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关中四大关塞

有鱼

<p class="ql-block">去年秋天曾自驾汉中,从那以后就一直计划要去一次关中。</p><p class="ql-block">关中,位于陕西中部,一般是按照四个关塞来划定其范围的:东函谷关(东汉后被潼关代替)、西大散关、南武关和北萧关。这四大关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见证了千年的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回望历史,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也就能了解关中八百里秦川。</p> <p class="ql-block">从北京独自出发,经山西、河南、陕西,直至宁夏固原返回。这次不自驾,打算靠火车、长途汽车、公交车和出租车拼车、打车来探访四关,虽然麻烦点,但可以行走得更自由更深入。</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山西运城。</p><p class="ql-block">顺道经过不能错过,运城简直是个宝藏城市。一下飞机就看见运城响亮的口号,真是牛气冲天独一份:国宝第一市 天下好运城。</p> <p class="ql-block">运城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2处,仅次于北京,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看这张地图,各县的国宝,像满天星辰叫人目不暇接。因为是路过,这次仅去了芮城县、永济县和万荣县。</p> <p class="ql-block">运城是关公故里,关公出生于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村里建有关公家庙;运城解(hai)州镇建有关公祖庙。关公祖庙始建于陈隋之际,后历代王朝均有修缮扩建,关公被后世奉为武圣关公。</p> <p class="ql-block">运城古称“河东”,意指黄河之东,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运城的盐池,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的死海”,盐分含量极高,是珍贵的自然奇观。如今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著名的七彩盐湖现在已退盐还湖,转型改产,祝愿盐湖焕发新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运城芮城县永乐宫。</p><p class="ql-block">永乐宫建于元代,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尤其是它的元代壁画,有1000平米之大,有工笔重彩人物和工笔山水连环画等多种风格的作品,是世界现存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p><p class="ql-block">永乐宫的建筑内部和壁画都是禁止拍照的,这是运城博物馆里展出的临摹画的局部。</p> <p class="ql-block">运城市万荣县东岳庙。</p><p class="ql-block">东岳庙内的飞云楼,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为元明风格建筑,高23.19米,全楼斗拱密布,玲珑精巧,与应县木塔并称为“南楼北塔”。</p> <p class="ql-block">飞云楼体量虽然不大,但有四层屋檐、12个三角形屋顶侧面、32个屋角,楼木面不髹漆,通体显现木材本色。看到它一个个如飞鸟翅膀般飞檐,难怪当地有民谚说:“万荣有个解店楼,半截插在天里头”!</p> <p class="ql-block">运城万荣县后土祠。</p><p class="ql-block">后土祠位于万荣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看到它的圆形屋顶,让人联想到与它像似的北京天坛圆顶,它是天坛之源。</p> <p class="ql-block">由于黄河改道,后土祠也几次重建。尽管和唐宋时期相比,现存的后土祠规模要逊色不少,但仍不失为一处庞大而辉煌的古代祠庙建筑群。尤其是这座秋风楼,因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刻而得名的楼宇,古朴精美,巍峨劲秀,实在是古建筑中罕见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运城市永济市鹳雀楼。</p><p class="ql-block">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当时为了镇守蒲州,在蒲州西面的黄河东岸建造了一座戍楼,作军事瞭望之用,这便是后来的鹳雀楼。在金代(1222年)遭大火焚毁,现在的楼是1997年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鹳雀是黄河流域的一种嘴尖腿长,毛色灰白的鸟,它们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上,成为鹳雀楼名称来源。</span></p><p class="ql-block">“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p><p class="ql-block">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p class="ql-block">诗人王之涣登楼远眺,触景生情,挥笔赋诗,千古绝唱造就了千古一楼。</p> <p class="ql-block">黄河古渡风陵渡。</p><p class="ql-block">“风陵渡口初相遇,一遇杨过误终生”。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赋予这个古渡口多么浪漫与凄楚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风陵渡并非金老先生杜撰的,它位于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黄河在这里拐了个九十度的弯。风陵渡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遥遥相望,与陕西的潼关隔江相望,是晋陕豫三省的交通要塞。</p> <p class="ql-block">潼关曾演绎过多少历史大剧?不说黄帝与蚩尤之战,不说秦晋河曲之战,不说康熙帝渡风陵意气风发,不说老慈禧过风陵仓皇逃难!单说抗战八年军民坚守潼关从未退后一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p> <p class="ql-block">风陵渡不远处还有个浦津渡,据考自秦代就已在此处修建浮桥,唐代改木桩为铁牛,并加固铁链。后因黄河改道,铁牛被埋入河滩,近期才发掘出土了唐开元大铁牛等铁器群。</p> <p class="ql-block">河南陕州地坑院。</p><p class="ql-block">陕州属于三门峡市,陕州以西为陕西。这里的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这种特殊的窑洞式民居,非常神奇有趣!</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虢国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是建立在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古称陕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初年,这里就是虢国的都城。这些青铜重器,都代表着虢国的国力,显示着周风虢韵;美玉灼灼、奇珍熠熠,神奇的小国,璀璨的历史,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关中四关之东关—函谷关</p><p class="ql-block">函谷关位于三门峡市灵宝市的王垛村,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战国时,秦惠文王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因此它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p> <p class="ql-block">这是函谷关的复原模型(网照),可以看出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地理位置。民间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为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函谷关,是一个风景如画、面积颇大的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正好又赶上河南黄河旅游节,三门峡所有公园免票,所以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天上还有“飞人”助兴。</p> <p class="ql-block">老子像高28米,重60吨,为紫铜锻造贴金,所用黄金33公斤,总投资2588万元。真可谓“老子天下第一”。</p><p class="ql-block">记得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子石像,它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山石上雕刻而成,更显得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它是我国现存体积最大,雕刻技艺最绝,年代最久远的老子石刻造像,感觉更应被尊为“老子天下第一”。</p> <p class="ql-block">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所撰写的《道德经》,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也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p><p class="ql-block">我们念着老子的名言前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太初宫。传说函谷关关令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关,行以师礼,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便在此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史载,太初宫始建于西周,现存太初宫主殿建于唐以前,元、明、清均有修葺。</p> <p class="ql-block">太初宫内老子像,老子握笔的手很大,似乎超出比例。看我疑惑,宫中道长指点与我:这是为突出老子用心撰写《道德经》,而特意将手放大的。</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原关楼已不存在,这是新修建的复古建筑。东门关楼呈凹型,坐西向东,控制入关的要道。关楼为双门双楼三层建筑,楼顶各饰丹凤一只,所以又叫“丹凤楼”。</p><p class="ql-block">关楼前宽阔的广场上,每天都上演仿古歌舞。</p> <p class="ql-block">据传,老子五十六岁那年辞官不做,告老还家。一天他骑上青牛,离别家乡,一直往西,准备到秦国讲学。青牛成为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的象征,而函谷关则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地点。</p> <p class="ql-block">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多少狼烟烽火,这里始终是进入关中的重要通道,是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战争风烟已经散尽,如今景区建设成气派宽的敞休闲娱乐场所。也许是我走错了方向,不应该从景区正门进入,应跟随老子的青牛,从崤函古道走吊桥进关楼,或许能找到些许雄关要塞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关中四关之南关—武关。</p><p class="ql-block">沿着黄河一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从函谷关到武关,交通不便,没有公交长途车辆,只得在三门峡灵宝租车,沿着黄河向小秦岭山脉,也是华山山脉向东延伸的部分翻山越岭,进入陕西。</p> <p class="ql-block">在灵宝老城吃了当地的酸苦哩汤和肉夹馍,味道不同于以前喝过的胡辣汤,味道不错,别有一番滋味。</p> <p class="ql-block">这山里的土地面积不大,但沿途有河、水库,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庄稼长势良好。</p> <p class="ql-block">山高林密,夕阳下农人在劳作。山里的空气清新,真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竟然看到不少野鸡在田里啄食。</p> <p class="ql-block">司机小伙子十分贪玩,他把车交给媳妇开,自己打起了野鸡。野鸡也是野生保护动物,好在他的技术不行,顶多是帮着农民轰一轰野鸡罢了。</p> <p class="ql-block">武关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我们赶到时天已黑了。</p> <p class="ql-block">村口武关标识清晰,路修得也不错。可是按照这条路往前走,前面的路却断了,并没有看到武关。</p> <p class="ql-block">往村里走去,只看到一块2013年立的石碑,记载了武关要维护重修。</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块陕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关遗址的石碑,这是1992年立的,碑后面能看到夯土堆。</p> <p class="ql-block">这是高高隆起的夯土墙,用砖块砌起了护栏。</p> <p class="ql-block">村里很安静,几乎看不到人,房屋也破旧了。</p> <p class="ql-block">网上的照片起了误导作用。</p><p class="ql-block">这是公路隧道,看上去很像武关的老城关。</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网图,也不知是谁画的效果图。武关,并没有修建城关,也许就只有两块石碑与一堆夯土了。</p> <p class="ql-block">关中四关之西关—大散关。</p><p class="ql-block">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清姜河岸,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自古为“川陕咽喉”。</p> <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散关是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到得很早,守门大爷提前为我开了门。尽管大散关的大门紧挨着公路,但城关在山顶上,还要登上许多台阶。</p> <p class="ql-block">真是置身于崇山峻岭中,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苍松翠柏环绕,大散关空无一人,只有鸟儿们在为早行者歌唱。</p> <p class="ql-block">台阶湿滑,护栏的铁链生锈,关楼不好爬。不过也正是这样的大山,正是这样陡峭的山路,才能感受到大散关的雄关巍峨。</p> <p class="ql-block">“早岁那知世事艰,</p><p class="ql-block">中原北望气如山。</p><p class="ql-block">楼船夜雪瓜洲渡,</p><p class="ql-block">铁马秋风大散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已是62岁的陆游所作。那时他闲居家中,山河破碎,报国无门,不由悲愤满腔!回忆起戎马一生,只能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p> <p class="ql-block">山河无言,山河有感!诗人的胸怀和那铁马秋风大散关,被我们后世代代牢记,传唱至今!</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陈仓古道,今已建起了高速公路和宝成铁路。呼啸的火车穿山而过,群山回响。</p><p class="ql-block">今夕何夕,换了人间!</p> <p class="ql-block">站在关楼的小窗前,看着太阳把群山一点一点唤醒,秦岭的风光无限好!</p> <p class="ql-block">纵目远眺,大散关给了我无尽遐想。古大散关的关楼早已不复存在,但新修的关塞依然巍峨陡峭。群山叠嶂,古木蓊郁,两侧的山峰像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p><p class="ql-block">好一个铁马秋风大散关!</p> <p class="ql-block">宝鸡—又是一个宝藏城市。</p><p class="ql-block">原感觉城市名称有些俗,谁知竟是当年唐玄宗马嵬坡缢死杨贵妃,行至山顶无路可逃,是两只山鸡引路逃出困境。从此便取宝地神鸡之意,将陈仓更名宝鸡。</p><p class="ql-block">宝鸡竟有个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不愧是青铜器故乡!</p> <p class="ql-block">最著名的当然数何尊。</p><p class="ql-block">何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p> <p class="ql-block">何尊由专馆特别展出。一个城市,哪怕仅此独一份,也必定能牛出圈!</p> <p class="ql-block">但还有那么多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这是逨盘,西周青铜器,中国第一盘。盘内底铸铭文21行,约360字,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王(周文王至周宣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几个都是青铜器的局部,实在是太精美了,透着一股子灵气!</p> <p class="ql-block">宝鸡市还有个周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周原博物馆是在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专题性博物馆。位于扶风、岐山二县交界的京当等村,是先周居民的生活栖居地。这里出土了五万余件青铜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国宝,都是出自这里。</p> <p class="ql-block">岐山周公庙。</p><p class="ql-block">岐山周公庙,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地处城西的凤凰山南麓。《诗经》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意思是蜿蜒弯曲的山阿, 旋风从南来飘过。周公旦晚年归隐于卷阿,逝世后即建祠祭祀,周公庙由此而始,是存世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庙,后世历代都有修缮扩建。</p><p class="ql-block">周公殿始建于唐。</p> <p class="ql-block">这是八卦亭与周公像。</p><p class="ql-block">八卦亭为清代建筑,呈平面正方形,重檐阁亭,中顶悬挂八根,连为八角形,彩绘藻顶,装饰精美,为纪念周公将文王64卦演绎成384爻,并作爻辞而建。</p> <p class="ql-block">为寻找关中四关之最后一关萧关,从陕西到宁夏固原。</p><p class="ql-block">固原须弥山石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固原须弥山石窟,位于六盘山北垂须弥山上,现存洞窟162座,始凿于北魏,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规模营及修葺重妆,是古代固原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中国十大石窟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佛楼大佛造像。</p><p class="ql-block">大佛仪态端庄而安详,身披袈裟,头梳螺髻;双耳垂肩,神情庄重。为唐代武则天时期开凿。这尊大佛造像虽是砂崖雕凿,但造型和雕凿的刀法却给人以泥塑一样的温柔,是全国大型石窟造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第51窟内七尊6米高的北周坐佛,姿态优美,面容安详,雕刻精美,规模宏大。</p> <p class="ql-block">猛一回头,只见这几尊高大的坐佛,正被窟外一束阳光照射着,发出美丽的光泽,突然领悟,这就是被众专家赞誉的“须弥之光”。</p> <p class="ql-block">这是被我誉为的最美北周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关中四关之北关—萧关。</p><p class="ql-block">萧关位于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因此,萧关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屏护关中西北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萧关是关中抗击西北游牧民族进犯的前哨。汉武帝时,国力增强,重视北边国防。汉武帝曾两次出萧关,巡视西北边境,耀兵塞上,威慑匈奴。北宋时,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称雄西北。在宋夏之间近百年的对抗中,萧关一带为双方对峙前沿。</p><p class="ql-block">新建的城墙还能看见当年的夯土墙。</p> <p class="ql-block">战国秦长城由西而东,横跨环江,越过萧关故道,沿河设塞,筑城建关。建在此交叉点上的萧关,是在长城上建的关口,是长城史上最早的关口之一,战略位置极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萧关不是一个独立的关塞,它与秦长城的战略地位是密切相关的。秦长城以及沿长城修筑的城镇堡寨,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另外,三大烽燧筑在萧关的制高点上,既可遥相呼应,又能高下纵横,形成立体防御体系。其设计之精心,布局之巧妙,令世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这是瓦亭古城遗址,是当年立体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处在这一防御地带上的瓦亭,是萧关的重要屏障。</p> <p class="ql-block">在文人墨客描写萧关的诗句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王维莫属:“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蓬侯骑,都户在燕然。”</p><p class="ql-block">今天站在萧关城楼上,蜿蜒巍峨的六盘山就在眼前。我们这一代,恐怕更熟悉的还是“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样的豪迈诗句。</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萧关,在原址上修缮一新:既保留了原汁原味(旧城墙的夯土层)又有新的扩充(楼台亭阁),干净整洁,小而紧凑。但是景区大门紧闭,幸亏从网上看到可以从旁边小门进出。无守门人,无游客,可以把行李随意放着,放心去爬城楼。</p> <p class="ql-block">至此,寻找关中四大关塞已全部完成,关于关中大致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作用,以及它们前世今生的故事,有了大体的了解。</p><p class="ql-block">只是来不及再走一下关中主要城市,比如咸阳、渭南、铜川以及许多古老的县城,来不及去感受一下那里的市井生活与烟火气,欣赏一下那极具震撼力的秦腔和老腔。这些都等下回吧。</p> <p class="ql-block">遥远的固原,竟有飞机飞北京,交通十分便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