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2][14]</p><p class="ql-block">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3]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4]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在宋,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而南管的演奏上也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体系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弦为主要演奏乐器,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指的是南管乐者祀奉孟府郎君为乐神。还有称“锦曲”“五音”等。[5]</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Ⅱ-71[4]。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组织大会上,南音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6]</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惠安影雕被誉为“中华一绝”,是惠安石雕中最为出色的雕刻形式。该艺术形式用粗细不同的各种微型钢钎在1.5公分厚、磨得锃亮的青石板上,精心雕琢出各种题材的艺术作品。惠安影雕的雕刻内容多种多样,影雕艺术在当代仍得到不断传扬。雕刻手法大致有纯手工影雕、手工(电动结合手工)影雕、激光影雕、喷砂影雕、影雕专用设备等。</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管风琴博物馆位于鼓浪屿八卦楼的风琴博物馆2004年开始筹建,馆内收藏有各类风琴60多架(台),圆形大厅中央立着5米高、3米多宽、有着1350根音管的英国“诺曼·比尔德”管风琴。这架1909年出厂的管风琴曾经置于一家英国教堂,那里的听众从来只能看到它的正面;入住博物馆之后,人们可以欣赏它的前后左右,甚至登上二楼俯瞰这架巨型乐器。由于中央大厅位于10米高的穹顶之下,演奏时乐声响彻整栋建筑的每个角落,声音格外庄严优美。藏品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等国。</p> <p class="ql-block">厦门漆线雕技艺,福建省厦门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厦门漆线雕技艺是用陈年的砖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反复舂打成柔软而又富有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线状的“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厦门漆线雕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55。[1]2019年11月,厦门漆线雕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