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生活里,大姐是最亲近我的人,在我上初中时,有时礼拜天就去本县四家坪公社西街村大姐家走走,那时国家体制实行的是公社化,农民种田都归集体所有,大村一个大队分的几个小队,耕种的土地也是以队为基础合算,年终进行分红,西街村是四家坪公社的先进大队,工作抓的很紧,每天上工早,收工比较晚,农民们挣的是工分,每日出工挣工分,一个好劳力能挣10工分,一般劳力8分,也就是说好收成的年份,以及村里有副业收入每人一天挣10工分,只能有一元的收入,年景不好的时候分红只有几毛钱或几分钱,有的生产队甚至分黑。</p> <p class="ql-block"> 姐夫在太原西山矿务局官地煤矿上班,每月工资80元,在当时的社会工资制度中还算挣的不少,农村户口的姐姐只好和孩子们在村里。姐姐还的每天去农业社参加劳动,每天早出晚归参加集体分配的每一项工作,可以说,春夏秋冬都有各种活儿干,晚上还的参加社队的学习,评分等活动。</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农业社就开始组织社员垫地,到二月往地里积肥送粪,清明节前后进行春耕春播生产。夏季开始农田里锄杂草,秋季到来收割庄稼,打场分粮。一般是一个家庭里有一个人在外上班,其她人是农户的分粮较少,全农者分的多。入冬后农村还是搞垫地,修梯田、积肥工作,到腊月二十三后才放假叫社员们准备年货过年……</p> <p class="ql-block"> 1979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农村开始实行土地承包互助组,先是几户组成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打下的粮食按劳分配。实施了二年后就彻底分田单干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社体制不在提倡了,农业社的财产都分到了个人名下,国家实行的政策逐步走上了私有化的道路。农业社解散后,大姐也没要土地,随姐夫去了矿上生活。</p> <p class="ql-block"> 记的,在七十年代上初中学习时,有一次姐姐叫我去太原看一看,那时高兴的我不知说什好,一句话就是新奇,娄烦属于太原的西北山区,山上的人去省城太原一趟真的不容易,娄烦去太原每天只有一个车次的班车,还的头一天下午就的去娄烦汽车站买票,一张票价为三元八角,第二天还的早早的赶往車站,从城北家中步行7华里去娄烦车站候车的足足走一个小时,发车时间是早晨7时,所以从家里走就的5点半,到车站6点半。下太原一天只有一辆大轿子车,每车次有三十九个座位,发车后行驶在不平整的砂粒路上,特别是去了天池川的河滩路上,坑洼不平较多,行车不畅。到太原大营盘站已是下午2点半了!</p><p class="ql-block"> 回来时,还的去太原大营盘车站的木制靠椅上坐上一晚,第二天早晨7点半剪票登车也是7个小时才能回来娄烦,步行7华里路回到家里。</p> <p class="ql-block"> 初次去太原城,感觉都市的魅力就是建筑别具一格,公园、动物园第一次得到亲身体验,迎泽大街宽阔笔直,迎泽宾馆在当时为省城最大最好的宾馆,省里的重大会议,以及接待外宾都在这里。当时去了太原城看的地方主要就是火车站、湖滨会堂、迎泽宾馆、五一大楼,解放大楼,副食品大楼,太原工人文化宫。五一广场是必去的地方,广场中央建筑上有毛主席、华主席的巨幅画像,整个广场能容纳万人,省里的重大活动多数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 大姐在太原西山官地矿区居住时,我去过几次,行车路线都是在下元下车转16路车经西矿街、北寒、河龙湾、桃杏、白家庄至终点站官地。那时矿区单身工人国家是不给家属安排住房的,工人们为了带家属,自己动手在山上用砖、石头、木料盖的小平房,后来叫棚户区。九十年代国家统一改造,工人家属搬入了楼房居住。</p> <p class="ql-block"> 大姐从小对我关怀备至,我在十几岁时,当时为七十年代,社会上流行带手表,姐姐把唯一自己带的中山表给了我,当时有钱人带的是国产上海表,每块120元,姐姐还给了我一个半导体。在当时是比较常人家没有的东西。逢年还给我买一件衣服穿。</p><p class="ql-block"> 进入九十年代,姐夫调古交西曲矿工作,矿上分配了80多平米的楼房,姐姐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二个孩子都以成家立业。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姐57岁得病手术后不到一年,又加了不治之症,59岁夏天离我们而去……。</p> <p class="ql-block"> 大姐2012年病逝,到2024年,已经远离我们十二年了。她生前孝敬父母的品德让我永远牢记心里。她对弟妺们的亲情成为我们做人的榜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