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溪山色</p><p class="ql-block"> 清溪山色其原无稽可考。潜江本无山,山色何其来?相传,在县城西北六十多里的长乐乡,有个叫清溪岭的地方,那里有湖有溪有领。也有人说,清溪山色是东城烟柳另一个角度上的景观。而康熙《潜江县志》上,《县境总图》和《城池图》都清楚的标明,清溪山色在潜江城东区的大关庙街,景址紧靠大东门。于是有人认为,晚清秀才、《东阁诗草》的作者郭兆梅题为《清溪山色》的七律一首曰:"竟日寻芳路几径,只无山耸入苍冥。惟怜鸭浪三篙碧,恍接螺峰一髻青。象外莺花明隔岭,意中岚岚俯临炯。嵯峨五岳含方寸,吟出新诗补画屏。"诗人所写的是没有山的山色,实际上写的是被称为"潜阳琳宫第一"的妙庭观景色,因为旧志上标明的清溪山色景址与妙庭观地址是合一的。”潜阳琳宫第一“是潜江一座古老的道观,有的记载说“肇自晋宋”,有的记载说“创自五代”,该观在明洪武初年重建,全观红墙黛瓦,五彩辉煌。工部侍郎李浩在他的《妙庭观记》中说“度地之形势,山环水绕,不啻神仙仙境。”又说“妙庭观也叫妙庭山”。古时人们把寺庙称之为“山”,寺庙大门称之为“山门”,也许潜江“山色”也缘于此吧。清康熙年间,城南二十五里的县河班家湾连年缺口,妙庭观被冲毁大半。同治年间,护城堤溃,妙庭观所剩也尽毁于水,清溪山色也便难觅踪迹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