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之虚

<p class="ql-block">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中国道教文化里,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是中国古神话中的神山,道教奉为神仙所居的仙山。</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中对昆仑山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大多记述都带有神奇的色彩。如说它是“天帝的下都”,方圆八百里,高七万尺。又说这里有西王母的瑶池,到处长着结有珍珠和美玉的仙树。“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丘,故称西王母。《山海经·大荒西经》:“西王母穴处昆仑之丘”。千百年来,有关昆仑山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和难解之迷,吸引着国内外道教弟子、游人前来朝拜、修炼、登山、考察。传说古时这里是道教昆仑派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的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为道教正神,在道教中地位极高,与东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为:“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昆仑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断。至金元,盛极一时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同他的七弟子把这里选为创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遗迹。</p> <p class="ql-block">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同时也是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风姓,燧人氏之子。 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后与太昊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p> <p class="ql-block">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文选 王延寿》曰:“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后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普》曰:“华胥生男子为伏羲,生女子为女娲。”</p> <p class="ql-block">《周易》,书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生两仪”,太极指的是宇宙世界的源头,两仪从哲学角度上说是阴阳两仪,从神话角度上说是伏羲、女娲二神。“两仪生四象”,关于“四象”,有金木水火说,亦有东西南北说,但从创世神话角度看,应指的是伏羲女娲生育的四个儿子,即春夏秋冬四时之神。“四象生八卦”,八卦分别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以八种简单而寓意深刻的符号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或自然力。八种自然力量协调和谐地发生作用,于是阴阳消长,万物生息。</p> <p class="ql-block">伏羲峰</p> <p class="ql-block">女娲洞</p> <p class="ql-block">女娲补天</p> <p class="ql-block">神鳌</p> <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p> <p class="ql-block">昆仑谷</p> <p class="ql-block">云海翻腾</p> <p class="ql-block">黄帝坐像</p> <p class="ql-block">神龟负图</p> <p class="ql-block">伏羲观天</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女娲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