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杨彦杰</p> <p class="ql-block">诏安县城北关区域,端午节“跑贡王”活动主要涉及两座庙宇两位唐将:一座是真君庙,另一座是护济宫;真君庙后殿供奉沈世纪,而护济宫后殿供奉李伯瑶。</p><p class="ql-block">不过,在清朝初年这两座庙供奉的神明并没有沈、李两位。据康熙版巜诏安县志》载:真君庙也叫慈济宫,祀保生大帝吴真人;护济宫称灵佑宫,“在县城北,祀柔懿夫人”。而供奉沈、李二将的是沈李二公庙,“在县城东北隅白水营,祀唐将军裨将李伯瑶、沈世纪。元夕张灯,为诸庙冠。明天启间毁,后重兴”(按:沈李二公庙已无迹)。可见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修《县志》时,北关的真君庙、护济宫都没有供奉沈世纪和李伯瑶。至清朝中叶以后,情况才有了变化。据民国版《诏安县志》载:</p><p class="ql-block">真君庙,在北关外,即旧志慈济宫。前座祀吴真人,后座祀武德侯沈公世纪。未详建于何时,清乾隆二十年知县秦其煟重建。</p><p class="ql-block">吴真人即吴夲,民间亦称之为吴真君、保生大帝。祖庙在今天厦门的青礁和漳州的白礁,因此这座庙的主神是闽南人广为崇奉,生前专门给人治病的吴夲。直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建时才增加了后殿,沈世纪由此才被祀奉进来。</p> <p class="ql-block">又载:</p><p class="ql-block">护济宫,旧志名灵佑宫,在北门外。后座祀李伯瑶,前座祀教练夫人,即昭应侯许天正之姑母,有开漳功,旧志称柔懿夫人,误。</p><p class="ql-block">所谓的“柔懿夫人”是指陈元光的次女怀玉,主庙在西潭镇岑头村威惠庙。而这座护济宫的主神后来被确认为许天正的姑母教练夫人,李伯瑶也是扩建以后才增祀的。</p><p class="ql-block">沈世纪和李伯瑶据说是结拜兄弟。沈世纪作战勇猛,而李伯瑶是个儒将,会看风水。在诏安各庙的神像中,李伯瑶是文身,沈世纪经常有文、武两种。其中武身神像骑着高头大马,脸上戴着傩面具,很是凶猛。当地流传的故事说:</p><p class="ql-block">沈世纪本来很英俊。有一次去攻打鹅仔寨,女寨主想招他为亲,还险些把他生擒了。后来沈世纪就戴上像“小鬼壳”一样的假面具,经过几年的反复较量,最终才把鹅仔寨攻下来,活捉了女寨主。可是后来他去朝廷觐见皇帝时,竟然忘记把假面具摘下来。皇帝见他戴着鬼脸取得胜利,不禁一笑。这一笑,假面具就再也取不下来了。因此,在六部将中,只有沈世纪有这副装扮。</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往往成为普通百姓诠释历史的工具。真正的沈世纪是否有傩面已无从查考。而这个戴着凶猛面具的“唐朝英雄”由于他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因此被普通百姓认为是现实生活中驱邪赶鬼最有力的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诏安县城北关的“跑贡王”,其实就是每年端午节当地居民以二位王公:沈世纪、李伯瑶为中心的绕境巡安活动,其缘起与六部将觐谒陈元光的仪式有关………</p><p class="ql-block">北关“跑贡王”从清朝乾隆以后已经完全演变成社区的游神驱瘟仪式。带有官方伦理色彩的“贡王”没有了,民间文化传统占据主导地位。如今,这个源于历史的活动还在历史中延续。人们把“跑贡王”看成一种文化传统,它是习俗的,也是生活的,而且活动的范围也在扩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现在巡游的路线除了原来规定的社区之外,还包括木瓜路、玉良路等一大片新社区。当地人解释说,这些新区的居民都是原来住在北关搬出去的。传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随着城市的扩展,外迁的居民也把这个祭祀圈扩大了。现代化的生活并没有使传统消失,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现代因素。</p> <p class="ql-block">注:文章源自《闽客交界的诏安》一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