是一种劝言,但主张人人可以修成佛。自度还是度人,也是一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中缅边境.打洛口岸</p> <p class="ql-block">  在打洛边境上,有当年远征军与日寇激战的遗迹。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反抗侵略者乃真英雄也,值得后人景仰。</p> <p class="ql-block">  在打洛镇,有独木成林景区,一根榕树与其气根扎入土中,构成疏林。榕树这种现象在南方较为常见,最著名的是广东新会的小鸟天堂,一棵400年的水榕树,独木成林,荫盖十五亩,成百上千的小鸟鸣栖于此,蔚为大观。</p> <p class="ql-block">  傣族园,把五座傣族村落围起来,成为一个景区,显示出资本的力量。村民们改建房屋,按统一制式建造,可以获得景区补贴,以后的村庄就是统一风格了。但我还是喜欢百花齐放,风格迥异。</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每天下午三点都有一场商业泼水节,人们不需要等到4月中旬的传统泼水节,就可以尽情释放尽情欢乐。泼水节有宗教因素,又叫“浴佛节”,类似于基督教世界的狂欢节,只是炎热的东南亚用水狂欢,因地制宜而已。儒家文化圈好像没有狂欢节一类的节目,在我的记忆中,汉族人最狂欢的就是春节放烟花爆竹了,逢年过节的大吃大喝算狂欢吗?</p> <p class="ql-block">  大金塔寺后面就是星光夜市,规模颇大,各色食品小商品,地方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城市是夜市,村寨则是赶摆,也就是我们的赶集,每周一次,自然是热闹非凡,只是这次无缘见识了。</p> <p class="ql-block">  位于告庄双景内的大金塔寺,相传是明代修建的,也有说唐代。塔高66米,高大宏伟。这是南传佛教的寺院,据说还在坚持佛祖初创时的规矩,如身披三衣,过午不食,不持金钱等。我们入塔参谒时天降大雨,出来时雨过天晴,又见夕阳,广场的雨迹水影折射出斑斓多彩的金塔,格外地庄严雄伟。</p> <p class="ql-block">大佛保佑平安。 (end)</p> <p class="ql-block">逍遥散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