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陵-黄帝陵游记

亓四

<p class="ql-block">  自助游攻略,南上的北下的游客,可在西延高速黄陵收费站进出,自驾的出收费站过洞4.5公里可达,乘车的在收费站下车后,徒步过洞换乘公交车和出租车直达景区广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黄帝陵,</b>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黄帝陵列为古墓葬第一号,有“天下第一陵”之称。黄陵县所在的子午岭山脉,古称桥山。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自从西汉汉武帝在此祭拜轩辕黄帝以来,历代帝王都在此举行国家公祭。千百年来,黄帝陵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情感寄托,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p> <p class="ql-block">  黄帝陵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类第一号,先后获得了全国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旅游示范区,中国黄帝祭祀文化乡等十余项国字号荣誉,黄帝陵祭祀典礼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黄帝陵景区:</b>包括陵园、轩辕庙和印池三个区域。黄帝陵园位于古柏掩映的桥山之巅,园内有下马石、棂星门、汉武仙台、祭亭、黄帝陵家、龙角柏、祈福台、龙驭阁等景点;轩辕庙俗称黄帝庙,是供奉和祭祀轩辕黄帝的场所,主要有庙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殿、碑廊、人文广场、轩辕殿等景点,以及黄帝手植柏、挂甲柏、保生柏等著名古柏;印池,传说是轩辕黄帝清洗大印的地方,水域面积300亩,常年微波涟涟、水烟袅袅。环绕印池2500米的健身步道,串连着仓颉造字园、中华神天鼎、九龙壁、吟音谷、战园、嫖祖缫丝、钻木取火等文化节点和雕塑。</p> <p class="ql-block">  广场北端有一座桥﹣﹣轩辕桥,轩辕桥用花岩石料砌成,轩辕桥栏板上均雕有古典图案花纹,显得粗犷古朴。轩辕桥下的湖名为印池,桥山古柏,倒映池中,与白云蓝天交相辉映,为黄帝陵添加了无限的灵气。</p> <p class="ql-block">  轩辕庙位于桥山山脚下,最早建于汉代,经过历代扩建,目前总占地约26亩。其布局坐北朝南,沿南北轴线依次排列着庙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大殿、祭祀大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b>  黄帝手植柏 :</b>树高19.5米,地围11.6米,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约5000年,为古柏之冠,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中华第一柏"。1998年中华名树公选养护委员会评为"中华名树";2018年中国最美古树遴选委员会评为"最美古树";2023年全国"双百"古树名木推选活动中,手植柏被评为"最美古侧柏",黄帝陵古柏群被评为"最美古树群"。黄帝手植柏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巍峨参天、苍劲挺拔、枝叶繁茂,昭示了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轩辕庙院内有古柏16棵,其中有两棵树龄在5000年以上。黄帝手植柏是黄帝陵古柏群中最古老的一株侧柏,相传为轩辕黄帝所栽,被后人称作黄帝手植柏。这株古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树冠面积190余平方米,是特级保护古树,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p> <p class="ql-block"><b>  黄帝脚印石:</b>1956年出土于黄帝陵东南2公里的周家洼村,青石面上,镌刻有脚印一双,长62厘米,深2厘米,经鉴定为汉代文物,1965年移至轩辕庙。后人因敬仰黄帝的勤劳和功绩,雕刻了这幅巨型脚印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由董建华题写"香港回归纪念碑"和何厚铧题写"澳门回归纪念碑",在诚心亭西北侧的古柏下方,竖立着两块外观相似的"回归纪念碑"。1997年7月1日,被英国占领长达150多年的香港回归祖国。1998年4月5日,在此地竖碑纪念;1999年12月20日,被葡萄牙占领400年的澳门回归祖国。2000年4月5日,在此地竖碑纪念。给这座千年古庙增添了时代气息。</p> <p class="ql-block">  在碑亭东北的院内,矗立着两块高大的石碑,左边是江泽民于1993年4月5日为整修黄帝陵工程的题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右边是李鹏于1992年9月20日为黄帝陵基金会的题词:"发扬中华文明,振奋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b>  碑 亭:</b>亭内存放石碑四通。分别为孙中山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的《黄帝赞》。毛泽东在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时亲笔题写的《祭黄帝陵文》。蒋介石1942年冬题写的"黄帝陵"。邓小平 1988年题写的"炎黄子孙"。</p> <p class="ql-block">  在碑亭内东侧,竖立两块石碑,前方是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的一首词:"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后方是蒋介石于1942年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碑。</p> <p class="ql-block">  在碑厅内西侧是毛泽东主席1937年为国共两党公祭黄帝陵写就的四言诗《祭黄帝陵》。后也是邓小平于1988年的“炎黄子孙”题词</p> <p class="ql-block">  轩辕庙碑廊 在院内东西两侧的碑廊中,陈列着不计其数的历代碑刻,整齐排列,蔚为壮观。从秦汉以来,这里就是炎黄子孙拜谒先祖的重要场所,唐、宋、元、明、清历代都对黄帝陵进行修葺。轩辕庙内共存放古今石碑五十余通,主要为历代御制祝文、名人题咏和重修碑记。大殿前的碑亭内陈列着几位近现代重要人物的诗文、题字和祭文。</p> <p class="ql-block"><b>  挂 甲 柏:</b>又名"将军树"。志载"汉武帝征朔方还,挂甲于此树",树干上斑痕密布,纵横成行,似有断钉在内,清明前后,若雨水充沛,有柏脂溢出,晶莹剔透,堪称"群柏之奇"。</p> <p class="ql-block">  轩辕庙院内最核心的建筑为"人文初祖"殿。该殿初建于明朝,后代屡有修缮。目前保存的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门额上悬挂着程潜先生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写的"人文初祖"四个大字。庙院西邻为保生宫旧址,目前为文物陈列展示。</p> <p class="ql-block"><b>  诚心亭 :</b>曆代帝王将相,墨容駱人,現代攻府官 員、社會名深、同胞琴僑,外籍举譽,竭拜黄帝時,先要在誠心亭整衣冠,备禮品,平静心情,消除雜念,然後緩步进殿,頂禮膜拜。</p> <p class="ql-block">  大殿北侧为2004年新建的祭祀大殿。整个建筑为带天井顶式仿汉石型建筑,由高4米、直径1.2米的36根圆形花岗石柱围合成方形空间,上覆巨型覆斗屋顶,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反映出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理念,黄帝石像伫立在大殿的中央。</p> <p class="ql-block">  轩辕黄帝是肇造中华、奠基文明的人文初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文明开启时代的象征和继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全球华人相互认同的文化标志。黄帝陵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景仰的民族圣地,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祭祀文化展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书画展室</span></p> <p class="ql-block"><b>  保生柏 </b>树高17.0米,地围9.3米,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树龄约5000年。保生柏因其位于保生宫旧址而得名,相传轩辕黄帝与华夏中医始祖"医圣"天师岐伯在此谈经论道,形成"养生、养心、养性"《黄帝内经》的主要精髓,开启了中医药学、养生学之先河,被人们视为健康长寿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物展室</span></p> <p class="ql-block">  上桥山巅游览感黄帝陵园,电瓶车乘车点</p> <p class="ql-block">下了景交车,便来到了《中华世纪碑》前打卡</p> <p class="ql-block"><b>  中华世纪柏:</b>公元2000年3月7日(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诞辰纪念日。黄陵县人民政府、青岛文化艺术传播中心共同栽植象征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中华世纪柏",采集34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具有代表区域特点的黄土培植,提取长江、黄河入海口之水浇灌并精选15吨的泰山五彩石,立石誌记,诚请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世界著名华人艺术家陈瑞献先生撰文书石,泰山石喻意我神州社稷稳如泰山中华儿女兴邦治世的责任重于泰山。</p> <p class="ql-block">  由此处进入神道和陵道,是通往陵园的步行道。其中陵道长260米,神道长195米,全用花岗岩条石铺成,共277个石阶。沿登陵道拾级而上,两侧翠柏参天,柏香幽幽,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武官员至此下马</span></p> <p class="ql-block">  从黄帝陵园东门进入,走不了几步,左侧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池南唐琦书"。汉武仙台是汉武帝修筑的祭台,高13.5米,上围22.5米,下围120米,右台阶77级,左台阶78级,民间传说登台一次增寿一岁。汉武帝在这里祭拜黄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年清明节,海内外华夏儿女都会齐聚黄陵祭奠初祖。</p> <p class="ql-block"><b>  黄帝陵园</b>位于古柏掩映的桥山之巅。有一进一出两个大门,门两侧为仿制的汉代石阙。东门为陵园入口,称棂星门。黄帝陵冢位于桥山山顶正中,坐北面南,为扁球状土冢,直径为16米,高3.6米,周长48米,面积约200平方米。陵前立有一块碑石,上书“桥山龙驭”四字,意为黄帝乘龙升天之处。</p> <p class="ql-block">  陵前有祭亭一座,为明清歇山顶建筑。亭内正中有一石碑,上刻“黄帝陵”三个大字,是郭沫若于1958年受毛主席委托题写。</p> <p class="ql-block"><b>  龙角柏:</b>又称“麻花柏”,因处于盘龙岗,且龙头方立着两棵无叶古柏,形如龙角,故谓之“龙柏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祈福台 :</b>地处桥山之巅,灵气汇聚,福气至此。历朝历代,黎明百姓在此悬挂祈福牌、平安锁、请领祈福包,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绵延、幸福安康,获得祖先赐福、庇护,在此祈福,绵延至今。祈福用语:一生平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幸福美满、吉祥如意、阖家安康、金玉满堂、福寿安康、福如东海、步步高升、学业有成、金榜题名、前程似锦、生意兴隆、招财进宝、事事顺心、心想事成、百年好合、早结良缘、早生贵子、喜得千金。</p> <p class="ql-block"><b>  龙驭阁 :</b>龙驭阁,位于陵园最北端,是耸立桥山之巅的标志性建筑。阁共五层,高20米,登上此阁,可以眺望桥山胜景和黄陵县城全景。遐想黄帝"驭龙升天",追古思幽。</p> <p class="ql-block">  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源自昆仑,为子午岭支脉,宛如巨龙,龙驭阁两侧各一无叶古柏,谓"龙角柏"。南有印台山与其西侧的南城,形似卧虎。东有凤凰山,形似凤凰。西有玉仙山,其形似龟。黄帝陵四周地形地貌似龙、虎、龟、凤四灵拱围,美景天成。</p> <p class="ql-block">  图片拍于西延高速黄陵段,距黄陵收费站约1公里处,山坡上的广告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游览体会:</b>黄帝陵的发现、发掘和研究,有助于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发展。黄帝陵自然风光优美,整个景区被山川环绕,景色优美,有着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奇特的山峰。这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黄帝陵的旅游,通过"一点四区"的开发建设,不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也成为了海内外炎黄子孙追根溯源、详细了解中国历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总之,黄帝陵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也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2024060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