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ING胡宁》摄影画册赏析

中秋月

<h3>  大概是一个月前吧,看到老同学胡宁发微信朋友圈的图文,他的摄影画册出版发行了。看他展示的照片是黑白的,没什么文字说明。我就纳闷了,现在谁还出黑白的摄影画册呢?当时也没多问,礼貌性的点了个赞。直到昨天,他邀我去登孙王山,特别送了我这本画册。</h3> <h3>  今天,翻阅了这本画册,竟然是触电般的感觉,被雷到了!全书65幅黑白人物摄影作品,超写实,没有大特写,没有大光比;几乎都是中性用光,都是自然光线下的拍摄,不事雕琢,简到极致。《徽州人》板块的45幅作品,基本上取材于黄山市的三区四县(仅一幅摄于安顺市)的山村民众,人物神态有扛着农具去劳作途中的,有休闲聊天的,有抱孩子的,更有随意“拍个照片”的,可谓千姿百态;拍摄场景有山前屋后的,有田间路旁的,还有溪边洗濯的,真是随手拈来。正是在这不经意间,作者记录下了当代徽州山村的众生相,这就是徽州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br>  《扶贫队长》板块的20幅照片,拍摄于2017至2020年间,是在党中央决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时代背景下,记录下了黄山市扶贫干部,到贫困户帮扶的重大事件。一个个扶贫干部奔赴山村,帮贫困村民排忧解难,脱贫致富,作者匠心独具,将他们同框摄入镜头。一张张照片的背后,肯定都有一个个感人的扶贫故事,只有共产党才会想着人民群众,只有人民公仆才会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h3> <h3>  在众多的摄影门类里,纪实摄影是最难拍摄的,或者说纪实摄影作品的画面难有美感。它是真实的记录,但又不是简单的拍个照片。它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往往在画面以外,要观者自己去联想、去感悟。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素质和摄影素养。<br>  只有具备家国情怀的摄影师,才能拍出深邃的纪实摄影作品。而胡宁就是一位这样的摄影师,作为老同学的我更清楚,他的家国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这得益于他从小的家教和成长环境,学生时代就是班干部,高二时入了党,插队农村,担任队长。正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此后,又经部队熔炉的淬炼,远大志向更是坚定不移。转业到地方,走向领导岗位后,努力践行着使命。</h3> <h3>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真实是艺术的生命。摄影艺术也不例外,细品胡宁的这些摄影作品,朴实无华,毫无矫揉造作,更无滤镜、美颜之类的修饰。真实地记录下这些画面,表现出了作者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纪实摄影作品是纪传体式的“画面史书”,来不得半点虚伪与修饰。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接地气、才具温度,从而达到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br>  除了用心拍摄外,编辑画册,作者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画册封面选择了一幅四个老太婆的合影,细看内容才知道,这是古代戍边(现在的贵州省安顺市)的徽州人后裔。之所以选择这幅作品为封面,我认为作者是要告诉大家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徽州人是中国人的一个缩影;二是自古徽州人就有浓烈的家国情怀,为戍边可以背井离乡的;三是徽州人无论走多远、多久,都不忘自己是徽州人。</h3> <h3>  总之,他的作品在美学上追求真实与自然,摒弃了庸俗浅薄的影像表达,尝试重建摄影艺术中的“人文”美学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不仅具有较好的艺术价值,更是对徽州地区的人文以及黄山市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刻记录和见证。<br>  我对他的作品表示由衷的赞美和敬意。<br> 2024.6.10写于百鸟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