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家:常波</p> <h1> <b>子洲进京秧歌导演创作阐述</b><br><br> 很荣幸子洲县青年文艺演出有限公司承担地方政府安排的进京秧歌演出任务。我们按照既定目标完成了演出任务、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对宣传子洲非遗、展现子洲形象、帮助子洲产品销售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媒体给予了及时而充分的好评。6月5日,省级报纸《阳光报》以《子洲秧歌缘何火热京城》进行大篇幅报道、从网络多个平台收集的留言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中仅各种快手、视频浏览量过百万,文章综合浏览量超过了20万,点赞数达到了1500次之多。相继其他媒体也不断进行后续报道,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导演组的创作思想得到了应有的展现。</h1> 共同之美 <h1><p> <b>总体创作思想</b></p><br> 高举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旗帜,将进京秧歌表演成<font color="#ed2308"><b>“展现时代进程风貌、展现地方人文符号、展现非遗秧歌特色、展现创新色彩元素”</b></font>的有感染力、有冲击力、有影响力的特色秧歌。用舞蹈语汇最大限度表达子洲儿女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精神风貌。让线上线下的人们领略子洲人奋发进取的风采。<br></h1><h1> 为了落实这一创作思想,我们成立了导演组。<font color="#167efb"><b>姜涛为组长、负责策划,曹林为副组长、任导演,张勇、常浩军、曹二红、薛静、高洁、崔婵和常瑞等人为导演组成员</b></font>。并分别就编排程序、具体细节等征求了子洲籍编排秧歌和懂秧歌的前辈们、专家们的意见。</h1> 高处之美(张玲玲图) <h1></h1><h1> <b><font color="#333333"> 导演组共识</font></b></h1><br><h1> 今天的子洲秧歌表演要出大彩,宜确定欢快、明亮、美妙的风格是前提,传承地方传统秧歌的骨架性的技术性东西、如大场子、二人场子是必要的,<font color="#ed2308"><b>但是重心要放在传统秧歌的精髓:情趣、理趣、意趣的浓度、强度、亮度方面有明显突破上。男女队员在情、理、意三方面的趣味性表达才是秧歌出彩的关键所在,整体表演要尽量体现专业性、创新性、给人新颖感。</b></font><font color="#39b54a"><b>当代观众审美趣味的欢快化、新颖化、趣味化、复合化的诉求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农耕社会单一慢节奏秧歌、老套路秧歌的非遗特色当然非常重要,当然很好,但是未必能够满足这种受众变化了的审美需求的。今天的表演必须有青春感、层次感、冲击力、新奇感。特别忌讳舞蹈的单一性、表情的呆板性、表演的沉闷性、情趣的瘪空性</b></font>。同时,无论大舞台、还是大场面秧歌讲究人人都要自带流量,每一个队员用摄像机聚焦都是有专业范、趣味范、魅力范、个个动作都要自带流量、服饰配乐都要自带流量、眼神交流尤其要自带流量、复合动作、分解动作、亮相动作要形成吸引流量的加倍气场。只有每一个个体演员自带流量、整支队伍、整体演出才能处处抓人、处处闪光。目标期待:<font color="#167efb"><b>每一个眼神争取让观众惊讶,每一个动作争取让观众愉悦,每一个造型争取让观众喝彩!</b></font></h1> 意趣之美(张玲玲图) <h1><p> <b> 分层具体阐述</b></p><br> <b> 一、展现时代进取风貌:</b>如何最大限度在短短的时间内展现时代风貌。我们导演组确定的风格是<font color="#ed2308"><b>“大方、活力、华美”</b></font>。具体从四个维度进行落实和体现。<br> <b> 1.队员遴选:</b>我们选拔队员的标准:注重青年队员、注重相对专业的队员、注重有一定颜值的队员。但对于特别优秀的队员我们打破这个规矩不拘一格用人才。如张艳玲女士已经超过规定年龄,但她是子洲秧歌界有名的“一枝花”,我们依然决定把她选拔进来。我们在遴选32名秧歌队员时,采用开放式的态度。最大限度在子洲范围内选,对于特别优秀的队员也可以适当考虑在外的子洲籍的人才。年龄基本保持平均在35岁左右,演出年龄保持在10年左右,让年轻的、专业的队员用秧歌展现时代风貌。</h1> <p class="ql-block">常波老师摄</p> <h1> <b> 2.服装考量</b>:服装的选择从一开始大家就高度重视,通过三次看样板、具体协商讨论,最后确定为:男队员头扎羊肚子手巾、身穿主红色夹带白色衣服、配红伞;女队员头扎麻花辫、身穿主绿色夹带橘红色衣服、配橘色双扇,颜色形成较大反差。<font color="#ed2308">既有“<b>红色子洲</b>”之寓,也有“<b>红花</b></font><font color="#39b54a"><b>绿叶</b></font><font color="#ed2308">”之意,更有“</font><font color="#39b54a"><b>绿养神州”</b></font><font color="#ed2308">之意。</font><div><br> <b> 3.乐器匹配</b>:子洲秧歌素以乐器匹配见长,无论是唢呐、还是鼓乐匹配秧歌都是有特色的。我们突出了三个点:鼓乐配备较重,选最好的鼓手们执锤,光打击乐就有15人之多;吹乐配备精良,聚子洲第一流唢呐师傅近30人吹打伴奏;节奏明快、速度快慢结合,利于展现导演组确定风格。</div></h1> 举扇之美(张玲玲图) <h1> <b>4.风格适应:</b><font color="#9b9b9b">我们确定的演出风格和周边其他区县尽量有明显区别,就是我们尽量体现专业色彩、欢快气派、创新元素。</font><font color="#167efb">以专业色彩为例,一招一式体现一种艺术范,展现大气一面。</font><font color="#b06fbb">以欢快气派为例,1个8拍动作尽量比传统秧歌多1-2个动作,展现欢快一面。</font><font color="#167efb">以创新元素为例,在传统亮相动作方面予以分解,展现华美一面。</font></h1> 快活之美(张玲玲图) <h1> 二<b>、展现地方人文符号</b>:我们在总体思路里面注重展现曲子的地方人文符号:<br> <b>1. 《锦绣大陕北》:</b>这是由子洲青年唢呐演奏者张腾作曲注册、其他唢呐演奏者参与的作品,我们大胆拿来作为开场曲子编排。浓浓的黄土气息、地道的子洲韵味:欢快味浓,利于动作的连环表演、明显增进吸引魅力。<br> <b>2.《子洲我的家》</b>:特意选择了这首赞美子洲的原创歌曲,将此曲编舞实地运用,让地方人文特色直接走进舞台、走进京城。</h1> 情趣之美(张玲玲图) <h1> <b> 3.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b>:子洲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44年建县,为纪念革命先驱李子洲同志而得名。为了体现“红色子洲”这一元素,我们选用了这首红色歌曲,并在定制服装时,男女队员服和乐队服上都带有红色,尤其是男队员服和乐队服主要以红色为主色调。<div><br> <b> 4.《十对花》</b>:这是子洲秧歌经常使用的一首传统曲目。这首曲目更容易体现男女队员之间的互相眉目传情、动作达意,更能体现子洲秧歌情趣、意趣、理趣的传达。</div></h1> 乐活之美 (张玲玲图) <h1> <b> 三、展现非遗秧歌特色</b>:子洲是新秧歌运动的发源地。我们这次主题又是非遗文化展示,因此我们特别注重非遗特色展示。</h1><h1><br> <b>1.道具符号:</b>镰刀斧头。子洲马蹄沟是新秧歌活动镰刀斧头的兴起地。导演组一开始就将这一特别元素考虑进来,并多次听取有关专家建议。我们将这一元素在北京鸟巢广场表演出来,获得了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div><br> <b> 2.服装符号</b>:我们在选择服装时特别注意到传统民俗文化符号,比如男式服装上衣靠胸的剪纸图案。举的红伞显示符号:有大写的“福字”。羊肚子手巾专门有三道道蓝色。这是非遗文化的应有组成部分。体现了我们的细心与用心。</div></h1> 天地同美 (张玲玲图) <h1> <b> 3.舞蹈符号</b>:在舞蹈语汇上,我们将传统秧歌的十字步进行了传承,但动作更加舒展、大方、悠扬、好看。为了克服男队员长时间用花伞动作单调的弊端,发挥传统非遗秧歌的特色,进行男女道具互换表演,给观众以特别的不一样的视角享受。<font color="#ed2308">在传情方面,我们进行了强化处理:要求凡是有男女队员的面对面、互相交叉、互动的动作,都要有眼神、笑意的互动,让互相之间真正活起来</font>。<font color="#39b54a">只有活起来,才能热起来,只有热起来、才能亮起来,只有亮起来,才能美起来。</font></h1> 传情之美(钟达拍摄) <h1> <b> 四、展现创新色彩元素</b>:传承是非遗秧歌的基石、创新是当代秧歌的生命,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在传承非遗秧歌元素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创新色彩元素的呈现。欢快是子洲秧歌集体特色,但是一场秧歌如果只是一味突出欢快、如果没有新奇的特色性的创新动作,韵味是达不到的、出不来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也确实是无从谈起的。<font color="#ed2308">导演组特别注意到了这种艺术的征服观众的规律与魅力:基本每隔1---2分钟就有抓住人心的创新动作,如</font><font color="#ff8a00">摆扇动作、亮扇动作、复合翻扇动作、男女互动传情达意动作、男角的各种舞动伞的动作</font><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在呈现这些动作时恰恰刻意选择了抒情一点的曲子--《高原闹春》(慢板部分),让动作放慢速度韵味最大限度释放出来。同时,我们在完成“群体二人场子”秧歌时,刻意让男队员将女队员置于空中,这个特定动作群体展示,特别造成一种艺术的特别冲击力、震撼力</font>。这种创新还体现在:<font color="#ed2308">一些秧歌动作在空中进行分解、变形、复合交错、创意合成。给人以特别新奇感觉。实践证明:创新是秧歌的生命</font>。我们体会更深。<div><br> 我们导演组的创作思想通过全体秧歌队演员、全体鼓乐队员、全体吹乐队员的通力合作较好地体现出了表演亮点:</div><div><br></div><div> 这种亮点就是四个字:<font color="#ed2308">欢、特、精、融</font>。分别用一句话概括,<font color="#ed2308">欢</font><font color="#ff8a00">:整体秧歌呈现出明显的欢乐风;</font><font color="#ed2308">特</font><font color="#ff8a00">:我们秧歌创新动作多,给人一种新鲜感;</font><font color="#ed2308">精</font><font color="#ff8a00">:全部演员都是在陕北区域有丰富表演经验、每一个动作力求精品化呈现;</font><font color="#ed2308">融</font><font color="#ff8a00">:秧歌与鼓乐、吹乐自始至终有机融合,秧歌队员情趣、理趣、意趣交融明显比既往秧歌强化,让秧歌非常活泛、好看有魅力。</font></div></h1> 鼓手之美(张玲玲图) <h1> <font color="#333333"><b> 致谢社会各界</b></font><br><br> 导演组借此机会携全体演出人员向社会各界深深致谢,表示最真挚的敬意:</h1><h1><br> <b> 一、各级领导正确领导、各界大力支持是顺利演出的前提。</b><br> 这次进京演出,从起步到结束,从总体部署到具体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有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正确领导。尤其是主管部门给予大量指导,很多专家、内行给予我们无私的大量的帮助。这是成功的关键。<br> <b> 二、突出特色、重视人才、充分准备是顺利演出的关键所在。</b><br> 我们从创作方案一开始就将子洲秧歌欢快的风格确定下来,我们在遴选人才方面放开视野、严格选拔,绝对拒绝人情关系,从而保证了基本质量。同时,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准备。认真是取胜的最大法宝。唯有认真,才能肩负重任、完成使命。</h1> 瞩目之美(张玲玲图) <h1> 我们虽然从艺有年,但通过这次磨练。我们深深感到虚心学习、不断完善、不断超越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多次一起研究、多次向外请教、多次观摩人家的长处。在北京彩排环节,我们最后都不放过动作的纠正处理、一个不合格不满意的细节都不放过。<b style=""><font color="#167efb">最令我们感慨的是演出前、演出后,多位子洲有成就的秧歌导演、艺术家、热心人士们给予我们背后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建言帮助、行动支持,</font><font color="#ff8a00">我们体会到了极其宝贵而特殊的子洲力量、子洲风采、子洲价值。这是爱与善的更出色的子洲精神的美秧歌。</font></b><div><br> <b><font color="#ed2308"> 感谢中、省、市、县各家媒体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子洲融媒全程参与、多次直播,让世界认识、了解子洲秧歌艺术功不可没。</font></b></div></h1> 颤柔之美(张玲玲图) <h1> 进京演出虽然结束,但我们用秧歌艺术服务家乡的使命永远不会结束。我们深知:子洲秧歌艺术根深叶茂、人才济济,子洲秧歌的关注度高、受众面广、影响力大。</h1> 眼神之美(张玲玲图) <h1> 我们特别想说的是:<font color="#b06fbb"><b>这次能如此展示得益于我们一代又一代秧歌非遗人才的传承、得益于一代又一代秧歌导演的探索、贡献、得益于子洲深厚的的秧歌艺术土壤环境、得益于子洲父老乡亲的倾情帮助、支持、关爱,可以说是历史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台前与幕后共同托起了这台秧歌,</b></font><font color="#ed2308"><b><u>如果说有半点成绩,都属于众人</u></b></font>。<b style=""><font color="#ff8a00">在我们的眼里:</font><font color="#39b54a">誉我者是爱、斥我者是另一种深沉的爱</font><font color="#ff8a00">。</font><font color="#ed2308">子洲集体的荣誉高于一切。我们在任何时候,以集体荣誉为上</font><font color="#ff8a00">。我们用热泪和滚烫的真心向全体子洲人、走出家乡的子洲人、关心子洲秧歌发展、支持子洲高质量发展的一切人士致以深深的敬意。</font><font color="#ed2308">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什么也不是</font></b>。我们将不断进取,迎接新挑战,再创新佳绩,对得起无数双关注我们的深情的眼睛!<font color="#167efb"><b>(此文得到常浩军老师大力帮助,在此鸣谢)</b></font></h1> 同频之美(张玲玲图) <h1> <b> 导演组整理<br> 王祖文执笔</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