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张新明</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法定的节假日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同朔地区的人们从来不叫端午,而是叫“单五”或者“五月单五”(第一个“五”读三声,第二个“五”读轻声)。为了落实单五与端午之别,赶紧跟网上搜索了一番。杜娘说,古人确实没有端午之说,到了唐朝才把单五叫做端午。杜娘还指责我有点孤陋寡闻,叫单五的不仅仅是你老家同朔地区,而是原来的察哈尔省,还有辽宁、山东、河北、京津、河南、陕西等省市的部分地区,即原来北魏王朝所属之地的人们至今仍然不叫端午而叫单五。</p><p class="ql-block"> 既然有这个叫法,单→端,五→午,莫非是发音有别、简单的口误?未必!古人这么称谓,现在还有这么大的地域范围叫单五,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我简单的理解,可能是这样的,五月是一年十二个月中的“单数”,即“单月”,初五又是一个月中的“单数”,所以人们称五月初五为“单五”,大概如此而已,就这么简单。至于什么时候把单五改成端午,没有查到可靠的依据,杜娘也有骗人的时候,什么唐朝就改成端午?没听说过。在我脑子里人们一直叫单五,啥时候改成端午了,真的没有具体印象,可能至多是上个世纪末的事吧。至于南方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叫端午,估计谁也说不清。</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先人为了改善生活、增加营养、强身健体,特别注重吃讲究吃。他们认为吃好了身体才强壮、才长寿。于是乎把吃当作第一要务,甚至规定每个月必须有一天或几天“吃好的”的日子,即所谓的改善生活。比如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十月一,还有清明节、中秋节、腊八节等等,在这些节日里,人们变着法儿地不重复地制作好吃的,就是给你一个不需要借口而又有理由的吃的机会,五月单五正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当然,北方的单五不光是考虑吃、讲究吃,同时也是考虑夏季防疫去病、辟邪除毒的最佳时节,所以,单五节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吃和辟邪降灾来进行。在进入五月夏季到来之前,民间有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打扫室内外卫生。因为有五月不动土之说,所以,家家户户都要赶在四月底前把室内外卫生打扫好,以迎接五月夏季的到来。可以说,打扫卫生是单五节前的一次重要活动。除了打扫卫生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盘春灶或者按春灶。因为进入夏季,家里太热不能做饭,需要把灶火临时搬到院子里,搭上蓬子,做饭、吃饭都在院子里,凉快防暑。</p><p class="ql-block"> 北方冬季长、春天短,一进入五月,天气一下子就进入炎热季节。经过一冬天蛰伏的蚊虫开始活跃繁殖,产生五毒(蛤蟆、蝎子、蜈蚣、壁虎、蛇),此时人们容易生病,也容易诱发瘟疫。为了去疫除毒、辟邪减病,老百姓常用红纸剪上公鸡贴于门窗,还在门口挂上艾草,给不满十二岁的小孩在手腕脚腕处拴五色线。单五这一天老百姓吃凉糕、凉粉、茴香包子、饮雄黄酒(相传妖魔鬼怪成精后变成人形,在单五这一天给其喝雄黄酒可复原形)。在单五这天,有条件的人家不光吃凉粉,还要包粽子,中午要炸油糕,有五月的油糕香断腰之说。据老中医讲,五月的苇叶香味最浓最好,跟人们的嗅觉匹配的最好,而跟蚊虫蛇蝎相抵,它们闻到苇叶之味,很自觉地躲得远远的。所以,才有了五月单五用苇叶包粽子吃粽子之说。</p><p class="ql-block"> 至于门头挂艾草自有它的道理。每年五月,正是艾草新鲜、气味浓烈、药性最好的时候,所以在单五前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草。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头、门前和房檐,甚至床头插上艾草,形成一道防疫的天然屏障,以期达到防瘟避灾避邪的功效。</p><p class="ql-block"> 单五这天还有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活动,就是妈妈给孩子们戴花线绳。早上洗漱完毕,妈妈要给小孩脖子上、手腕脚腕上戴花线绳。小时候的我,戴花线绳时,就像过大年一样高兴,因为这意味着马上可以吃到好吃的了。</p><p class="ql-block"> 花线绳通常是妈妈用五色彩线在单五前几天就制作好的。制作时,先把五色彩线截成差不多有一米的等长,然后把五跟线搓成了一根就像麻花状的细绳,红黄绿橙蓝互相叠加交错,五彩斑斓甚是好看。花线绳中间还要做几个指甲大小的配饰。这些配饰类似那种小香包,但是比小香包要小得多,大小跟成人拇指指甲盖差不多,有桃形、圆形、方形或其它形状的,在缝的时候会把妈妈已经做好的苦豆豆粉装进去。苦豆豆粉之香是天然的,不是浓烈的那种,而是淡淡的草香味。</p><p class="ql-block"> 按讲究,花线绳是不可随意折断或丢弃的,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到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花线绳的孩子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孩子由此可保平安健康。</p><p class="ql-block"> 单五已然变成了端午,不仅仅是称谓的变化,而且已经赋予了不少文化内涵和典故传说,南方北方的五月初五统统称之为端午,在防病降灾、改善生活的同时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中国大一统,传统文化大包容,今后,我们过了单五也就意味着过了端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