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拥有藏品800多万件,覆盖了2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由于馆内空间受限,仅有约1%的文物能够被展出,99%的文物未能展出。</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24日下午3点半,我们进入大英博物馆参观,时间仅有一个半小时,很多馆藏品都没有看到,结束时我急着去找金牌讲师常吉,问圆明园的珍品是那些?常老师回复:这里只有一枚乾隆印章是圆明园的。我想为什么不展圆明园的珍品,是不是怕展出后不好解释?更怕中国人对此愤怒。由于时间紧,我的队友都已经走了,我不得不离开,仅匆匆忙忙拍了部分照片,说明也来不及拍 ,于是查找资料费大劲了,有的根本查不到,不管咋样,还是想做个美篇与朋友们分享,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感谢亲朋好友们的观赏点评。</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世界顶级艺术品聚集地,汇集了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希腊、罗马和东方艺术的文物宝库,在大英博物馆,看到的是全人类文明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罗塞塔石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著名石碑,高1.14米,宽0.73米。前196年,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后,将自己的登基诏书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在了玄武岩石碑上。现如今,古埃及文字已经失传,罗塞塔石碑是人们解密古埃及文字的珍贵文物。罗塞塔石碑,是古埃及文明的瑰宝。这块石碑上刻有三种文字,为现代人解读失传已久的古埃及文字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它不仅是文字的钥匙,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埃及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1798年—1801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期间,将罗塞塔石碑抢走了。1801年,拿破仑被英国打败,他抢夺的埃及文物,英国认为是没收品,应该归属于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战败了的法国,只能将罗塞塔石碑移交给英国。英国以国王的名义将它捐赠给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埃及象形文字在公元前3250年左右首次使用,并在公元300年左右被使用。从那时起,所有关于如何阅读它们的知识都消失了。</p><p class="ql-block">许多学者试图破译耐人寻味的文字,但由于象形文字描绘了来自现实世界的物体,如动物或植物,他们把这些标志读成没有语言的想法。事实上,象形文字记录了古埃及语言,混合了声音和图片标志。例如,古埃及的猫一词被写成:89I9公,前三个标志记录了声音mi'(可能来自猫的喵喵),然后是一个描绘动物的标志,以增强这个词的含义。</p><p class="ql-block">Champollion根据Rosetta Stone和其他铭文揭示了埃及文字的本质:语音(声音)符号、代表整个单词的符号和不应大声朗读的无声符号的混合。破译解开了4000年的古埃及历史。今天,罗塞塔石象征着我们试图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过去。</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p><p class="ql-block">埃及伟大的军事家,法老,在那个年代,埃及男性年龄仅能活到35岁,可是拉美西斯二世一直活到91岁,接近有200个女人,生有100个孩子(讲解员)</p><p class="ql-block">拿破仑入侵埃及,看见这尊法老石像很帅,就用铁钉打进去准备用绳子把它运回巴黎,可是没有做到。1800年,英国人来了,一看石雕就去找意大利的文物贩子,说石雕必须运到伦敦,你开价我出钱。文物贩子一听,就通过钢丝锯、滚木轮、爆破等多种方式结合,硬生生地把这个石雕切成两块,运到尼罗河船上,当石雕运到伦敦时,震动了整个欧洲,这是他们见过最大的石雕,同时赞叹除了古希腊之外,还感受到比希腊更精美的写实艺术,从此开始了埃及学热。</p> <p class="ql-block">拉玛苏 石头 高26.2cm</p><p class="ql-block">豪尔萨巴德,公元前721至705年</p><p class="ql-block">拉玛苏雕像外形是一头长着翅膀的公牛,有时是狮子,头部为佩戴王冠的人首。可以看到,王冠周围有角,说明这是一位神灵。拉玛苏在过去矗立于亚述帝国王宫的城堡和宫殿的入口处,用于保护统治者。这尊拉玛苏出土于豪尔萨巴德,那里曾是萨尔贡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721年-前705年)的亚述首都。它诉说着亚述帝国及其统治者的威严。</p><p class="ql-block">在一只牛蹄旁边的石头上还刻划着棋盘格。</p> <p class="ql-block">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石雕</p><p class="ql-block">是希腊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顶部的部分雕刻和建筑残件。这些石雕精美细致,是帕特农神庙雕塑中最精华的部分。它们现存于大英博物馆,被认为是该馆最著名的馆藏品之一。作为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展示。这些石雕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大英博物馆对这些珍贵文物的保护和管理非常重视,确保它们得到适当的展示和保存,以供人们欣赏和研究。</p> <p class="ql-block">帕特农神庙石雕所描绘的神话和传说故事与古希腊文化和宗教密切相关。它们包括众神、英雄和其他神话人物的形象,如宙斯、雅典娜、阿波罗等。这些故事和传说与古希腊的宗教仪式和信仰系统紧密相连,为人们了解古希腊宗教和神话提供了重要的线索。</p> <p class="ql-block">帕特农神庙石雕原本是帕特农神庙的装饰元素,用于展示和庆祝希腊神话中的神祇和传说故事。它们通过艺术形式表达了古希腊宗教和文化的重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帕特农神庙石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它们是希腊古代艺术的杰作,展示了古希腊建筑和雕塑的高度水平。这些石雕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繁荣和艺术成就,对后世的艺术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代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命运三女神》雕像。其最精华的部分在17世纪被公使买走运至英国,而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真身至今只剩外壳一座。希腊一直向英国追讨这部分雕塑,但迟迟未果。</p> <p class="ql-block">沐浴中的维纳斯</p><p class="ql-block">谁在偷窥女神沐浴?这是罗马复制古希腊的雕塑。这是一件艺术精品,描述了一位爱与美的裸体女神,她代表着爱与美,裸体状态展示了她特殊的身份,而女神头发的湿漉漉的搭在肩膀上,以及交叉在胸前的手臂,暗示着保护自己的敏感部位。女神面部的表情和微笑显示出她期待着某人,而她的丈夫可能是战神。这件雕塑展示了希腊文化中爱情的主题,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也是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裸体爱神雕塑介绍</p><p class="ql-block">莱利的维纳斯,这个不属于大英博物馆,它是英女王的收藏永久性在这借展。</p> <p class="ql-block">盖尔-安德森猫</p><p class="ql-block">这只青铜猫雕像,佩戴银色护胸、金色耳环和鼻环。猫头和胸前的圣甲虫象征着重生,而胸前的银色白眼则象征着保护和治愈。据推测这尊青铜猫雕像可能出自一座寺庙,而且只有国王或非常富有的人才能委托制作这样精美的模型,并用贵金属装饰。</p><p class="ql-block"> “盖尔-安德森猫是一个青铜猫雕像”描绘了女神巴塞特的一种形式。巴塞特女神通常以猫头女人或猫的形象出现。她的主要崇拜中心是尼罗河三角洲的布巴斯蒂斯。巴塞特是母亲女神,与更具攻击性的狮子女神赛赫美特相对应。</p><p class="ql-block"> 这只青铜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600 年左右的古埃及晚期。它以罗伯特·格伦维尔·盖尔-安德森 (Robert Grenville Gayer-Anderson) 少校的名字命名,他于 1939 年将该雕像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盖尔-安德森热衷收藏埃及小型雕塑、珠宝和陶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辽代三彩罗汉</p><p class="ql-block">著名的易县辽代三彩罗汉,让人震撼地了解中国先民的艺术杰作!河北省易县罗汉像是中国辽代三彩罗汉像,早年被认定为唐代作品,总计16尊。20世纪初被盗运出境的过程中至少毁弃了三尊,迄今为止存活在世间者仅11尊。</p><p class="ql-block">这些佛教瓷塑人物容貌逼真,表情生动,衣褶纹饰流畅,塑像手法高超,是中国古代写实主义塑像的杰出作品。这些代表唐代以来写实主义最高成就的雕塑,堪称后人无法企及的宗教美术作品,全部流散异域,国内早已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梁思成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看见在博物馆中的一个雕像,认为佛像的艺术成就可以与罗马造像相比,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最优秀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唐代墓葬佣</p><p class="ql-block">这个cancai fiovres的长子据说来自Lu Tingun的坟墓,Lu Tingun是唐朝官员,死于公元728年。他被称为髻:在已知这个时代幸存下来的最高和最完整的集合中,这些ligures可能被放置在bunal室的入口处。出现在tigh-status坟墓的墙壁分界中,数量和规模与deceasod的社会排名相匹配。(标签翻译,不对地方请指正)</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骆驼载乐俑</p><p class="ql-block">唐代陶瓷以其丰富的品种和高超的烧造技艺而著称。唐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辉煌时期之一,唐三彩、白瓷、青瓷等瓷器品种繁多,工艺精湛。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陶瓷中,一件名为“唐代三彩骆驼载乐俑”的陶器尤为引人瞩目。这件陶器造型生动逼真,色彩鲜艳明快,展现了唐代陶器烧造技术的精湛水平。通过这件陶器,我们可以一窥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多元文化。此外,大英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精美的唐代青瓷和白瓷,这些瓷器造型优雅大方,釉色纯净明亮,代表了唐代瓷器烧造技术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宋定窑(盘子、梅瓶,还有一只黑定碗)</p><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目前馆藏的中国文物超过2万3千多件,其中包括1700多件陶瓷器物。这些陶瓷器物在大英博物馆中得到长期陈列,让观众有机会欣赏到丰富多样的中国陶瓷艺术。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陶瓷馆也成为了游客们不可错过的展览之一,展示了中国陶瓷工艺的精华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中国陶瓷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之一,其瓷器制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这些陶瓷器物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巧思和创造力,还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它们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p><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介绍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p> <p class="ql-block">中国瓷器</p><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中,收藏有我国上至汉唐、下至明清的大量瓷器,包括陶俑、唐三彩、宋代五大名窑、景泰蓝等,件件都是绝世珍宝,有的是被掳走的,有的是被盗卖的,以至人们说,中国最精美的、最全的瓷器,收藏在了大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国陶瓷器是一种以陶土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器物,具有多种不同的形状、风格和装饰。大英博物馆收藏了超过1700件中国陶瓷器物,其中约有2000件长期陈列。这些陶瓷器物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从汉唐到明清都有代表作品。在中国陶瓷馆中,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陶瓷器物,包括青花、钧瓷、唐三彩和景泰蓝等。有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宋代汝窑瓷器珍品</p><p class="ql-block">“纵有家财万贯,不及汝瓷一片。”汝瓷因烧制时间短,传世量少,被历代视为稀世珍宝。宋、元、明、清以来,均为宫廷用瓷。但随着北宋的灭亡,汝官窑也神秘的消失,同时也带走了它的烧制工艺。</p><p class="ql-block">被后世称为瓷中极品的汝官瓷,1986年,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附近,一个农民家的红薯窖塌了。这家人在修整红薯窖时发现了一件保存完好的青白色瓷瓶。他们此时还不知道,这件文物,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且全世界仅此一件。消失了千百年的这一抹天青色,终于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涌现出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百家争鸣的景象。其中,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建,专门烧制宫廷御用瓷器。但汝窑的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产量不多,能传世的亦不多。</p> <p class="ql-block">北宋 钧窑天蓝釉紫斑长颈瓶(约1000-1127年)</p><p class="ql-block">细长的脖子和喇叭形的嘴缘,花瓶有厚的乳白色蓝灰色釉料,以及较大的紫色紫色釉料。北宋生产日期11thC-12thC生产地制造:于县亚洲:中国:河南(省):于县.外型尺寸直径:130毫米高度:290毫米,这种梨形的瓶子具有细长的颈部,其方法是将水平的粘土部分扔到轮子上,然后将它们粘在一起。陶工用富含铜的颜料装 饰了干燥的未烧制釉料,以产生紫色釉内飞溅效果。俊品不太好完成为Ru或guan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工匠会在脚环内给瓶子的底部上釉,而仅在瓶子的颈部内部给上釉。北宋墓葬壁画显示,这种形状的瓶子被用来展示单个花梗,但人们可能还使用它们来品尝葡萄酒。</p><p class="ql-block">此瓶呈梨形,细分颈,为分段拉坯而后分段成型。窑工们入窑前在干涩的釉面吸附铜的釉料,以取得自然晕散的紫斑效果。钧窑器的制作不如汝窑或官窑精细,如此瓶外部施釉至圈足内,但瓶内施釉仅至宋代。北宋墓葬壁画显示此瓶利用陈设插单支花卉,但炻器,乳浊蓝釉和紫釉钧窑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 元代景德镇至正型清花龙纹大瓶</p> <p class="ql-block">青花留白龙纹大瓶</p><p class="ql-block">青花龙纹大瓶,也叫大维德花瓶,这对花瓶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展品,可能是全世界最负盛名的瓷花瓶,至今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元青花,据说已经无法预估价值,无价之宝了。</p> <p class="ql-block">明代瓷器</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十八世纪的宫廷御用瓷器,从雍正时期一直到乾隆时期都在烧,关键是那个粉彩桃,雍八乾九,雍正喜欢八个桃,乾隆喜欢九个桃。表现出了帝王用瓷的一种情趣。(讲解员)</p> <p class="ql-block">成化斗彩鸡缸杯 </p><p class="ql-block">2014年香港苏富比,同样的一只来自玫茵堂的成化鸡缸杯,以2亿8千万天价由上海刘益谦先生竞得。</p> <p class="ql-block">明成化斗彩鸡缸杯,2亿8千万元成交</p> <p class="ql-block">成化斗彩鸡缸杯,明宪宗成化时期,属于斗彩瓷器。出自景德镇御窑,轻盈透彻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五彩瓷器,康熙全套十二花神杯。画的十二个月的花草,釉面通透,刻画精致。</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期 ,仰韶文化陶瓶陶钵。7000年前的一只碗,惊艳世界。双耳提水瓶,以前说是用来打水,1985年河南考古学家否认了这一定论。2017年左右,经中美考古学家进行合作,通过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发现里面有一些残渣,一化验有酒的成分,说明中国那时候已经酿酒啦。</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玉器同样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玉器种类繁多,包括璧、琮、圭、璋等礼器,也有佩饰、摆件等日常用品。汉代玉器在工艺上达到了极高水平,透雕、浮雕、阴刻等技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其中一件名为“汉代玉璧”的玉器尤为珍贵。这件玉璧直径达数十厘米,质地细腻温润,雕刻精美绝伦。它不仅展示了汉代玉器的精湛工艺,还体现了古人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于美的追求。这些汉代玉器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商代青铜器,造型各异,工艺精湛,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其中,商代双羊尊尤为引人注目,这件盛酒器造型呈两只背对背联结为一体的公羊,通体装饰鱼鳞纹,口沿装饰弦纹和饕餮纹,展现出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精湛水平。</p><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另一件重要的青铜器,是西周康侯簋,1931年出土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辛村。造型呈厚重,口沿很宽,腹部很深,微微鼓起,两侧有一对兽首耳,高圈足。颈部和圈足装饰火纹和四瓣目纹,腹部装饰直条纹。</p> <p class="ql-block">商朝青铜双羊尊</p><p class="ql-block">羊在中国的文化中一直是温顺、善良的形象,也传递着吉祥的寓意。我们很多的青铜器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比如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四羊方尊。而在大英博物馆也同样有着一只精美的以羊为主题的青铜双羊尊。</p> <p class="ql-block">西周康侯簋</p><p class="ql-block"> 簋 汉字,读作:guǐ。簋,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p> <p class="ql-block">簋,这一古老的器皿,承载着华夏民族深厚的饮食文化与庄重的祭祀传统。它是古代用来盛饭食的尊贵器皿</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商代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明代龙纹琉璃—山西寺庙屋顶装饰品。</p> <p class="ql-block">随代—汉白玉阿弥陀佛像</p> <p class="ql-block">敦煌壁画是指中国敦煌石窟内壁上的绘画艺术作品。它们以巨大的规模、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题材而闻名,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敦煌壁画起初是为了宗教目的而创作的,用于佛教教义的传播和表达。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和日常生活场景。</p><p class="ql-block">由于敦煌壁画的独特价值和珍稀性,许多敦煌壁画不幸地被帝国主义掠夺并流散到国外。大英博物馆是其中一个收藏了大量敦煌壁画和敦煌经卷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凉寺壁画</p><p class="ql-block">清凉寺壁画是是五台山寺院于1424年委派人到河北清涼寺绘制的,后来于1437年和1468年重绘。壁画在石膏面上绘制,最底层的干土附在木架上。清凉寺壁画,画幅之巨,艺术水平之高,有着极其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清凉寺早已不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此壁画从原本的木架上被移除,分成12块运回伦敦。这幅壁画使大英博物馆在中国艺术这个领域,目前处于无可匹敌的地位。</p><p class="ql-block">这幅壁画在近几年经过很多的人努力,终于将其临摹,在国内展出,也算不幸中的万幸,让更多国人能欣赏这一恢宏之作。</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慈禧画像</p> <p class="ql-block">慈禧的象牙扇子</p> <p class="ql-block">慈禧御笔</p> <p class="ql-block">数千只陶瓷蝴蝶做的蝴蝶衣(2012制作的现代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商代青铜器、汉代玉器、唐代陶瓷、宋代绘画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是国宝级的文物。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通过参观这些珍贵的文物,可以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我在有限的时间里,离开博物馆时急忙拍摄的部分雕刻精美的佛像,没来得及拍摄说明标签。</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根源和南亚侨民</p><p class="ql-block">视觉文化在印度独立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艺术家摆脱了在殖民地艺术学校教授的英国学术风格,试图打造受过去艺术影响的现代民族风格。传统技术和图标在整个南亚仍然受到重视,不仅受到工作室艺术家的重视,也受到工匠和宗教机构的重视。在整个20世纪,大量人从次大陆前往英国,导致南亚文化传播到西方。</p><p class="ql-block">这个西塔属于Ravi Shankar(1920-2012),他是一位音乐家和作曲家,在世界各地普及了印度古典音乐。在20世纪60年代,他在欧洲和美国巡回演出,对从耶胡迪·梅纽因到披头士乐队等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潘迪·拉维·尚卡尔的山姆(1020-2012)</p><p class="ql-block">1961年,da,2017.3032.1来由《The retrument》中的Ravt Sharkay编辑。Taker Nodh Mullick,在加尔各答,由Sukarya Shankar、Anoushka Shankar和Ravi Shankar基金会捐赠</p> <p class="ql-block">(未查到有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张宣传画。</p> <p class="ql-block">注:以上文字根据标签翻译、百度查找,讲解员解说整理出来,如有不实之处,错误之处,敬请专业人士批评指正。因时间短,加上本人没有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想把匆匆看过的文物整理出来,以备往后慢慢回忆,并与朋友们分享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