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摄影/制作:南飞霜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美篇号:2246675</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行程时间:2023/09</b></p> 承接上篇……<div><br></div><div>下个目的地:孜珠寺。边坝-桑多乡-丁青县,山路行程80公里。</div><div><br><div>D8:离开边坝这个美丽令人难忘得小镇时,我们遇到了道路施工和断路的实际问题,导航给出的绕行路线让人晕倒。原本只要七、八十公里的路却要走出三百多公里。</div></div> <p class="ql-block">最后断然决定还是走乡道。所幸的是山路虽窄,还有少量山体滑坡,最窄的地方只能允许一辆车通过,另一侧就是悬崖,没有退路,赶上没有降雨,阳光明媚,最后还是有惊无险地通过了80公里险恶的山路到达丁青县孜珠寺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p><p class="ql-block">孜珠寺位于丁青县沙贡乡境内的孜珠山上。名副其实地被称作隐藏在国道G317旁的天空之城,一个绝对缺氧但不缺信仰的地方。这里异峰突起,挺拔险峻,怪石嶙峋,禅祠叠叠。</p> 寺庙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成为研究藏族古老雍仲苯教的重要场所。从山脚下到山顶11公里碎石路,需要经过43个回头弯,沿Z字型陡峭的盘山路一路颠簸才可到达。海拔落差1500米,路面崎岖陡峭堪比丙察察。 <p class="ql-block">孜珠寺是一座建在山崖上的巨大寺庙。经典记载:孜珠寺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孜珠”意为“六座山峰”,象征观音菩萨用慈悲和智慧度化所有六道众生,帮助他们从烦恼中走向解脱之路。代表着六度万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以及对众生的贪婪、愚痴、嗔怒、傲慢、嫉妒、邪见的对治之道。</p> <p class="ql-block">苯教有四大神山之说,主要有阿里的冈底斯山、林芝的苯日神山,昌都的孜珠山、德钦的梅里雪山。这里的六座山峰上,到处是大殿、经堂、僧舍,繁盛时期僧人多达二、三千人。</p> <p class="ql-block">佛祖辛绕弥沃在弘扬佛法时,曾在孜珠山传法,给予巨大的加持。并且授记,今后孜珠山会对苯教佛法的发展和传播有着深远的影响,会有许多利益众生的大成就者出现。此后历代在神山修行者中涌现出了80位大成就者,并留下了他们的珍贵遗迹。</p> <p class="ql-block">如有辛美祖普、东炯大师、占巴南喀大师、才旺仁曾大师、罗丹尼布大师、桑杰林巴大师等,以及他们和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山洞,并在石壁上留下了手印和脚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的僧舍,层层叠叠依山而建,浑然一个与世隔绝的藏传佛教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孜珠山的圣迹比比皆是,岩壁和洞穴里自显的佛像、坛城、真言,令人目不暇接,它将如此丰富的本教宝藏集于一山。同时孜珠山也有代表六道轮回的绕山隧道,许多藏民虔诚的不远千里来此转山朝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高的山崖上,天门左侧有僧人修行的山洞。后来修建的小小的僧舍是人们为纪念苯教的活佛占巴南喀在此修行过而建。天门右侧是占巴南喀的大儿子次旺仁增修炼的一个洞穴和二儿子莲花生修行的地方。目前也修起了小房子以示纪念。可见修行的僧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条件的艰辛。这里离城市最远确离天空最近。</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地处险峻高山,远离世俗社会,使其一直保持着纯净的修法氛围。三千年来,无论灾荒、法难、战争还是动乱,虽然孜珠寺会受到干扰甚至遭到拆毁,但佛法的火种始终能在这里薪传不灭;许多苯教佛法的经典、仪轨只在孜珠寺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和继承,例如每十二年演出一次的盛大神舞——《极乐与地狱》。</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弘扬显宗、密宗、大圆满等圆融无二的佛法,拥有着完整无漏的大圆满传承系统。宣扬去恶从善、因果报应、轮回痛苦和涅槃快乐等基本教理,主张广学博闻与实践修习并举,尤其注重修炼大圆满密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海拔4800米的高山上建造出如此气势磅礴的建筑,可见藏传佛教在藏民心中的地位之高。站在此处放眼望去,寺庙就像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所有来的这里的人走向她。</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被藏民称作圣洁的佛学院,教民们也为能到这里修行而感到无上荣光。</p> <p class="ql-block">可见自然条件极为的艰苦。僧人们是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在此抛开杂念妄想,潜心修炼本教的佛法。照片中稍大些的长方形的红色建筑是佛学院。</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有200多个僧人,寺庙为他们开办了内明、辩论、禅定3所学校,僧人在孜珠寺从内明开始修学到禅定,要把本教现有甘珠尔(祖师敦巴辛绕口述的本教知识)187部显宗、密宗、大圆满经典学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中有个空洞的山峰是孜珠山的第三峰,据说是大鹏鸟穿山飞过时留下的空洞,也有说是格萨尔王的🗡曾穿过此洞形成了天门。</p> <p class="ql-block">孜珠寺的苯教禅院可系统地讲述苯教经典、传授包括神秘而古老的本教无上瑜珈等各种修习方法。该寺还存有一种古老的本教神舞。全藏地区,唯有孜珠寺保留和可以重现此舞的原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地处高山之上,我们人类显得更加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身临其境,感悟佛教对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明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透过天门,俯瞰寺庙的层层僧舍。</p> <p class="ql-block">到达孜珠寺的过程,就像修行之路的艰辛历程,体验过身体在地狱中的煎熬,当眼前突然出现绝美画卷内心充满无比欣慰时,顿觉一切都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过天门可窥见藏东丹霞之红。天空之厕的第一视角也是这里。脚下的道路就是G317。</p> D9:丁青县-类乌齐-昌都市,国道G317-国道G214,行程231公里。 <p class="ql-block">走到了孜珠寺的背面,也就是我们在天门上能看到的丹霞红的国道G317路旁。那曲折蜿蜒的山和6座刀削般的山峰,如同跨越人世间的六道轮回,真实地展现藏地佛教信仰的力量。</p> 无限风光 大地之色 秋天的晒草 游牧民的歇脚之所 无不体现着大自然的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昌都市(Qamdo)隶属西藏自治区,古称“康”或“客木”,别称康巴、藏东明珠,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p> 唐代,昌都市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 昌都地处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雪域之门”的盛誉。<div><br></div><div>这座”解放桥“就是为纪念1950解放军进军昌都、解放西藏而建,是全面解放西藏的象征。</div> 昌都老街上人来人往。 足见昌都并不亚于内地的许多大城市。 午后阳光把茶马广场照得通亮。 格萨尔王的雕像。 格萨尔王的雕像总是骑马的。 阳光是这里常见的福利。广场的地面已被太阳照亮。 茶马广场上体会今天藏民的安逸、平静、慢节奏的生活。 强巴林寺<div>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内的昂曲和扎曲两水交汇处,它巍峨地依附在横断山脉之之下,耸立在古冰河切割而成的红壤层上。</div> 该寺是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 1444年创建的。 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对该寺的起名为昌都强巴林寺。 强巴林寺与内地王朝的关系历来极为密切。从清朝康熙帝开始,该寺主要活佛受历代皇帝的册封。寺内保存有康熙58年5月颁发给帕巴拉活佛的铜印。 乾隆56年,乾隆帝为昌都寺书赠“祝厘寺”的匾额。昌都强巴林寺有五大活佛世系,十二个扎仓,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并辖周围小寺70座。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为该寺第一大活佛,现已转世至11世。 该寺主要建筑保存完好,经堂内塑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的唐卡画,可以说是汇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代表了昌都一带的最高水平。 这座寺庙,建立于明朝年间,是宗喀巴改革西藏佛教以后,他的弟子所建立的。按格鲁教派规定,昌都寺可拥有僧人二千五百人。 传说格鲁派宗师宗喀巴16岁时由青海到拉萨学经途中,路过这两水交汇的秀美之地时预言这里将是弘扬佛法之地。后在1444年由宗喀巴的晚年弟子西饶桑布在此历时八年建成。 <div>建寺时西饶桑布在一千户家去讲经化缘,该千户就将自己家的草场奉献了出来作建寺之址。据说寺庙五大扎仓之一的桑堆扎仓的位置,就是当年千户搭牦牛帐篷的地方。<br></div> 宗喀巴1373年入藏途经昌都时曾预言,将来在此地定能兴寺弘佛。后来到公元1437年(明英宗正统二年)宗喀巴的弟子西绕桑布在这昂曲和杂曲两水间雄鹰落地式的岩岛上倡建寺庙,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对该寺起名为昌都强巴林寺。 D11:昌都-邦达-怒江72拐-八宿县<div>国道G317、国道G214转国道G318。</div> 路过海拔最高的机场:邦达机场。海拔4300米,比拉萨机场的海拔还要高,不建议第一次来西藏旅游的朋友飞机降落邦达机场。身体适应高原环境过程要慢慢来。 国道G318沿途的无限风光。 <p class="ql-block">怒江72拐,终于品尝到了国道G318的堵车的特有滋味。</p> 这是在高原地区看到的上千年的核桃树 巨大的树冠,粗壮的树干讲述着高原上成长的力量 雨过天晴遇见彩虹。预示着又是个好天气。西藏总是给人无尽的美景。我们距离墨脱越来越近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谢观看!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