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艾叶香

万水千山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艾叶青青香端午</b></p><p class="ql-block"> 临近端午节的菜市场早市格外繁忙。摊位上除了平时的菜蔬,还摆了不少艾叶和蒿草。商家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时节,这些应时的物品,瞬间热闹了早市。一个个提着购物袋从菜市场走出来的人,手里都举着艾叶与蒿草。满大街便散发着端午节特有的清香。</p> <p class="ql-block">  端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挂在胸前红红的鸡蛋。那时候买不到红棉线,母亲便用红苋菜的的汁水染红白棉线,再编织装鸡蛋的网袋。有的条件好的家庭用五色线编织的网袋,更是令人羡慕。端午节,母亲将煮熟的鸡蛋用红苋菜染红之后,再用网袋装着,挂在我们兄弟姊妹胸前,以求孩子平安健康。而孩子们则用这网袋里的鸡蛋去“打架”,比一比谁的鸡蛋“硬”。于是,一群胸前挂着鸡蛋的孩子便聚在一起,你碰我一下,我砸你一下。那时候,把这个称为“蛋打架”。把对方的鸡蛋砸破了,便是赢了。赢了的人高兴的不得了,向其他人一路炫耀着自己的鸡蛋如何厉害。而输了的,则低头久久看着被砸破的鸡蛋,偷偷流泪。那时母亲有交待,胸前的鸡蛋切记不能弄破,也不能吃。所以,鸡蛋被别人打破了,生怕挨骂,都不敢回家向妈妈说。于是,胸前的鸡蛋一直挂在胸前,直到网袋破了,也不敢吃。</p> <p class="ql-block">  捂大蒜,是故乡端午节的一个习俗。具体的原因,大概与驱虫避邪有关。从地里挖出来的大蒜中,找一个只有一整瓣的圆圆的大蒜,剥去外衣,按母亲的吩咐放在口袋里。晚上睡觉时,放在枕头底下。有时间,则把大蒜放在手心里揉搓。这样不用多日,一个白白的生硬大蒜,便成了泛着红晕又软软的熟大蒜。这样的大蒜,放在身上,时刻散发出一阵淡淡的蒜香。小时候端午节之际,同龄的伙伴们身上都藏有一个这样的大蒜。大蒜的功用是可以驱虫消菌的,也许当年的习俗便是达到这样的目的吧。想来,我们在玩乐中在习俗中便不知不觉地走近了科学。</p> <p class="ql-block">  除了这些玩的,端午节的美食便是粽子和咸鸭蛋。这两样美食,成了端午节的专利。青青的粽叶摘回来之后,母亲便要认真地一片片地洗干净。然后,便将糯米和佐以为馅的腊肉、蛋黄拌匀,最后用粽叶包成粽子。包粽子是一门手艺活,手艺好的,包得又结实好看又快。有的粽子呈菱形,有的是长方形或牛角形。这些包好的粽子再用一根粗线以几个或十几个为一串串起来,放入蒸锅里蒸煮。要不了多少时间,粽叶的清香伴着米香和肉香,一同从蒸锅里溢出来时,粽子便蒸煮熟了。剥开粽叶,泛着油光的糯米粽子,令人口舌生津,欲罢不能。重重咬上一口,满口的粽香,从口腔直达胃的尽头,让人直称美味。</p> <p class="ql-block">  正月里腌的咸鸭蛋也是端午节的一道美味。记得过完年之后,母亲便将腌腊肉的盐水放入锅里煮熟,待它完全冷却后倒入瓦缸里。然后,便将事先洗净晾干的新鲜鸭蛋放进去,用盖子封缸。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盐水里的油分子便慢慢地从蛋壳微小的缝隙里一点点渗进去,浸润蛋白和蛋黄。待油脂浸润之后的蛋黄煮熟后,用刀切开,便可以看见蛋黄四周泛着油光,蛋黄香和油香也一并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端午,虽然玩的吃的谈不上丰富,一切都是那样原始、古朴,那样简单。也正是这样的原始、古朴、简单,让我们在浓浓的端午习俗中感受到一份浓浓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如今,过端午吃粽子吃咸鸭蛋,已是很普通不过的了。而“打蛋架”“捂大蒜”孩子们早巳不玩了。习俗在时光流逝中,已淡成了一份怀念。怀念那时的清贫,也怀念那时的幸福。那时的幸福很简单,一顿简单的饭菜就可以让我们心满意足,香在口里甜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时光又至端午。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家家户户艾叶飘香。</p><p class="ql-block"> 2024.6.10于新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