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岁一端午,一岁一安康。<br></br></h3></br><h3>人们在这传统的节日里,举行或参与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热闹非凡。</h3></br> <h3>前些日子在商场看见粽叶,买了2包,同时买了糯米、五花肉、扎绳,提前包了咸粽子。</h3></br><h3>说起包粽子,其实也是近几年才学会的,只会包4角粽,到现在4只角还包不好,长短不一,粽子的样子实在不好看,吃起来的味道自我感觉倒是还好。好看难看不管其,包了粽子算是多了一种过端午节的氛围。</h3></br> <h3>做香袋,挂香袋,是迎端午、过端午的另一个传统方式。</h3></br><h3>记得老妈健在时,每年都会利用家中零碎布料做几个香袋香囊,心形的是软软的,菱形的则是硬硬的,有的绣上好看的图案,有的用多色丝线、绣花线相间缠绕,里面包有中草药或者炒熟的菜子,给我、后来又给孙辈,挂在胸前,别在腰间,放在枕边,藏在抽屉,美观又辟邪,香气亦扑鼻,寄予了老妈对儿孙平安健康的至亲深情。</h3></br> <p class="ql-block">一直保存着老妈做的几个小香袋,香气虽已散尽,老妈的关爱之情却始终贮存在心中。今晚(6.10)在可能存放的地方找了又找,还是没找到,想不起放在哪里了。</p> <h3>前年开始学着做了些小香包,特意在网店买了色彩鲜艳的零头布料和彩绳,在中药店买来香包专用药材、轧碎。做的粽形香包感觉要比包的粽子好看些,还有圆形、半圆形的,还有香袋,放在家里和车子里。</h3></br> <h3>去年学做彩线香囊,也是挺有意思的。主要材料是薄纸板和彩色线,都是旧物利用。而彩色线则是有点纪念意义的,那是女儿满月亲戚赠送的“长命线”,也就是彩色绣花线,一直保存着,不会绣花,也没用于其他地方。去年把亮丽些的彩线都绕在香囊上了,虽然没有丝线那样闪亮,却也别有一番情意在其中。</h3></br> <h3>这几天,把原来的香包香袋又拆开,倒掉里面的中药包括艾草等,香包布洗过晾干,包了艾草和薰衣草,缝好边,又成为一只只新香包了。</h3></br> <h3>同时,找出几块零头布料,按布料大小,做了几个香包和香袋。其中墨绿色的丝绸料,是曾经的棉袄面料、变身为靠枕套后的再次利用。这些香包香袋在外门内门的把手上挂了个遍。艾草和薰衣草是之前买来没用完,继续发挥它们在端午节气里的特殊作用。</h3></br>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GUx4ESyLYycO5vO6nQrjsQ"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