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卢克索访古

喵老爸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筹划埃及🇪🇬旅行之时,多次听闻“不到卢克索,等于没有到过埃及”的说法。于是非常在意游览卢克索的行程安排,也充满了对这个地方的好奇。</b></p> <p class="ql-block">图为卢克索主要遗迹的分布图。</p><p class="ql-block">卢克索(Luxor),埃及中南部城市,坐落在首都开罗以南670多公里处的上埃及尼罗河畔,位于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遗址上。是古底比斯文物集中地,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由于历经兵乱,遗迹多已破坏湮没。</p><p class="ql-block">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Ancient Thebes with its Necropolis)”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底比斯(希腊语:Θῆβαι)是上埃及古城,古埃及名称为瓦塞特,意为权杖之城。</p> <p class="ql-block">底比斯最著名的古埃及建筑是卡纳克神庙,它由蒙特神庙、阿蒙大神庙和赖特神庙三组建筑物组成,均有石墙环绕。</p> <p class="ql-block">卢克索古迹主要有两大看点,其一是大名鼎鼎的帝王谷,其二是卡纳克神庙。其实卡纳克神庙在古埃及历史上的影响超过帝王谷,只是我们孤陋寡闻罢了。今天,我们到达卢克索后的行程,就是要游览卡纳克神庙。不幸的是,一场不期而遇的狂风沙尘干扰了我们的参观观感。</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卡纳克神庙,其实是由多个庙宇组合而成的,是当今世上现存的神庙群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占地面积达80多英亩。其中的主体建筑物是用来供奉底比斯主神—太阳神阿蒙的大庙。</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是卡纳克神庙祭祀的主神,一切围绕着对太阳神的膜拜而构筑。古埃及的神话体系非常奇特复杂…,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p><p class="ql-block">阿蒙神(太阳神)随着底比斯的兴起而在当地被奉为主神,埃及第十一王朝时代,底比斯成为埃及首都,阿蒙很快成为全埃及的主神,法老王更是下令全国只许信奉阿蒙为主神,人间的法老则被看作是阿蒙神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该庙始建于3000多年前的十七王朝,在以后长达1300多年的时间中,经历了不断的增建。神庙有十重巍峨的门楼,三座雄伟的大殿。庙内最蔚为壮观、令人感叹不已的是一座密林似的柱厅,竖立着纵横排列整齐的136根六人能合抱的参天巨柱,每根高21米,柱顶的原盘据说可站立百人。石柱和殿堂墙垣上刻有生动精致的浮雕和色彩鲜艳的彩绘,记载着神和人的生动故事。庙内还有闻名遐迩的方尖碑和许多法老后妃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的神话中,甲壳虫是太阳神中午时的形象。这座巨大的甲壳虫石雕矗立在神庙的显著位置上,要不是有导游提前的铺垫解析,游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进入神庙前的长500公尺的路上,两旁都是羊面狮身雕像,这是太阳神的三重形象化身之一,寓意着日出🌅时刻。</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公羊在古埃及代表日出🌅的形象?虽然导游有所解释,至今还是感觉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羊头狮身神道,更像是欢迎游客的迎宾大道,让游客渐入佳境。后来获知,古人其实早有先见之明,几千年就修就了一条绵延几公里的斯芬克斯神道,从卡纳克神庙一直延伸到尼罗河畔古城中心的卢克索神庙,作为一年一度迎神祭拜的通道,通道两侧布满狮身人面雕塑…</p> <p class="ql-block">一对小型古老的方尖碑,也伫立在神道的两侧。</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石雕,历经几千年,依然神采飞扬</p> <p class="ql-block">每一尊狮身羊面雕塑胸间,还雕刻着法老的立像,大约是“神佑我王”的意味吧?!</p> <p class="ql-block">接着就是神殿的入口,经过斯芬克斯神道,在穿过第1塔门、第2塔门,就到了大列柱室。</p> <p class="ql-block">卡纳克神殿由砖墙隔成三部分,中间的部分是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占地约有30公顷,是献给太阳神阿蒙的,保存(修复)的比较完好。左侧的是献给穆特女神殿的,占地2.5公顷。另一侧就是献给阿蒙神的妻子穆特(Mut)女神,虽然破坏严重,有火烧过的痕迹,看起来像个废墟,但内部的浮雕刻画十分精细,很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高耸的第二塔门两侧石壁上,精美的雕刻奕奕欲生。巨大的法老雕像站立在塔门两旁。</p> <p class="ql-block">文物保护的行动依然在路上。狂风沙尘中真有点担心脚手架的安危…</p> <p class="ql-block">卡纳克神殿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宏伟的大列柱室。由136根巨柱,高23米和高15米的两种石柱所构成,柱面刻有象形文字或过去丰功伟业的图样,如此气势雄伟、壮观的列柱室在其它埃及神殿中是没有的,站立旁边就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横眉上的彩绘象形文字光彩依然</p> <p class="ql-block">整座神殿有四座塔门及两座巨型方尖碑。历代法老都在阿蒙神的信仰地建造神庙和方尖碑、神像等,供奉阿蒙神,其中阿蒙诺菲三世建造了中殿的12根大柱,用以支撑众多的柱楣,拉美西斯时代开始更对大殿进行了装饰,一直延续到塞地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巨柱和方尖碑即代表了法老们对太阳神的诚心膜拜,也是法老奉天承运的尊严展现,更体现了古埃及古老文明的智慧与技能。</p> <p class="ql-block">在众多柱厅中,最大的一座由第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鼎力修造,面积达103米×51.8米,共有134根圆形巨柱,中央12根最大,高23米,直径5米,柱顶呈莲花状,是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石柱。</p> <p class="ql-block">在门楼和柱厅圆柱上有丰富的浮雕和彩画,既表现宗教内容,又歌颂国王业绩,并附有铭文。这座神庙是研究中王国和新王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考古遗迹。</p> <p class="ql-block">看过那部著名悬疑推理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的人,一定对其中巨柱飞石的场景记忆犹新,那段故事就是在此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没有对比,就没有震撼!</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obelisk)是古埃及的杰作之一,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像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一般以整块的花岗岩雕成,重达几百吨,它的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说明这种石碑的三种不同目的:宗教性(常用以奉献太阳神阿蒙)、纪念性(常用以纪念法老在位若干年)和装饰性。同时,方尖碑也是埃及帝国权威的强有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起初,法老以立碑人的名义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碑体上,以期传诸永久。后来,他们干脆把自己武功文治的业绩镌刻在碑体上,以期获得不朽。其中,图特摩斯三世法老曾带兵南征到现今的苏丹,北征到现今的叙利亚,建立起一个地域广阔的强大国家。在扩建王都底比斯的卡尔纳克太阳神庙时,他一下子修建好几座方尖碑,以宣扬他“远征的辉煌胜利”。</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两座巨型方尖碑,一座由哈特谢普苏特女法老(导游称之为古埃及的武则天!)建造,另一座由与女法老恩怨情仇交织的继承者~图特摩斯三世法老建造…</p>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继位后,铲除了大量哈特谢普苏特女法老留下的痕迹,包括破坏了她的祭庙和陵墓…但是对她留下来的这座方尖碑还是手下留情的,只是巧妙地用堆砌巨石的方式把它的下半部分遮掩起来,从而突出了临近处自己方尖碑的伟岸,也许这也是对太阳神畏惧的表达方式吧。此举使我们今天还能从远处一览那座方尖碑的雄伟,并能够解读其上记载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旁残存的一尊法老雕像,也许当年这只是整排坐像的一隅…</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巨幅雕刻故事,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宝贵实证文物。如同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宝库。</p> <p class="ql-block">神庙石壁上雕刻记载着很多历史事件。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约在公元四世纪时消失。</p> <p class="ql-block">圣湖一撇。想必这里是当年法老们祭祀前沐浴洁身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座塔门的背面,还遗留着一处明显的土堆遗迹,这不是近代基建的烂尾,而是几千年前施工构筑时的遗存,给今人揭示了巨石筑垒的工艺过程。由于不明的缘故,工匠们未能清理完施工现场的“脚手架”,就匆匆撤离了,留下一个千古谜团…</p> <p class="ql-block">漫漫历史长河演进,悠悠岁月你来我往。神庙周边,也遗留着不少其他时代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风沙肆虐中结束参观,告别游客中心。再回望一眼大厅中那两只太阳船的模型,古埃及人的智慧和想象力,超乎寻常!</p> <p class="ql-block">卢克索的清晨,沙尘已经过去。虽说是清风晴空好天气,但是风力超标,热气球🎈无法飞行,于是我们抓紧时间开始又一天的参观。</p> <p class="ql-block">卢克索神庙是底比斯主神阿蒙的妻子穆特的庙宇,规模与建筑物仅次于卡纳克神庙,但建筑同样雄伟壮观。公元前14世纪神庙建成,献给阿蒙神。</p> <p class="ql-block">公元初期,神庙曾经被改建为教堂,而现在的神庙里还耸立着一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这座神庙的塔门外,原本有一对方尖碑,如今只有一座依然耸立着,而另外一座,耸立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上…古埃及的文物流失,触目惊心。这座神庙我们远观打卡也就罢了。</p> <p class="ql-block">帝王谷的参观游览是今天的核心日程。</p><p class="ql-block">古埃及法老最初建筑金字塔为陵,但常为人所盗。公元前16世纪中叶,第18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一世选中了现在所称的“帝王谷“作为他的重生之地。他下令在尼罗河西岸的峭壁上开凿洞室,建造了一条陡峭的隧道作为墓穴,用来安葬遗体。此后的500年里,历代法老和王室显贵都沿用这种方法在这里构筑岩穴陵墓,墓室里堆放着各种随葬品,雕像、战车、太阳船、珠宝、武器、饰物、家具、绘图应有尽有,丰盛的陪葬品保证了帝王们在俄里西斯世界中能中能够继续享受他们生前的待遇。墓穴分布在山谷两旁,依势开凿,浅则数十米,深则百米以上,或笔直,或弯面,构成几个阶层的长廊。廊道两边刻着描述“地下世界”的图像和各种宗教图案,还有以象形文字书写的歌颂神灵的诗篇。墓道尽头是停放御棺的所在,有的狭窄,有的宽敞,有的甚至还是几套间。</p> <p class="ql-block">尼罗河西岸的这条山谷中,集中了许多国王和王室成员的陵墓,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帝王谷,因此也被称为“死亡之谷”。这些墓穴依山开凿,“帝王谷”的法老墓室有的洞穴入地下100多米,墓道起伏曲折,左右各有厅事、墙壁和拱形的天花板绘着彩色壁画并配有文字。有各种动物形状的神明肖像,也有古代耕耘、狩猎情景、宫廷欢乐歌舞的场面。尤其以贵族塞瑙法尔墓的壁画,保存最为完整。这些壁画反映古代埃及人生活和信仰,有极高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帝王谷位于北纬25度44分,东经32度36分。帝王谷分为东谷和西谷,大多数重要的陵墓位于东谷。帝王谷背靠红褐色的群山,正对谷口的山峰(Al-Qurn )形似一座浑然天成的金字塔!据导游说,这是法老图特摩斯一世选址在此建造墓地的原因。深以为然。</p><p class="ql-block">帝王谷目前一共有60多座帝王陵墓,埋葬着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沙提一世之墓,从入口到最后的墓室,水平距离210米,垂直下降的距离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画,装饰华丽。这些陵墓并不都对游客开放,有些只被用于学术研究之用,个别特殊陵墓,如最后发现的图坦卡蒙墓,则需要另外付费参观。</p> <p class="ql-block">帝王谷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谁也不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帝王谷始于法老图特摩斯一世(Thutmose I)(公元前1545年~前1515年)。</p><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一世有感于先人的陵寝大都不免遭受盗墓人的侵害,他把自己的陵墓同殡葬礼堂分开,这在埃及法老中还是没有先例的。他的墓地距礼堂将近1.6公里。他命依南尼在底比斯山西麓隐蔽的断崖下,在那石灰岩壁上开凿了一条坡度很陡峭的隧道作为墓穴,并将遗体(木乃伊)放在那里。从此以后的500年间,法老们就不断地在这个山谷里,沿用这种方式构筑自己的岩穴陵墓。后来希腊人看到那通往墓室的长长的隧道,觉得很像牧童吹的长笛,就把这种岩穴陵墓叫做“笛穴”。</p><p class="ql-block">具体施工的记载得以保存下来,倒是要感谢建筑师依南尼的虚荣心了。因为依南尼本人的殡葬礼堂的墙壁上的文字详述了他的生平,其中有一段叙述了这第一座岩洞陵墓的建筑经过,这里有几句是值得注意的:“国王陛下的岩洞陵寝是我一个人监修的,谁都没有见过,谁都没有听说过。”</p> <p class="ql-block">相传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前,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图特摩斯,选中了这块美丽而幽静的山谷,来作为自己的墓地。这也开启了埃及法老们将墓室修建在地下的风潮,当然地下化的另外主因是防止遭到盗墓者的洗劫。接下来的法老也纷纷仿效,也在这里为自己修建了地下宫殿。顺理成章成为日后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间的王陵墓地。</p> <p class="ql-block">每张普通游客的参观券,只可以进入三座帝王墓参观。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参观的第一座:KV11拉美西斯三世(RamesesⅢ)墓。</p><p class="ql-block">‍KV是帝王谷英文King's Valley的缩写,后面的数字代表着该墓被发现的顺序。</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三世(公元前1217年—公元前1155年4月)埃及王国国王(公元前1186年—公元前1155年4月),属于埃及第二十王朝。拉美西斯三世是埃及王国新王国时期最后一位拥有实际权力的国王,也是新王国时期最后一位伟大的法老。在位32年,卒年65岁。</p> <p class="ql-block">也许这是“君权神授”的远古渊源!影响着今天的宗教教义和君权传承…</p> <p class="ql-block">众神乘着太阳船在尼罗河上行驶</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三世的两幅肖像,分别戴着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王冠,象征统治着整个埃及。</p> <p class="ql-block">这座墓中的浮雕彩绘壁画非常精美,而且保存完好,巧夺天工,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对蛇🐍充满了崇拜。什么原因?</p> <p class="ql-block">陵墓中的壁画,描述了诸神的世界,还刻画了世俗的生活。壁画雕刻大气,精美绝伦,历经数千年,仍色彩艳丽。</p> <p class="ql-block">该墓中有个调整布局的工程遗迹。墓道中有一处明显的转角,如果直线开凿下去,可能会打穿另一座墓穴,于是转了一个角度继续施工。不知施工过程中如何测量发现了这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的第二座墓:KV8 麦伦普塔赫(Merenptah)墓。麦伦普塔赫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时的第四位法老。公元前1213-1202年在位,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第十三子。墓在帝王谷 KV8 木乃伊发现于KV35</p> <p class="ql-block">麦伦普塔墓占地2472立方米,是帝王谷中仅次于KV5的第二大王陵。这座135米长的陵墓的前半部分,在古时就能进入。在其前六个墓室的墙上有一百二十一处希腊文和拉丁文涂鸦。然而,后半部直到1903年才由霍华德·卡特发掘,而葬室直到1987年才被发掘出来。</p> <p class="ql-block">陵墓的装饰是传统的,类似于梅伦普塔父亲拉美西斯二世和他的祖父塞提一世的陵墓。墓中的装饰工艺水准通常很高。该墓的壁画不幸被洪水损坏,但仍然显示出精细、明亮的蓝绿色、黄色和红色颜料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在其父拉美西斯二世漫长的统治过后,梅伦普塔才登上王位,那时的他已是一位老人,只统治了大约10年。但梅伦普塔的王陵在他死前就完成了,葬室外最后面的墓室开凿得很粗糙,没有任何装饰。</p> <p class="ql-block">这座墓中最震撼的是其巨型花岗岩石棺和棺盖上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第三座:KV2拉美西斯四世(RamesesⅣ)墓</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四世(Ramesses IV)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二十王朝的第三任法老。他在登基成为法老前的名字估计是Amonhirkhopshef。他是拉美西斯三世的第五个儿子,在拉美西斯三世在位的第三十二年,他的四位兄长都已经去世,所以他被封为王子。</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四世统治7年后就去世了,其陵墓KV2的长度被迫缩短,因为他的葬礼猝不及防地提前到来了。一个原本开凿为四柱厅的墓室被重建成葬室。</p> <p class="ql-block">完整的浮雕石棺是这座陵墓的一大看点。</p> <p class="ql-block">壁画图案以描绘古埃及神灵传说和当代日常生活为主,多运用动物形象和象形文字向人们诉说展示。</p> <p class="ql-block">帝王谷及其周边,确实是一处庞大的地上和地下博物馆,我们的参观不过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如果还有下次,这里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p> <p class="ql-block">离开帝王谷,我们来到几公里外的哈特谢普苏特神庙(Deir el-Bahri)游览。其位于尼罗河北岸一个半环行的山岙底部,背依帝王谷形似金字塔的山峰,面对着尼罗河谷地,遥望历史古都底比斯。整个建筑等于切开了半座山,前后上下三层,一层比一层推进,到第三层时,已掘进到山璧里面去了。从对面的山头看过去,建筑和山体剖面一片麦色金黄,磅礴嵯峨,游人如蚁。每一层的前面,是横向排开的29根石柱,立地顶天,正正方方,中间有一条数十米长的坡道将前后建筑相连。它的造型,即是用时下的眼光审视,也算得上是构思新颖的现代建筑极品、精品。</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的大殿里,曾经祭奠着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她是古代埃及唯一的女法老。但她的墓穴早已被盗,其木乃伊的发现与认定,还是近代埃及考古的一大新闻。相伴她的是大量精美传神的壁画雕刻(入内不得拍照)。特别是女王的那幅凸刻壁画,为表现出她的强劲威武,画面在形态上尽量让她靠近男性。</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公元前1503年—前1482年在位)。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在位21年后去世,而在她去世后,叙利亚及巴勒斯坦便宣布独立(之后由图特摩斯三世出征且收复)。哈特谢普苏特是开创古埃及一代盛世的第18王朝法老、是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唯一的孩子。哈特谢普苏特是法老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阿莫斯之间唯一的女儿,图特摩斯二世的异母妹妹与妻子,图特摩斯三世的继母。她是阿蒙霍特普一世的外孙女。她从小聪明伶俐,果敢坚强,深谙权术。</p> <p class="ql-block">她的继任者图特摩斯三世开始独自治国以后,并未立即着手消灭哈特谢普苏特治国的痕迹,相关报复行动在他在位晚期才展开,当时法老下令将许多刻上她的名字和形象的雕刻毁去。</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512年,图特摩斯一世去世。其与王妃所生的长子与哈特谢普苏特结婚,继承了王位,是为图特摩斯二世。二世体弱多病,无心治国,继位不久,大权就落到哈特谢普苏特的身上。几年后,二世病死。此时的哈特谢普苏特根基不稳,无法实现其抱负。她安排二世与妃子所生的一个10岁男孩与自己的女儿完婚后继位,是为图特摩斯三世。自己则以摄政王身份,全权管理国家事务。</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执掌国政的期间,停止了埃及向外的战争,因而动摇了埃及在叙利亚及巴勒斯坦的统治权,虽然如此,但哈特谢普苏特开始了埃及与邻国的商贸,使埃及在她执政的期间变得十分繁华富庶,哈特谢普苏特继而利用财富开始大规模建筑神庙,包括底比斯的停灵庙(Deir el-Bahri),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处遗迹。</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屹立在这里已有3000多年,后世谁都惊叹这座建筑是什么力量让它辉煌、令其极致?原来,沉睡在里面的女王当年是一位绝代佳人。她的美貌,她的神情,深深吸引并征服了其时最具声望的建筑大师,他的名字叫森姆特。</p> <p class="ql-block">大师痴心地爱恋着心中的女王,于是,他把毕生的精力、天赋、智慧、才情、文思,都化作无限的爱,一点一滴地融铸到建筑设计中,一石一刻,一笔一划,无不是用心血抒写着只有自己才能读懂的丝丝爱意。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女王竟然被他的倾心爱慕所感动,破天荒地允许他死后进帝王谷—专门安葬历代帝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神庙最高的第三层,已经对接和嵌入高耸的石壁,这里开凿有深入石壁内部的洞窟…当年女法老的木乃伊想必就安葬在洞窟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1997年11月,埃及发生了一起令世界为之震惊的恐怖袭击事件:一群恐怖分子隐蔽在早已被盗掘的墓洞中,突然在著名的旅游景点射杀了大量游客。这个立即引起全球关注的景点,就是这座哈特谢普苏特神庙。</p><p class="ql-block">枪击游人事件,无疑给这处景点做了一次免费广告。风波平息之后,游人潮水般涌向哈特谢普苏特神庙,许多人来到这个地方时才惊异地发现,这里竟是埃及奇观中的奇观。之所以称为奇观,首先是建筑本身展示于人们面前的那种震撼心魄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在卢克索参观行程的最后,我们探访了曼农巨像(Colossi of Memnon)。</p><p class="ql-block">这是是矗立在尼罗河西岸和帝王谷之间原野上的两座岩石巨像。原来是“阿敏何特普(AMENHOTEP)三世”法老神殿前的雕像,但神殿本身已无踪影。巨象高20米,风化严重,面部已不可辨识。坐像是由新王国时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坐像身后,原来是他的葬祭殿,但后来的法老拆了这座建筑,并把他作为自己的建筑物的石料。到了托勒密王朝时代,建筑物已经完全被破坏了。</p> <p class="ql-block">人们认为石像是希腊神话中的曼农的雕像,就给石像取名为门曼农像。罗马统治时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现了裂缝。每当起风的时候,门农像就像在唱歌一样,十分神奇。差不多公元2000年前,一位希腊地理学家目睹了这一神奇自然现象,他在随后所著的《旅行指南》中写道:“每当日出时分,石像就会说话,游人每每把声音与熟悉的声音比较,认为最接近竖琴或琵琶弦断的声音。在古罗马统治时期,罗马皇帝令人整修了曼农巨像,从此这两座巨像便不再“说话”了。3000多年过去了,底比斯古城早已湮没,但这两座巨像仍忠实地执行守卫的职责。</p> <p class="ql-block">这对巨型石雕,犹如守卫帝王及其亲属、朝臣安息之地的一对门神,威严震撼,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0px;">后记:</b><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在公元前14世纪中叶的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尼罗河中游,曾经雄踞着一座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都城,这就是被古希腊大诗人荷马称为“百门之都”的底比斯。埃及古都底比斯兴建于中王国第十一王朝时期,至今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在古埃及新王国十八王朝,底比斯进入鼎盛时期,城市跨尼罗河中游两岸。据说当时的底比斯人烟稠密、广厦万千,城门就有一百座,荷马史诗中把这里称为“百门之都”,是世界上最大城市。在近700年的时间里,法老们就从这颗“上埃及的珍珠”发号施令,使古埃及的政治和经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领土南及苏丹、北达叙利亚,成为地跨东地中海地区北非、西亚的第一强国。此间法老们不断扩展他们的版图,并建造了无数的神庙与庞大的墓群。遗憾的是这座古都在公元前88年被毁,今天的卢克索就是建立在底比斯的废墟之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世界文化遗产资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遗产名称: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Ancient Thebes with its Necropolis</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入选时间:1979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vi)</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地理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1.N25 43 08.0 E32 39 26.1 (87-001,Temple of Karnak,卡纳克神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2.N25 41 59.5 E32 38 20.5(87-002,Temple of Luxor,卢克索神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3.N25 43 53.2 E32 35 49.3 (87-003,Ancient Thebes Necropolis,底比斯古城墓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遗产编号:87</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本文部分文字资料来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网络资源,顺致感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