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196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当年分配到上海光学仪器厂,在车间劳动一段时间后,就到支内办公室参与内迁有关工作,后来到文化革命办公室参与外调事宜,曾到过北京等全国多地。结束外调后,即到小三线办公室“507”设计组从事军工产品设计,1969年曾押运我们自行设计试制的测距机到北京参加全国常规兵器展览。1971年5月23日入党。1972~1973年被单位派到仪表局法语培训班学习1年半法语。1974年回厂研究室结构设计组从事产品结构设计,主要是物理光学仪器。</p><p class="ql-block"> 这个美篇选登了在彩色照片出来之前的一些黑白老照片,回忆往事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1968年文化革命中的我,当时胸前戴着毛主席像章。</p> <p class="ql-block">1970年的我,风华正茂</p> <p class="ql-block">大学同班同学毕业留影(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仪器专业1965年毕业),中排左4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仪器专业65届3班合影,前排右1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1965年在天津大学校门口</p> <p class="ql-block">1965年国家分配进上海光学仪器厂工作,这是上世纪60年代我同宿舍的上海光学仪器厂同事:(拍摄于1966,春)</p><p class="ql-block">前排:李悦全 (支内)周银龙 (支内)潘宁</p><p class="ql-block">后排:杨鸿峰(上光厂长) 张森(书法家) 王兴华(支内) 郑全利</p> <p class="ql-block">上海光学仪器厂支内办公室(二办,负责大三线内迁工作)人员留影,我在其中,后排右4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文化革命期间我到文革办公室工作,多次外调出差到北京和全国各地,这是在北京美术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文革中部分同事在杨浦公园留影</p><p class="ql-block">中排右4是原上海市侨办主任凌荣(已去世),本人在后排右2</p> <p class="ql-block">上海光学仪器厂小三线“507工程”设计组人员,从事军工产品设计。中排左二为原上海光学仪器厂造反队队长李爱娜(已经去世),崔元龙、顾德、陈尔琏、吴友安四个人也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上海光学仪器厂小三线“507工程”设计组人员,后排左四是军代表</p> <p class="ql-block">“507工程”设计组人员留影。这里的顾德诚曾经是光研所工会主席,已经去世。黄宏保曾经是光研所党委付书记。陈尔琏是我福建老乡,也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507工程”设计组人员赴黄山小三线内迁厂讨论设计方案时在途中留影。这里的陈怀安和施召贤已经去世,应志刚调到市里任信息办主任</p> <p class="ql-block">“507设计组”同事欢送郑全利赴法语培训班学习前活动留影</p> <p class="ql-block">1972年~1973年我被上海光学仪器厂保送到仪表局法语培训班学习法语,这是法语培训班全体同学和老师结业合影,后排右4为本人(1973.12.27)</p> <p class="ql-block">法语培训全体同学和老师结业合影,后排右5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法语培训班我所在班的同学留影,后排左1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法语培训班我所在班的同学留影,中排左2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法语培训班同学留影,当时我任付班长。后排左2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法语培训班我们班的同学留影,后排左1为本人。(嘉定)</p> <p class="ql-block">上海光学仪器厂光研室物理仪器显微镜设计组合影。这里柯炳秋、程建萍(小木克)庄坤贤(已经去世)三个人调回福建,安俊敏、佘红娣、王影、杨延菊4个人也去世了,周银屏调到苏州,杨靖岳调回宁波。后排右2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上海光学仪器厂光研室老同事合影,董超林和苏孙诚去世了,孙义亮曾经是光研室支部书记,杨靖岳调回宁波。前排左1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上光厂老同事合影:前排左起华信国,沈军,柯炳秋</p><p class="ql-block">后排杨靖岳,张国福,郑全利,庄坤贤</p> <p class="ql-block">上海光学仪器厂光量计设计组人员在讨论仪器调试方案,我在左1,是该产品主要负责人。庞有泉是清华研究生毕业,王佩华现在在美国。</p> <p class="ql-block">光研室设计组欢送庄坤贤回福建时合影,后排右1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设计组人员欢送赤光厂人员留影,后排右4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大学入学时(1965)在天津大学主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的大学同宿舍同学留影</p><p class="ql-block">郑全利,何永生,梁宜庆,俞景辉,甘玉俊,李庆祥</p> <p class="ql-block">1965年分配到上海光学仪器厂的大学生合影,前排右二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65届大学生分配到上海光学仪器厂的合影,前排右二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分配到上海光学仪器厂的65届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分配到贵阳新添光学仪器厂的大中专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光学仪器厂光研室做毕业设计的天津大学学生和光研室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在家里摆弄红灯牌收音机</p> <p class="ql-block">我和高中同学郑启良在北京合影(1964年首次到北京)</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在北京十三陵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展览馆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北海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在北京颐和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外调出差北京时,和同事蔡永定在北京美术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1966年初到上海工作时在外滩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在福建龙海老家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儿子出生前和杨延菊在杨浦公园留影(1974)</p> <p class="ql-block">我和儿子一起在杨浦公园留影,此照片是柯炳秋用二次曝光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儿子小时候我们一家子</p> <p class="ql-block">这分别是我儿子出生100天、一周岁和小学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儿子小时候男扮女装</p> <p class="ql-block">儿子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儿子和他的福建堂兄妹</p> <p class="ql-block">儿子和他的福建堂兄妹</p> <p class="ql-block">儿子小学五年级时赴北京领奖(中小学作文竞赛优胜奖)</p> <p class="ql-block">我和儿子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制作人Quanli(郑全利)</p><p class="ql-block"> 2024/10改写</p> <p class="ql-block">曾荷娟评论</p> <p class="ql-block">邵黎明评论</p> <p class="ql-block">余启明评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