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沉睡了一千四百年后,2013年,隋炀帝的陵墓在扬州蜀岗西锋的曹庄终于被世人发现。这一重大发现,震撼国内考古学界,被获评“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经过10年的考古发掘与建设保护,今年2月3日,隋炀帝陵遗址公园对外开放试运行。这里已经成为扬州的又一处网红打卡地,近日,我前往探访…</p> <p class="ql-block">南门广场</p><p class="ql-block">当我走进遗址公园的南门广场,就看到隋炀帝的雕像坐落在广场中央。杨广身披胄甲,战马扬蹄,目向远方,展现了一代帝王西巡东征守土固疆、文韬武略治国安邦的宏伟气概。</p> <p class="ql-block">杨广雕像</p> <p class="ql-block">雕像为铜质,本体部分高3.8米,下方则是简洁的基座,基座上部和侧面是隋朝时期的龙纹,正面是“隋帝杨广”字样。根据杨广信佛的记载,基座下部特意选用了隋朝莲花纹。</p> <p class="ql-block">天圆地方</p><p class="ql-block">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的建筑设计融合了“天圆地方”的理念,通过顶部采用北斗星空图的设计,以及屋面四周开设的13个小方窗,这些窗户的位置和角度经过精密计算,以确保在特定日期特定时间阳光能照射在隋炀帝及萧后的墓室上,体现了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思想。如今精心打造的遗址公园,占地面积达11.07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借鉴了隋唐时期帝王陵墓的“覆斗”型制,被誉为“落地的皇冠”,这种设计不仅展现了古代帝王的尊严和庄重,也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镜鉴池</p><p class="ql-block">为一潭长方形景观水池,南北长49米、东西宽14米,寓意是杨广寿年49岁、在位14载。水池两侧装饰有南北向的绿坡,整体呈现出山间流水静谧如诗的独特意境。镜鉴池还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落地皇冠</p><p class="ql-block">建筑占地5765平方米,长宽各近80米,高15.95米,外观总体呈上小下大的“覆斗”形式——这种形制是隋唐时期大型陵墓所常见的封土形状。从四个立面看去,又呈现出古建筑最高等级屋顶的形状——庑殿顶,因而得名。这一保护建筑由千吨钢结构作为主骨架,支撑的钢架跨度约56米,最重构件约12吨,以焊接方式连接。主体为地上一层,总建筑面积约3800多㎡,建筑总高度近16米。</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帝陵遗址</p><p class="ql-block">走进帝陵遗址,首先看见的是穹顶上的星宿图,因为中国在北半球,因此古人在天文上对北斗七星研究深入。北斗围着北极星旋转,在古代通过斗柄所指,可以辨明四季,因此北极星的地位非常高。正中间的紫微星为帝王星。吊顶设计将紫微星置于中心,正对下方的隋炀帝墓室。</p> <p class="ql-block">屋面四周还开有不同尺寸的13个小方窗。这些小窗的位置和角度通过精密的计算确定,以保证在特定日期的特定时间——每年冬至日、夏至日,以及隋炀帝忌日,阳光会透过窗户,刚好照射在隋炀帝及萧后的墓室上。</p> <p class="ql-block">穹顶星宿图</p> <p class="ql-block">1号墓为隋炀帝墓穴</p> <p class="ql-block">2号墓为萧后墓穴</p> <p class="ql-block">神圣星空之下的地面,50米左右见方的夯土以原状呈现在世人面前。隋炀帝墓室位于土墩正中心,萧后墓室居于其东南一侧。站在栈道上,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两座墓葬的结构。</p> <p class="ql-block">隋皇诗碑</p><p class="ql-block">隋炀帝墓的东侧,这里是一个文化景观区。“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迁朔欲之衡,忽投罻罗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此处在高低起伏的山丘上,立着一块块不同材质,不同色彩的石块,上面刻有《泛龙舟 》、《咏鹰诗》、《饮马长城窟行》等众多隋炀帝所作的诗词,有草书,有隶书,有楷书,形成了一片隋炀帝诗词石刻群。</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设计同样凝结了设计者的奇思妙想,采用了玉如意的造型,穹顶是回音壁的构造,没有一块直壁墙,全是异形、弧面的墙,这种设计不仅美观,也体现了设计的巧思和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馆内综合运用图文、实物、模型场景、声光电、多媒体互动等手段,系统展示了隋代历史和隋炀帝陵考古发掘出土的精美文物。</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每一处细节都富有巧思,在馆内的门口处说话,可以听到回声。</p> <p class="ql-block">电视台的主播男,在这里现场直播《大运河与扬州》!</p> <p class="ql-block">千秋伟业</p><p class="ql-block">进入馆内,顶部天花呈运河造型,蜿蜒的“河道”内星光点点,地面上全息投影映射出一条奔腾的运河,历史的星空和流动的运河在这里交织辉映,表达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丰功伟绩,点明了扬州与运河相依相长的亲缘。</p> <p class="ql-block">杨广(569—618年),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灭陈时为行军大元帅,统领三军,一举成功;后任扬州大行台总管,都督四十四州军事,镇抚扬州十年,政绩卓著。即帝位后,营造东都洛阳,完成大运河水运系统;修长城,开驰道,巡视边关,经略西域;新设四郡将青海、新疆大片土地纳入版图;重开丝绸之路,重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交往,继续推行行政、律法、选官等制度改革,尤其是科举制度对中国和汉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体验科举制度</p><p class="ql-block">设了四张案桌,一张为考生提笔书写雕像,三张用于科举体验。游客可坐于案前,触摸案上电子屏幕,穿越千年做一回考生。背景大屏显示分值,若三人同时答题,则可进行竞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都洛阳</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西巡</p> <p class="ql-block">沉浸式乐趣</p><p class="ql-block">坐一回隋炀帝水殿龙舟,通过四周环绕的电子屏,使我沉浸式享受隋炀帝巡幸扬州的景象。游客游览至此,可登上龙舟,随着扬州风景的变化,感受当时隋炀帝三下扬州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杨广才华横溢,在诗词等文学艺术方面造诣颇深,他精力充沛,抱负宏远,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滥用民力。在位十四年,开通大运河、三下江都、三征辽东,一系列执政目标的实现变成了百姓的灾难,时代的噩梦,把一个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的崭新王朝变成民怨沸腾、义军蜂起的叔代末世。公元618年,发生江都官廷政变,身死国灭,杨广遇害后唐高祖李渊在长安为他颁布谥号为“炀”。</p> <p class="ql-block">诗廊</p> <p class="ql-block">杨广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奋发有为、功过分明的君王,也是一位备受争议、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遗憾,也为历史生动诠释了“载舟覆舟”的道理。</p><p class="ql-block">隋炀帝的一生与大运河紧密相连,他登帝位前,曾任扬州总管近十年;通运河后,又曾三下扬州巡游;身死之后,最终也被埋葬在了扬州。扬州城的历史绕不开隋炀帝,因为大运河,才有了历史上繁荣的扬州。“尽到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隋朝,这艘行驶在运河上的龙舟,最终在黎民百姓掀起的滔天巨浪中沉没。龙舟不再,但水脉仍存,千秋功过谁人曾与评说!</p> <p class="ql-block">巡游长卷</p> <p class="ql-block">展览共展出隋炀帝墓出土文物170余件套,其中有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隋炀帝墓志、十三环蹀躞金玉带、玉璋、编钟、编磬、萧后冠饰等珍贵文物,同时也展出了隋炀帝墓和萧后墓出土的其他精品文物,如鎏金铜铺首、青釉辟雍砚、灰陶双人首蛇身俑、双人首鸟身俑、青瓷碗、铜灯等。</p> <p class="ql-block">帝陵探秘</p> <p class="ql-block">编钟编磬</p><p class="ql-block">2号墓出土编钟一套16件和编磬一套20件,是目前国内唯一发现的隋唐时期编钟、编磬实物,填补了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p> <p class="ql-block">出土陶俑</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的两颗牙齿</p><p class="ql-block">隋炀帝死后多次迁葬,考古人员在墓室中仅发现了两颗牙齿。据专家检测,这两颗牙齿发现于墓内靠近东耳室处,属于同一个体,一颗为右侧上颌第三臼齿,一颗为右侧下颌第二臼齿。根据牙齿磨耗程度来判断,其齿龄为50岁左右,这与隋炀帝被杀的年龄相符合。</p> <p class="ql-block">萧后冠饰</p><p class="ql-block">2号墓墓室棺椁外东侧,出土了一件结构相对完整的隋唐皇后冠饰,侵蚀严重。冠饰工艺精细,组合复杂,由帽壁、金花、簪(笄)、钗、翅翼等组成,花树13棵,两侧博鬓,饰件鎏金,镶嵌珠玉。花树摇曳,钿钗生辉,这是等级极高的礼冠,具有极强的礼仪象征,需等级身份最高者才能享用,也是对萧后身份的重要佐证。</p> <p class="ql-block">玉璋</p><p class="ql-block">2号墓出土,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采用和田玉制作,长27—22.7厘米、宽3.9厘米、厚0.8厘米。玉璋表明墓主人身份、地位极高。</p><p class="ql-block">玉璋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礼器,也是传统的六瑞礼玉(即璧、琮、圭、璋、琥和璜)之一。用玉做的器物,是诸祭物中的最高级别的用品。</p> <p class="ql-block">金玉带</p><p class="ql-block">出土于1号墓,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金玉带,也是迄今发现等级最高、皇帝御用的带具,填补了中国古代舆服考古史的一项空白。</p><p class="ql-block">金玉带由带扣、扣柄、带銙及铊尾组成,其中玉带扣1件,扣柄1件,尖拱有孔銙2件,方形镂空透雕柿饼蒂纹銙2件,方形附环銙13件,圆形偏心孔扣环13件,长方形铊尾1件。玉带扣与扣柄之间用铜轴连接,扣柄、尖拱有孔銙、方形镂空銙、方形附环銙、圆形扣环背面均有金片拖,玉环与金片之间用金铆钉衔接。</p> <p class="ql-block">金针</p> <p class="ql-block">青瓷辟雍砚</p><p class="ql-block">所谓的辟雍,最开始是指周王朝为贵族子弟所设的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礼制·王制》中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类宫。”照片中这件青瓷砚呈辟雍形,下承十八个水滴足,足上饰纹。砚面稍低于口沿。砚两侧各有两个圆形笔插。砚面不施釉,明显有使用过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双人首蛇身俑</p><p class="ql-block">考古学界普遍认为,这件双人首蛇身俑的双人是伏羲和女娲。上古时代有一种说法,伏羲和女娲交尾诞生了人类,这件双人首蛇身俑不仅有夫妻和睦,而且有生生不息,寓意早登极乐。</p> <p class="ql-block">彩绘甲骑具装俑</p><p class="ql-block">彩绘甲骑具装俑的特点为披铠甲的骑马武士,安坐战马上,身着铠甲,头戴风帽,两手置于胸前作持物状,而战马头小体肥,四脚粗壮,全身披着铠甲,形态逼真,制作的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铺首</p><p class="ql-block">铺首由兽面、钮及环3个部分组成,为模具铸成,通体鎏金。兽面直径26厘米,与西安大明宫出土的唐代铺首尺寸相同。整体造型威严,线条层次丰富,具有典型的隋唐时期铺首的艺术特征。据推测,可能是宫殿建筑用物。</p> <p class="ql-block">隨故煬帝墓誌</p><p class="ql-block">惟隨大業十四年太歲……一日帝崩於揚州江都縣……扵流珠堂其年八月……西陵荊棘蕪……永異蒼悟……貞觀元年……朔……葬煬……禮也……方……共川……</p><p class="ql-block">残存的铭文显示“帝崩于扬州江都县”“于流珠堂”,即隋炀帝初葬流珠堂、改葬吴公台、雷塘等大部分内容与正史记载相吻合,唯独终葬时间与正史不合,墓志是贞观元年,文献是武德五年。该墓志是证明墓葬主人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p><p class="ql-block">墓志内容大部分漫漶不清,但关键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均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陵考古成果展用文物、场景、多媒体等相结合的展览语言,讲述了隋炀帝墓的发掘缘起和科学发掘的过程,展示了隋炀帝墓出土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扬州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的建成,不仅成为一个展示隋炀帝及萧后墓葬原址的地方,也成为一个系统介绍隋代历史、隋炀帝与扬州的关系以及隋炀帝陵葬出土文物的重要文化场所,对于传承和弘扬隋唐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热爱和喜欢隋唐历史文化粉丝们的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2024.6.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