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达西庄园

草原羊驼

<p class="ql-block">  芳菲五月天,在漫野的绿波中,我来到了英格兰的达西庄园。 </p><p class="ql-block"> “达西庄园”是俗称,源于1813年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傲慢与偏见》以此庄园为背景,且书中的男主人公叫达西;庄园真正的名称是“查茨沃斯庄园”(Chatsworth House)只不过现在人们更习惯叫它达西庄园。。</p> <p class="ql-block">  庄园位于英格兰的德比郡、德文特河东岸的连绵原野中。</p><p class="ql-block"> 它的主人们以大自然和艺术为灵魂,收藏了从巴洛克风格家具、著名雕塑到文艺复兴以来包括达芬奇、拉斐尔等大师在内的绘画作品,设计了高雅的室内装饰艺术,营造了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在英国众多的庄园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受欢迎的庄园”。</p> <p class="ql-block">  庄园属于卡文迪许家族,已有近五个世纪的历史,至今已经传承了十六代;</p><p class="ql-block"> 它的创建错综复杂,但始终以一个叫“贝丝”的女人为中心。 </p><p class="ql-block"> “贝丝”,即伊丽莎白.哈德威克(1527-1608,上图左)。她先后有四任丈夫,但只和第二任丈夫威廉.卡文迪许爵士(1505-1557,上图右)有后代。他们二人于1549年卖掉了别处的房产,在贝丝童年的居住地附近购得一座小庄园;在此基础上兴建查茨沃斯庄园。但没几年威廉去世,此时庄园还未竣工,一直到贝丝第四任丈夫时才入住。由于贝丝只有卡文迪许家族的后代,自然只能由该家族继承,直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  目前的庄园主人是十一世德文郡公爵斯托克(1944- )和夫人阿曼达(1944-)(上图是他们的合影),他们于2004年五月入住。</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不经意间,游客也许还会在庄园里邂逅他们呢!</p> <p class="ql-block">  清晨,我从曼彻斯特附近的小镇驱车前往达西庄园。 </p><p class="ql-block"> 沿途春光旖旎。翠绿的原野上晨雾飘渺,起伏的山峦中点缀着山毛榉树,偶尔在绿荫深处露出房舍,这一切令人心驰神往。 </p><p class="ql-block"> 难怪英国人说:如果在乡下拥有一座别墅,周边再绕以田园,这是梦中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车子行驶在乡间僻静的小路,下了一段斜坡,视野豁然开阔。 </p><p class="ql-block"> 德文特河在绿茵中蜿蜒流淌,一座土黄色的石桥横跨河面;它的东岸山谷坡地上,达西庄园静静地融入在一片葱郁里。</p> <p class="ql-block">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是这样描写达西庄园的:“......最后来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山坡上,这也就是树林子尽头的地方,彭伯里庄园马上映入眼帘。庄园在山谷的那边,有一条相当陡斜的路曲曲折折地通到谷中。这是一栋很大很漂亮的石头建筑物,屹立在高垄上,屋子后面枕着一连片树林茂密的高高的小山岗,屋前一泓溪流正在涨潮......” </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1770年油画家马洛画的《查茨沃斯庄园》。可以看出,三百年来,庄园的景色毫无变化。</p> <p class="ql-block">  这是达西庄园位置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庄园占地35000英亩,有近300个房间、17处楼梯、26条通道。 </p><p class="ql-block"> 建筑平面图如上。其中划红线的是我此行游览涉足处。</p> <p class="ql-block">  从庄园大门进入庭院,几座饱经风雨的石雕伫立在道路两旁,一下子就把人们的心魄摄住--这里是艺术圣地!游人们不由地停止了喧哗、放轻脚步。</p> <p class="ql-block">  迈上几级台阶,来到了北入口大厅。 </p><p class="ql-block"> 一尊古希腊人的雕像(上图上)立在大厅中央,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它右侧墙边放置的另一座不起眼的小雕塑才真正价值连城!这座《罗马人》雕塑(上图下)逼真地刻画出了一对母女相依相恋的神态,令人驻足不前。它创作于公元一世纪,在法国某地被发现,于1822年由六世德文郡公爵在拍卖会上购得。</p> <p class="ql-block">  从北入口大厅经北侧次走廊,来到了彩绘大厅。 </p><p class="ql-block"> 这是庄园里最大、也是最宏伟的房间;波澜壮阔的彩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p><p class="ql-block"> 这些彩绘创作于1690年左右,主题都与古罗马将军凯撒有关。巨大的穹顶上,说的是凯撒被希腊众神接受成为半人半神的故事;东墙(画面左侧)中央展示了凯撒在寺庙献祭的场景;其两侧椭圆形彩绘分别反映他率军穿越卢比孔河和英吉利海峡的情形;意味深长的是,大厅入口北墙上方的彩绘描绘了凯撒被暗杀的场景(上图上中的小图),似乎时时在警示德文郡公爵们不要恣意妄为</p> <p class="ql-block">  从彩绘大厅经石窟,再来到小教堂走廊。 </p><p class="ql-block"> 可别小看了这走廊!这里曾经陈列着从古埃及以来跨越4000年的艺术珍品! </p><p class="ql-block"> 目前陈列有两尊公元前1386-1349年制作的埃及卡尔纳克神庙黑色花岗岩雕塑,它是女神塞赫美特(上图)。在埃及传说中,塞特美赫是母狮神,是凶猛猎手的化身。 </p><p class="ql-block"> 由此,人们不禁会联想到:这雕塑若不收藏在达西庄园,不知会流落到何方!</p> <p class="ql-block">  小教堂走廊的南面是橡树屋。 整个屋子都是在1840年由德国运来的橡木板镶拼而成。纹理清晰的花纹,精雕细刻的技艺,映射出卡文迪许家族的高雅品味。 </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橡木屋曾有不同的用途。最令我肃然起敬的是,这屋子曾放置过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的论文手稿和实验记录(后详述)。</p> <p class="ql-block">  我来到了橡树屋西面的小教堂。 </p><p class="ql-block"> 这是仿制温莎城堡小教堂的产物,用于家族内部私人使用,完全保留了庄园初建时的原貌,是“庄园里最小的房间”。 </p><p class="ql-block"> 我在《祭坛的公平信仰之神》前停留片刻。这尊1690年的雕塑出自丹麦雕塑家西伯之手(后花园里大部分雕塑也是他创作的)。在大理石的祭台上,两个神一坐一站,呈护卫状。其寓意是维护公平和信仰,这是人类一个永恒的终极目标。</p><p class="ql-block"> 目前,全球信仰基督教有20亿人,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各11亿人,信仰佛教约5亿人……。</p><p class="ql-block"> 真与假、美与丑;生与死、肉体与灵魂;今生与来世、瞬间与永恒……,凡夫俗子们在滚滚红尘中都被这些问题所困惑,试图从宗教中去寻找寄托;</p><p class="ql-block"> 尽管各种宗教的起源基本都是传说和神话,但如果没有了宗教,世界将变成怎样?</p> <p class="ql-block">  在皇家音乐厅里,有一件令人拍案叫绝的艺术品,它就是创作于1723年的“错视画”--- 一把挂在窗户对面墙壁中央一扇门上的小提琴(上图)。 </p><p class="ql-block"> 整整三百年了!多少游人至此,都以为挂着的是一把真小提琴;实际上它只是一幅画呈现出的三维视觉效果。 </p><p class="ql-block"> 站在它的跟前,相信多数人耳旁立刻就会响起如丝如缕、如泣如诉的乐音!</p> <p class="ql-block">  穿过音乐厅,我来到了皇家卧房。它与音乐厅、会客室配套使用;是庄园里装饰最为豪华、主人最费心血的房间。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专门为迎接威灵顿公爵(上图左上)来访而准备的。</p><p class="ql-block"> 威灵顿公爵作为英军统帅,打败了大名鼎鼎的拿破仑,并把他流放到圣赫勒拿岛。 这次威灵顿要陪同维多利亚女王到访达西庄园。维多利亚一生曾两次光临此地;第一次来访时,她还是公主(后详述)。 </p><p class="ql-block"> 虽然威灵顿公爵最终未能来此下榻,但这个卧房一直保留下来了。 </p><p class="ql-block"> 这些史实,会使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历史上,望族的近旁,总是有王室的影子在出没!</p> <p class="ql-block">  我步入庄园的素描画廊。 </p><p class="ql-block"> 庄园为收藏绘画专门开辟了三间屋子。林林总总的绘画令人眼花缭乱;非熟悉欧洲艺术史者,来此总有一种云山雾罩的感觉。 </p><p class="ql-block"> 我虽也属于“云山雾罩”者,但事先作了功课,所以撇下其它,直奔其中的两幅画而去。 </p><p class="ql-block"> 一幅是五世德文郡公爵夫人乔治.安娜的画像(上图左)。 </p><p class="ql-block"> 她被世人称为“风流公爵夫人”,2007年电影《公爵夫人》就是专门为她拍摄的(上图右是剧照)。 </p><p class="ql-block"> 在当时的英格兰上流社会里,乔治.安娜是魅力四射的明星。她具有高超的社交能力,是贵妇们的“时尚教主”;她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人们聚焦的焦点,是国王、首相和王族成员的座上宾。 </p><p class="ql-block"> 但乔治.安娜唯独征服不了自己的丈夫---五世德文郡公爵;由此,她在私生活上奢华放任。 </p><p class="ql-block"> 戴安娜王妃是乔治安娜的后世。前后相差二百多年,她们二人的命运也许能印证了什么是“宿命论”!</p> <p class="ql-block">  达芬奇的素描《丽达和天鹅》是达西庄园美术品中的镇馆之宝,也是我上面说的第二幅画。 </p><p class="ql-block"> 该素描取材于希腊神话。丽达是克里特国王的女儿,嫁给了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众神之王宙斯贪恋丽达的美色,变为一只天鹅引诱了她。过后丽达生下四个天使般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这幅稀世珍宝在二战中有段传奇的经历:1938年,十世德文郡公爵收到将《丽达与天鹅》借予在米兰举办的“达芬奇作品大展”的请求;此时已战云密布,战争一触即发。公爵虽然心中极不愿意,但碍于情面还是勉强同意借出。大展刚结束,战争就爆发了。《丽达和天鹅》被贮藏在意大利一座城堡的地窖中,直到1946年才还给达西庄园。它虽然幸运地躲过了战火的毁灭,但在画的中下部留下了一小块“伤疤”(见上图),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走进“客人卧室”,仿佛进入了三百年前英格兰的“时空隧道”。 </p><p class="ql-block"> 对英国历史影响久远的“风中女王”玛丽一世(不是那位“血腥玛丽”)被软禁在这个卧室十五年。 </p><p class="ql-block"> 玛丽(上图上左)的一生可谓命运坎坷。她刚生下来六天就继承了苏格兰王位;出于婚约,五岁前往法兰西,十六岁嫁给太子而成为法兰西王后;仅两年后丈夫病死,她返回苏格兰。</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时已在英格兰执政的伊丽莎白一世(上图下)没有子嗣,再加上以下两个原因:一、伊丽莎白是私生女,名不正言不顺,玛丽比她血统正;二、玛丽信仰天主教,伊丽莎白信仰新教;在天主教占主流的英格兰,人们更希望玛丽来执政。因此,玛丽成了伊丽莎白“卧榻之侧酣睡的人”。伊丽莎白将玛丽软禁了起来,其中在1569--1584年间,委托德文郡公爵夫妇在达西庄园监管玛丽。</p><p class="ql-block"> 玛丽表面上生活安逸。公爵夫人每天陪她聊天、做手工刺绣、在后花园散步等,但没有自由的日子令她窒息。</p><p class="ql-block"> 玛丽比伊丽莎白小十一岁。伊丽莎白怕日后生变,最终在1587年以暗杀女王的罪名将玛丽送上了断头台。</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段黑暗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望着卧室中玛丽曾经卧床的帐幔上星星点点的紫红色图案(上图右),我的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血腥”两个字。</p><p class="ql-block"> 在厚重的历史尘埃里,玛丽的悲剧不知被重演了多少次!</p> <p class="ql-block">  下到一楼,来到了图书馆。 </p><p class="ql-block"> 图书馆横跨六个世纪,馆藏图书曾达到四万册,目前这里藏书一万七千册。</p><p class="ql-block"> 其中珍贵的典籍有:亨利.卡文迪许的论文资料、莎士比亚的创作手稿等等。游人们只能在门口张望,不能近前。 </p><p class="ql-block"> 读书,是英国上流社会的重要标配之一。庄园主人为装饰图书室煞费苦心:桃花心木制作的书柜靠墙排列,天花板由圆形石膏彩绘图案装饰,巨大的地毯上的花形与之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王公贵族、社会名流是达西庄园的座上宾,他们白天或骑马打猎,或读书娱乐,或运动行走;到了晚上,一场丰盛的宴会必不可少。</p><p class="ql-block"> 庄园的豪华宴会厅可同时容纳四十人。</p><p class="ql-block"> 令主人可以炫耀的是,1832年在这里举行的第一次晚宴,是为了招待时年13岁的维多利亚公主(即后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上图右);这是她第一次在正式场合与成年人一起用餐,可谓庄严隆重。</p><p class="ql-block"> 赏心悦目,好比食欲的“催化剂”!餐桌上铺着洁白的台布,上面摆放着做工精美的银质器皿,餐桌上方挂着璀璨的水晶吊灯,窗户上挂着典雅名贵的真丝窗帘,墙壁以世界名画装饰。</p> <p class="ql-block">  雕塑馆,是参观庄园的重中之重。 </p><p class="ql-block"> 一般人第一眼先看到的是静卧在门口附近的“睡狮”(上图左上)。 </p><p class="ql-block"> 它紧闭双眼,把头伏在巨大的前爪上;蜷缩着身子,尾巴绕在后腿的一侧;它暂时从嗜血的杀戮沉入到悠然的梦境里……</p> <p class="ql-block">  雕塑馆里有两座举世闻名的雕塑珍品!</p><p class="ql-block"> 第一座是由著名的意大利雕塑家卡诺瓦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1822)创作的《沉睡中的恩底弥翁和他的狗》(上图)。</p><p class="ql-block"> 恩底弥翁是一个俊美的牧羊小伙,白天他在拉特莫斯山上放牧,夜晚就睡在山坡上。月亮女神塞勒涅迷上了他,每晚都来看他,不舍离去;一天女神不小心吵醒了他,他一睁眼就爱上了女神。为了能永远相伴,女神恳求神王朱庇特赐予恩底弥翁永恒的青春和生命;朱庇特同意了,但要塞勒涅继续履行照亮黑夜的职责。于是,她(代表满月)请狩猎女神迪安娜(代表弯月)、光之女神菲碧(代表新月)轮流守夜。这样,神话中对“月相”的解释就圆满了。</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恩底弥翁仰卧在拉特莫斯山夜晚的山坡上入睡,右手轻捂自己的头发,脸庞向右侧;轻纱覆盖在左腿上,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柔和的月光洒在他的身上,发出迷人的光泽;一只小牧羊犬在他的右前方正注目着他的面庞……</p><p class="ql-block"> 这场景,给人一种缠绵悱恻的意境,唤起了无限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  第二座雕塑,就是出现在电影《傲慢与偏见》05版中的一个经典镜头:女主角伊丽莎白步入达西庄园宅邸,眼神在一位“少女”的面纱下游移,放佛对话于无声之中。 </p><p class="ql-block"> 这个“少女”,就是著名的雕塑《戴面纱的维斯塔贞女》。</p> <p class="ql-block">  这尊世界一流的雕塑(上图)是由拉斐尔.蒙蒂和多位著名的雕塑家共同创作而成。</p><p class="ql-block"> 少女头戴面纱,安静地跪坐着;面纱薄如蝉翼、细腻柔软,仿佛被微风所扰动; </p><p class="ql-block">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雕塑完全由坚硬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大理石的硬度与铜相当,仅用雕刻来达到如此灵动飘逸的艺术效果,其难度不言而喻;可谓巧夺天工、动人心魄!</p><p class="ql-block"> 维斯塔贞女的故事要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的古罗马时代。她是侍奉维斯塔女神的祭司;奉职三十年,其间需守贞,不能生育。她的名字是在十八世纪中叶庞贝古城的挖掘中才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  出了达西庄园建筑,来到占地四十多公顷的后花园 。</p><p class="ql-block"> 阳光灿烂,满目苍翠。</p><p class="ql-block"> 绿草如茵的山坡平缓起伏,在原野上划出了优美的曲线;站在高处,透过庄园建筑物的屋顶,可以望见德文特河蜿蜒而过,流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平常,花园里有二十名专职员工从事维护工作。 </p><p class="ql-block"> 金色树林、步行道、弗洛拉神庙、索尔兹伯里草坪、玫瑰园、环形池塘、杜鹃山、迷宫、百步天梯、康纳林地…… </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些花园景点的名字,就足以把人们的思绪引向远方,去凝望,去遐想!</p> <p class="ql-block">  在庄园建筑往南数百米,1702年开凿了运河池。 </p><p class="ql-block"> 为了达到透视的效果,设计者有意将运河池的水面较南草坪抬高了几英寸;</p><p class="ql-block"> 人们从南边向北望去,庄园的房屋仿佛是从水面上升起的一样(上图)。</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迎接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到访,六世德文郡公爵决定在运河池上建造一座比彼得堡夏宫喷泉更为壮观的喷泉。尽管沙皇未能成行,但喷泉仍命名为“国王喷泉”(上图)。 </p><p class="ql-block"> 喷泉最高纪录90米,保持世界纪录长达160年,直到1980年代沙特建造了法赫德国王海上喷泉(311.8米)。 </p><p class="ql-block"> 目前,国王喷泉为游客保持60米的喷射高度。</p> <p class="ql-block">  不要以为卡文迪许十六代家族传承达西庄园都是水到渠成、理所应当,它曾经遇到因交不起税收而差点被没收抵押的绝境。 </p><p class="ql-block"> 十一世德文郡公爵安德鲁夫妇(上图左)从其兄威廉.哈灵顿(后详述)手中继承庄园时,面临700万英镑(相当于现在的2亿多英镑)的遗产税。为了保住庄园,安德鲁夫妇卖掉家中位于他处的上万英亩土地和许多珍藏的珠宝首饰;同时,两人搬出庄园,到附近的老宅居住(上图右),把庄园交给国家经营抵税。经过整整二十四年,终于缴清了所有的税款。</p> <p class="ql-block">  世人对达西庄园津津乐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2005版电影《傲慢与偏见》在这里拍摄(上图剧照),这部作品先后在1940、1980、1995、2005年四次拍成电影。 </p><p class="ql-block"> 如梦如幻的风景、奢华典雅的庄园、动人浪漫的爱情,撩拨着多少人的心弦。 </p><p class="ql-block"> 在简.奥斯汀笔下,贵族出生高傲冷漠的达西先生,和独立不羁小乡绅出生的伊丽莎白,冲破陈腐的门第观念和阶级差距,消除了狭隘的偏见,有情人终成眷属。 </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给十九世纪处于保守、闭塞的英国乡村以强烈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  达西庄园卡文迪许家族名人辈出,在英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人。 </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亨利.卡文迪许(1731--1810),他父亲是三世德文郡公爵的弟弟。</p><p class="ql-block"> 亨利一生未娶,致力于科学。</p><p class="ql-block"> 在化学领域,他研究出空气的组成、水的成分、发现了硝酸等。</p><p class="ql-block"> 在物理领域,他发现了库仑定律、电势电场理论、计算出引力常量而第一次“称”出了地球的重量等。他有大量的研究实验文稿未公开发表,以至于在逝世后,其电学部分的研究资料专门由大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整理出版。</p><p class="ql-block"> 剑桥大学于1871年成立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百余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汤姆逊、卢瑟福等三十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p> <p class="ql-block">  第二位是十世德文郡公爵的长子威廉.哈灵顿侯爵(1917--1944)。他在1944年迎娶了美国肯尼迪总统的妹妹凯瑟琳.肯尼迪(1920-1948);结婚四个月后,正在军队服役的哈灵顿在比利时死于一场刺杀;四年后,凯瑟琳也死于飞机事故;二人没有留下后代。</p><p class="ql-block"> 也许真的存在“肯尼迪诅咒”? </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1944年5月,哈灵顿与凯瑟琳(前排)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  短短半日的达西庄园之行,只能是走马观花。</p><p class="ql-block"> 但英格兰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迷人的自然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p><p class="ql-block"> 汽车驶过古老的石桥,奔驰在英格兰乡村广袤的原野上;达西庄园、德文特河被远远地留在了身后;前方,依旧是绵延无尽的绿野…… </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10日 (文中少量资料下载于百度,特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