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殷墟博物苑

宁静风

<p class="ql-block">约3300年前,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商王朝在此传位8代12王,作为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历经255年。周武王伐纣灭商,殷地逐渐荒芜,沦为一片废墟,史称“殷墟”。</p><p class="ql-block"> 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经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王朝后期都城遗址,近代以来,考古人员在殷墟发现中国最早成体系的甲骨文、中国最早的车马坑遗迹、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墓葬、世界上出土最大且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使殷墟齐备都市、文字、青铜器三大要素,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殷墟总共出土了约15万片甲骨文以及种类丰富的青铜器、玉石器、陶器、骨器等,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自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p> <p class="ql-block">  殷墟遗迹主要包括城墙基址、大灰沟、道路、夯土建筑基址、地穴和半地穴居住址、灰坑窖穴、水井、祭祀遗存、手工业作坊遗址、王陵区、家族墓地和车马坑等。</p><p class="ql-block">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因而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殷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考察。在殷墟博物馆,总书记仔细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随后,总书记来到车马坑展厅,察看商代畜力车实物标本和道路遗迹。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p> <p class="ql-block">上面是甲骨文:福</p><p class="ql-block">下面一行字是甲骨文:殷墟我向往已久</p> <p class="ql-block">在公元前的1300年,商朝的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的曲阜迁到了安阳的小屯村,商代被称为殷的这片土地上。 </p> <p class="ql-block">广场有一处遗址,用红木头勾勒的当时的建筑形态 ,广场立着司母戊的复制品,后边的建筑是复原当时的宫殿,里面是殷墟发现的一些介绍 ,包括甲骨文发现地。还有复原宫殿的廊道,场地空出的地方也多用红木桩标明区域,还能看到一片祭祀用的长方形坑,因这里是祭祀场所,地下尸骨很多,过于血腥,解说员善意告诉我们不要拍照,为了祭奠死人要用活人下葬,可见多么残忍!奴隶社会等级森严,奴隶的命如草芥、如蝼蚁。</p> <p class="ql-block">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世界上已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协作,从炼铜到浇铸,从制模到拆模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中铜、锡、铅的比例基本相同,可以想象当时治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锅,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变成了权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工人们正在精心复制甲骨文</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p><p class="ql-block">甲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用于记录占卜活动内容的文字,又称贞卜文字、甲骨刻辞、殷墟书契等。早在19世纪末期,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翻耕土地时便不断发现甲骨,并当作中药材“龙骨”使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次确定它的文字价值,进而研究确定是商代占卜用的甲骨。后经王襄、罗振玉等学者研究,揭开了甲骨的奥秘,找到了殷墟。已发现甲骨十五万片以上,有不相重复的单字四千五百个左右。每个甲骨文单字基本上由长短线条互相配合的点划组成,形体呈方块或长方块。从汉字结构的规律上看,甲骨文以象形、形声和假借字为主,这些表明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堪称中国汉字的鼻祖。甲骨文与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并称人类三大古文字。甲骨文中有世界最早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录,有世界最早的医疗档案,有完整的十进位制数字系统。根据考古发掘,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已有甲骨文,主要盛行于商代,西周时渐为金文所代替。</p> <p class="ql-block">我们姐妹一个属龙,一个属鸡,我们是龙凤呈祥组合。</p> <p class="ql-block">习主席讲话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视察河南安阳,参观殷墟时对随行人员说,漳河,就是曹操练水兵的地方;曹操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在这一带实行屯田制,使百姓丰衣足食,积蓄力量,逐渐统一北方,为后来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驻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看商朝的车马</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6座车马坑遗迹矩阵式陈列,展示了商代装饰华丽、结构精巧、机动灵活的马车,这也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马车实物标本。展出的 马车不仅作为王室贵族的代步工具,也在驿站传递、田猎出行、载兵作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参观殷墟博物馆———大邑商</p> <p class="ql-block">殷墟博物馆的前身是殷墟博物苑,1987年6月25日动工,当年9月5日第一期工程竣工,9月10日对外开放。2005年4月,殷墟申遗期间成立殷墟王陵遗址管理处。2006年,殷墟博物苑更名为安阳市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管理处。</p> <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新馆建筑呈现鼎形,矗立在水中央,古铜色的大门上方是甲骨文字大邑商三个字。建筑外观为青铜饰面幕墙,像一座从商代走来的青铜鼎。殷墟博物馆新馆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p> <p class="ql-block">由于殷墟遗址范围太大,殷墟博物馆选择建于洹河西岸的遗址区中心地带。为减少对遗址区的干扰,设计淡化和隐藏建筑物体量,博物馆主体沉入地下,地表用植被覆盖,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地貌浑然一体,维持了殷墟遗址原有的面貌。新馆外观设计以《诗经·商颂》为源,以绿野草台、鼎立大地、层叠深邃、青铜装裹为形,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要,形成具有殷墟文化内涵和考古学意义的“中华之范、文明圣殿”</p> <p class="ql-block">殷商时期的青铜器跟世界其他地方的青铜文化相比,其特点是更强调青铜容器。就是礼器。殷墟出土的各种青铜器,制作精美,纹饰细腻,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其冶炼技术高超纯熟,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为最高水平,展示了我国商朝高度发达的冶炼技术。3000多年前的商民就已经知道了青铜器的合金成分,工匠们通过铜、铅、锡的配比,铸造不同用途的青铜制品。青铜兵器自然是殷商王朝为了巩固和扩张国家的势力进行战争时的主要武器。青铜器还是商朝王族权利、财富、地位的象征。在殷墟陵遗址出土了很多成组的青铜陪葬品。器具搭配方式和数量可以说明墓主人生前社会地位的高低。</p> <p class="ql-block">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文明探源,为我们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