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小时候在西新街,节前一周左右各家各户都是繁忙中带着热闹的。几乎每家这期间都早已备好糯米,菜场买好粽叶,提前几天不少邻居间都已经安排好时间和日子相互帮忙包粽子。糯米记得是要淘洗好湿湿的放一两天的,但时间不能长,这个季节时间放长了会发酸变质的。湿而吸水涨开的糯米好包好煮。西新街邻居江苏籍居多,母亲亦是江苏泰兴长江边长大的,故周围邻居包粽子都是用芦苇叶包粽子。粽叶裹好糯米压紧后,用专用的铜针,拿最后一张裹贴边的粽叶裹紧粽子,并将尾端穿进针眼,带叶尾穿过粽体包紧,而不用草或线绳扎。粽叶买来先要选好清水洗、浸泡,然后用大铝锅或铁锅烧热水,一批一批烫过。那样粽叶就会变得更有柔性,包前剪粽叶头和包的时候,就不易剪刀一剪粽叶硬头就开裂,包时弯折也不易裂开损坏报废。</p> <p class="ql-block"> 前天和昨天中午都在一家本帮菜馆与同学、家人聚会吃饭。一进门迎面就是一排排堆砌着的粽子礼盒,门边菜品展位旁有一个转角处,两位中年女士穿着农家服,麻利不停地包着上海本地人用箬叶包、稻草扎的大肉粽。</p><p class="ql-block"> 端午都会吃粽子。只是母亲走后,家里不再有吃母亲包的粽子,而是家中会多几个漂亮的粽子包装纸盒或竹篮。看到饭店包粽子人的身影,会想起母亲以及邻居包粽子忙碌热闹的情景,想起母亲到处帮邻居一起包粽子的样子,想起孩童时代西新街那时棚户区,到处都可见各人家家里放着糯米和粽叶的各种大木桶、大铝锅、大搪瓷面盆,窗口冒出大锅煮粽子的蒸汽和飘出的粽叶粽子混合的香气。那种市井烟火气和人气,早已经荡然无存于自己如今的端午节。过去孩童时代的穷日子,有着如今富日子没有的,对好日子的渴望,对食物的珍惜,对亲情人情的朴实坦荡,市井里的嫌贫爱富,没有如今这般的世侩和势利到没有人情、不讲廉耻。</p> <p class="ql-block"> 也许老了,当下没有什么可以骄傲,于是只有无人在意的过去还可以引以为傲?</p><p class="ql-block"> 今日“端午节”当然吃了粽子。尽管嘴上没有吃出母亲包的粽子的味道,但是心中满是母亲包的粽子的味道,内心满是快乐的滋味。思念起母亲。那应是母亲依然还在借天地时节在关爱和告诫自己的孩子惜食惜时吧!</p><p class="ql-block"> 祝愿天下人:端午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