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端午节最初的认知,就是我能吃到粽子。</p><p class="ql-block">老家的粽子以软小米和红枣为馅,粽叶外包,马连草捆绑,状似牛头,上宽下尖,网络里称之为牛角粽子。端午节前一天下午包好粽子,晚上装锅加水,小火慢炖两个小时左右,关火,不揭盖,继续焖,次日即是端午节,焖煮了一晚上的粽子温热正好,剥了吃,粽叶清香,米软糯,枣甘甜。</p> <p class="ql-block">我国是个传统农业国家,农民种庄稼要“靠天吃饭”,天文历法显得尤为重要。商代已有了早期的天文学,其时甲骨文中已有鸟星、火星等星名,测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秋时期,已有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春秋后期秦越人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兼通内、妇、五官、小儿等科,民间誉为“神医扁鹊”。战国时期,总结了我国几千年医学实践丰富经验的《黄帝内经》横空出世。</p> <p class="ql-block">“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乌角黍。” “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纪元通用天干地支。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谓端午。 </p><p class="ql-block">端午节在立夏之后,夏至之前。此时,天气逐渐炎热,自然界热毒外邪易侵犯人体脾胃,热极扰神。小米具有补脾胃、补肾养心安神功效,大枣补益脾胃、益气生津,竹叶利尿清心,粽子实在是端午节食药共益的时令美味。古人啊,你们怎就这么会吃呢?过犹不及,任何美味,过量了就有损健康,故不可贪食。</p><p class="ql-block">至于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大概是一种以讹传讹的传说。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芈姓(一作嬭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一说屈氏的来源是西周前期的楚国人屈紃)。 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屈原被流放,楚国又被秦破,本来就心情不好。端午节这天,屈子本想吃完粽子写文章记录一下心中的烦闷和不爽,不承想妻子数落他既当不上官,又挣不来钱,更可恨的是,还不做家务活!光写文章能填饱肚子了?罢!罢!罢!不活了,于是屈原就跳了汨罗江。史传留名当属不易,以个人名义创立传统节日,大概难于上青天。但也有例外,比如老家在清明节蒸“子锤”花馍,与介子推救晋文公重耳的传说有关,“子锤”与“子推”是不是口传口误,我没有深究。</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前后,漫步田野,气味最浓烈的草本植物当属艾草。艾草是一种颇为神奇的植物。古时候行军打仗,必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中的“草”中,必有大量的艾草。相传,在茫茫荒原找不到水源时,燃一堆艾草,以此为圆心,半径数十米范围内,看到附近冒艾烟地面,朝下挖掘,就能挖出水来,找到水源。水湿痰饮病理性产物,使病人苦不堪言,可能采用艾草灸这一独特功效予以治疗,不得不为古人探寻自然奥秘叹为观止,敬畏,膜拜!</p><p class="ql-block">老家至今仍有端午早晨拔艾草的习俗。小的时候,爷爷、父亲一大早就出去拔艾,早上开门,就可以看见门缝或窗台有一束新鲜的艾草,散发着浓郁的艾草香味。夏天里,毒蚊虫似乎也开始躁动不安了,蚊子、苍蝇、蝎子、壁虎、蛇都活跃了起来,艾草插别门缝是不是具有特殊的驱邪功能,只是我的一种好奇的猜想。传统剧目《白蛇传》中有这样的情节:法海为了让白娘子现白蛇本相,嘱许仙在端午节让白娘子饮雄黄酒,果然白娘子酒后现了原形,许仙昏厥,引出了后续白娘子盗仙草、水漫金山、火烧雷峰塔的精彩折子。大概佩香囊、小孩腕缠五色花绳、端午饮用雄黄酒都与辟邪有关吧?采回来的艾草,也可以编成麻花辫状,阴干,盛夏燃艾驱蚊;或取艾叶晾干,制作艾灸绒条;或将阴干的艾叶细细揉搓,做成极细的艾绒,火镰敲击牛筋石(拳头大小泛白的鹅卵石)迸发的火花落在艾绒上,这就是取火种的好办法。</p> <p class="ql-block">喜爱传统习俗,只要有条件,我尽量动手感受其中的魅力。周末在农贸市场里采买了糯米、红枣、粽叶和马连草,淘米,浸泡,洗枣,煮粽叶、马连草(增其韧性,否则易折裂),准备妥当,井井有条。编筒,装米,安枣,封口,绑扎,因是第一次尝试独立完成包粽子,难免形状七扭八歪的,并不丧气,相信来年包粽子必有进步。面对亲力亲为的劳动成果,多多少少也有点成就感,我想,这大概就是动手劳作的乐趣吧。</p><p class="ql-block">怀念端午节前后故乡的味道。这个时候,故乡的桑葚熟了杏黄了吧?很自然的就能想起小时候呼朋引伴采摘桑葚,口和手染成紫色,吃相颇为难看,很是滑稽。老家的苦仁杏,习惯称作羊粪珠杏,颗粒不大,产量高。食杏肉,杏核晾干取仁,应该就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苦杏仁了,去皮尖(有毒)可入药。也可碾成细粒,油锅里炸香,是煮南瓜、炒南瓜经典的调味品之一。</p><p class="ql-block">愿大家端午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