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杂记十三

山川

<p class="ql-block">6月8日至9日,2024首届“你好!中国”中塞端午国际龙舟节在贝尔格莱德著名体育休闲胜地阿达岛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本届龙舟节由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联合塞尔维亚龙舟联盟、欧洲龙舟联盟和贝尔格莱德“一带一路”研究院共同举办。来自塞浦路斯、卡塔尔、阿联酋、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等5个国家的300多名选手参加龙舟比赛。以山东省文化馆副馆长王芹为团长的山东非遗代表团应邀参加龙舟节。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明、文化参赞汤达生亲临指导。</p> <p class="ql-block">本届中塞国际端午龙舟节同时又是第六届欧洲杯龙舟赛,别看这些龙舟队是代表各自国家来的,可单从队员年龄上看又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国家队”。队员年龄最大的是这位手持八卦图船桨的81岁白胡子老头,最小的是领奖台上那位被队友揽在怀里的13岁小女孩。</p> <p class="ql-block">参赛队员的职业也是五花八门。上面这位刚从赛场下来的黑衣女队员和开幕式上站在C位的白衣女士是同一个人,是欧洲龙舟联盟候任主席。她的前任即将赴任世界龙舟联盟主席,随后她将掌管欧洲龙舟联盟。本次比赛,她参加了她所在的塞浦路斯代表队所有场次的比赛,同时又代表组委会给她和她的队友们颁过三次奖,比赛之余还与山东筝派传承人合奏了一曲《渔舟唱晚》。</p> <p class="ql-block">本届龙舟节以“龙舟”为媒介,以“端午”为契机,以“你好中国·好客山东”为主题,结合非遗项目和旅游图片展示,深度开展文化旅游推介,完美实现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目标。来自山东多地的非遗传承人带来的剪纸、糖画、面塑、香囊制作、古筝演奏和韩家窑贝瓷器等非遗项目,加上当地华人华侨精心制作的粽子,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互动,场面热烈、精彩纷呈,成为本届龙舟赛最大新亮点。</p> <p class="ql-block">来自济南剪纸艺术研究院的非遗传承人王涛,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他的宽幅齐鲁名胜剪纸作品到过许多国家展出。他致力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普及,有很多年轻徒弟。这次龙舟节,又手把手带出众多洋徒弟。</p> <p class="ql-block">佩戴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诗经》记载有3000多年历史。来自青岛的香囊非遗传承人王亚利展台前特别热闹,各色人等围在一起跟着学做香囊。她还就地取材,在阿达岛上采来新鲜香料向众人讲解香囊的特殊功效。</p> <p class="ql-block">面塑,俗称“捏面人”,在中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济南面塑传承人刘香是山东省面塑学会会员、济南市面塑协会副会长。她带来的面塑作品有屈原、龙舟、粽子和七彩鹿等,件件作品惟妙惟肖,又恰好契合端午龙舟节主题。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为此专题对她作了采访报道。</p> <p class="ql-block">李莹是济南李氏糖画第三代传承人,自幼受前辈熏陶,学习制作糖画已有30多年。这种既可供观赏又能满足口福的特殊艺术品,本来是小朋友们的最爱,但这里的男女老少却都开排队欣赏品尝,忙得李莹老师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活动结束时间过了半个时辰了也收不了摊子。</p> <p class="ql-block">山东筝派具有独特艺术特色,是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来自山东省文化馆的年轻人陈天航是山东筝派传承人,兼任山东省艺术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他的《渔舟唱晚》《高山流水》,让本届龙舟节的中国韵味更加浓厚。一位塞浦路斯龙舟队员从“宫商角徵羽”开始,学了两个多钟头才满意而归。</p> <p class="ql-block">韩家窑贝瓷第五代传承人郭跃洁带来精美保健贝瓷餐让很多游客第一次知道“china”还有这等宝贝。当得知非遗展示不得销售展品的行规后,很多瓷器收藏者和经销商都感到很遗憾。看中了展台上几件瓷器的塞尔维亚龙舟联盟主席交流了半天仍是一脸的不解。不过,老郭在活动结束后还是被追着签了好几单买卖,这让他成为一行人中最得实惠的人。</p> <p class="ql-block">作为首届端午国际龙舟节,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把粽子漂洋过海带到几万里之外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当地的华人华侨们想到了这一点,泷鼎昇集团酒店员工们一大早就带来热气腾腾的粽子,让本届端午龙舟节的意义得以更加完美阐释。</p> <p class="ql-block">本届“你好!中国”中塞端午国际龙舟节是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文化月”系列活动之一,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塞尔维亚体育部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当地华人华侨高度关注热情参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近3000人参与活动。新华社和南通社、塞国家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全方位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