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闲谈

竹珣

<p class="ql-block">“五月节,杨梅逗逗跌。”</p><p class="ql-block"> “没个天晴五月节”。</p><p class="ql-block"> 客家人关于五月节的谚语有很多,习俗也多。五月节即是端午节。此时正是梅雨季节,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所以端午节这天很难有个晴朗的天气。而杨梅在这时候成熟,红透的杨梅酸酸甜甜。 端午节的习俗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桃枝,采百草制茶。</p><p class="ql-block"> 对于武平这个小山城来说,赛龙舟是不可能的,平川河太小。端午的习俗主要就是包粽子。端午前一周左右到赶集的日子,街上便开始有人卖粽叶了。粽叶,是山上采的一种叫箬竹的叶子。这种竹叶一般生长在深山里,叶片宽大,用它来包裹的粽子清香可口,有竹的清香,也有山野的气息,吃起来别有风味。箬竹叶还可以制作成斗笠,张志和的《渔歌子》说“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箬笠就是箬竹制成的斗笠,而我们小时候每家都有这样的斗笠,防水效果非常好。粽子好吃,粽叶难采。曾经翻山越岭去采过一次,回来后的感慨就是:“街上一角钱一片的粽叶真的不贵。”</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包粽子是在端午节前一天,母亲一早泡上糯米,拿出提前烧好的“粄乔子灰”(粄乔子—客家方言,山上野生的一种小灌木),或豆荚灰用清水过滤,再用它淋在泡好的糯米上着色,这样蒸出来的粽子叫灰水粽,有草木的清香,而不同植物烧出来的灰又有不同的功效。买回来的粽叶清洗干净,放锅里用煮上几分钟,煮过的粽叶柔软易包扎,也是给粽叶消毒。稻草是用来捆绑粽子,头年选择植株高没有虫害的稻草晒干保存,晒干的稻草过水后非常有韧性,不容易断。母亲不会包粽子,每年到端午前,她就让我和妹妹把准备好的米和材料提到伯母家,伯母和姐姐们包的粽子结实而棱角分明,特别喜欢她包的那种长长的三角粽,很漂亮,吃起来都感觉比其它的粽子好吃。小时候的粽子没什么馅,纯糯米,吃时沾上白糖。能放一个红枣的就已经很不错了。后来伯母走后,母亲不好意思找人包粽子,不知什么时候也就学会了。一直都觉得包粽子是个技术活,粽叶拿在手里裹个圆锥形,再舀上糯米,用勺子轻轻压实,盖上粽叶,左手拇指和食指压住形成角,再把余出的粽叶折一边,右手拿稻草对角绑上,粽子就包好了。绑绳子也是技术活,绑的松了,蒸出来的粽子有水份稀的不好吃,绑的太紧了一不小心就会把粽叶给挤坏了。理论一套一套,只是这操作起来粽子就不听使唤了。这环节,反正我是年年学年年都不会。</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甜粽子,里面装满红豆花生赤豆的那种。又到一年端午,还是禁不住粽子的诱惑,总想着要是自己会,什么时候想吃了包上几个多方便。又买回来了糯米,粽叶,食材,继续我的包粽子训练。不知道是不是解锁了哪个脑细胞,居然给学会了。第一次包的不是很成功,浪费了好多的粽叶,红豆花生没配备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第二次再继续,好多了,虽然还是包的没有菱角,圆滚滚的,但总算是学会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小有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端午有人会把艾草或者桃枝插在门口,寓意辟邪。除了采艾草,还有采百草茶的习俗。老辈们说,制作百草茶的各种草,最好都在端午前采摘,端午后,天气越来越热,阳光开始毒辣,采来的草制作的百草茶效果较差。百草茶有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白头公,鱼腥草等等,采回来清洗切碎晒干,晒干后密封保存,等三伏天,天气炎热,抓一把煮一壶百草茶,清凉解渴消暑。</p><p class="ql-block"> 有句谚语说“农村无闲事,百草皆为药。”</p><p class="ql-block"> 端午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