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 凝聚血亲 ——拜读《云南省临沧市丁氏宗族史》

陈灿

<p class="ql-block">  为了保存家族的记忆,维系一份血脉亲情,传承家族传统,慎终追远,不忘先辈创业之艰难,使家风家训得以传承和光大,三舅爹丁富廷专心数十年,编修家谱族谱,记载家族历史和先祖世代及子孙支脉繁衍和分布的情况。一九九一年七月十二日开笔, 二00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完稿,历时十八年出第一个版本,之后多方征求族人意见建议,至今又是十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掌握的资料日益丰富,族谱不断得以修订完善。</p><p class="ql-block"> 家谱族谱之用,功莫大焉。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山谷凌替,世事变迁,一家一族要弄清楚本家族数百年的历史又谈何容易!丁氏家族到祖父丁有灿这一辈,已经是迁临以后的第七代了。原有的家族记忆,见诸文字的是依靠并非族谱的书信,地方志书等,其余便是口口相传的只言片语。怎样把零零碎碎口头传说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这之间会遇到多少困难,需要怎样的功力和功夫!丁富廷作为丁氏家族的一员,少小离家,到四川读书、工作,一别临沧近七十年。数十年远在四川林校从事教学工作,是他对家族深厚的感情和强烈责任心,为写族谱,不惜耗时耗力,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尽量深入各地实地踏勘。</p><p class="ql-block"> 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回回人的祖先进入中华,逐渐形成回回民族,这是一段很久远、很复杂的历史。说它很久远,是因为回回民族大体形成于元代,至今约有700多年了,说其复杂,是因为回回民族的族源和入滇路线很复杂。由于历史的原因,回族往往流动不居,有的是为生存而迁徙,有的是受官府差遣而转移。长达30年的时间跨度,我们可以想见三舅爹在编写过程中遇到了多少艰难,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他遍查正史、实录、方志、碑铭、行业志、家史,前人的专著、论文、回忆录,到各地访问、调查,广泛搜罗,如同剥茧抽丝,精缕细织,使得临沧丁氏回族源流繁衍的脉络逐渐地清晰起来。不仅了却丁氏族人寻根追源的心愿,使丁氏家族人有所记,情有所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民国临沧的社会变迁和回民的发展史。</p><p class="ql-block"> 在编修过程中得到丁兴廷、丁怀廷等前辈人的全力相助,足以显示出丁氏家族团结进取的品格,正是这些精神品格成就了丁氏家族的生生不息、枝繁叶茂。临沧丁氏宗族谱能够在长期断层和材料极为缺乏的情况下编修完成,说明这一古老家族的巨大凝聚力,说明家族成员对祖先和亲人的深挚感情。如今《临沧丁氏宗族谱》出版印行给族人,三舅爹丁富廷对于家族历史信息的解读也告一段落。对历史的认知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相信三舅爹丁富廷还会继续坚持研究考证下去,使丁氏宗族史不断地更加清晰、更加完善。本谱的印行,一定会受到丁氏族人的欢迎,就是在临沧的各姓回民,也会为之额手相庆。三舅爹丁富廷等人严谨认真的治事、治学的态度,也为有志于编修族谱家谱者提供了可贵的榜样和有益的借鉴。现在国泰民安,通讯交通发达,家族成员交往十分方便。大家要走出“亲有三代、族有万年”的局限,经常沟通、联系, 从现在开始,希望人人关心,个个动手。“何人不起故园情”,古往今来故乡是人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根脉,留得住家园,生活才更有幸福感。写家谱、族谱,是知福。通祖先成功之道,是惜福。谱子孙得失法则,是保福。传承祖先无价文化遗产,请大家一起来造福。</p><p class="ql-block"> 我为临沧丁氏家族而庆贺,为三舅爹丁富廷的研究成绩而庆贺。祝愿临沧丁氏回回家族繁盛兴旺,像南汀河流水一样永世绵长!</p> <p class="ql-block"> 外曾祖父 丁有灿</p> <p class="ql-block"> 外婆 马德英</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二舅丁华廷 大舅丁荣廷 三舅丁富廷</p><p class="ql-block">后排在起: 母亲丁贵廷 姑姑丁安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