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古玩收藏】02唐肥隋挺的唐代文房水丞

郑州三多堂路教瘦

<p class="ql-block">昵称 郑州三多堂路教瘦</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1678582</p> <p class="ql-block">  我收藏的这件巩县窑的茶叶沫釉器,是典型的“唐肥隋挺”中的“唐肥”文房用水丞。它原是玩古多年的博古斋王兄的旧藏。</p><p class="ql-block"> 王兄多年前收它于巩县邙山下古村落。偶然的一个机缘,我在王兄的博古架上看到了它,被它肥硕的造型、艾叶绿的釉色所迷倒。于是,再三与王兄商议,才把它拿下。</p><p class="ql-block"> 基于此,我不由的感慨:玩古,得一物,是需要点机缘的。</p> <p class="ql-block">  这个唐肥的文房用水丞,个头不大,但却很挺拔、肥硕!尤其是双系,似春雨中耸立的拱桥。通高11.38厘米,口径3.8厘米,最大腹径9.36厘米,足径5.06厘米。</p><p class="ql-block"> 此水丞釉质肥润,因烧成温度偏高,釉水垂流堆积如光滑的岩浆,因釉层厚薄形成的色彩深浅的层次感,不仅具有观赏性,还非常具有把玩性!这也正是“古玩”中的“玩”字的直接体现——先天具有“可玩性”的特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个水丞如唐代中后期的大多数器物一样,施大半釉——施釉至胫部。</p><p class="ql-block"> 直口,折肩,双桥耳耸立,鼓腹,因小足,器物的最大腹径偏下,为了保持重心在下部,这也是古代匠人的用心之处。足墙微外撇,小平底,底心内凹,一则是这样的足底可使器物更稳,二则,底足内凹使得胎土变薄更易烧透,三则可消解因手工胎形成的应力,减少底足烧裂的概率,提高成品率。这些都是聪慧的工匠在长期生产作业时摸索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至今还被窑匠借鉴与使用。</p> <p class="ql-block">  这个唐代文房水丞胎土比较白细,尤其是修胎,凸现了唐代修过胎再抛光的特有生产工艺,使得器物外面露胎处非常光滑、规矩。这也是鉴别唐代器物的一个细节之一:对胎修整多了一道工序,还有的是用湿抹布蘸泥浆擦抹胎底!</p><p class="ql-block"> 唐代器物肥硕、饱满;隋代器物挺拔、简炼,于是,在古玩界就有了“唐肥隋挺”之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