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中轴线上的故事(三)

小鹰

<p class="ql-block"><b>  北京中轴线有许多宏伟的皇家建筑。其中天安门、故宫世界闻名,但还有一些鲜为人知。比如坐落于中轴线南端与天坛东西相望的先农坛。我从小在北京长大,可能当时那儿经常禁园从未去过。记得去过“先农坛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它是北京著名的赛事场所,就连“工人体育场”的建造也在其后。</b></p><p class="ql-block"><b></b></p> 庭院与建筑 <p class="ql-block"><b>  初夏的一天我们来到先农坛。其实它很古老,与故宫同年建成,曾被称为“山川坛”,与天坛东西对称;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以及进行亲耕吉田典礼的场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地祇坛 </b></p><p class="ql-block"><b> 进入庭院绿草如茵,古树参天。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地祇坛,它坐南朝北,北设棂星门三座,东西各设棂星门一座。坛台南有山岳江海纹石五座:五岳、五镇、五山、四海、四渎之神。古代帝王拜天拜地拜山川,这大概就是曾命名“山川坛”的由来;是敬畏自然的体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太岁殿建筑群</b></p><p class="ql-block"><b> 然后进入“太岁殿建筑群”。这里的建筑红墙黑瓦,规模宏大。包括四座单体建筑:拜殿与太岁殿南北相对,中间东西配殿各有11间。是祭祀太岁神及十二月将神的场所。</b></p><p class="ql-block"><b> 如今作为“中国古代博物馆”面向大众开放。</b></p> <p class="ql-block">拜殿</p> <p class="ql-block">太岁殿</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在写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神厨殿 </b></p><p class="ql-block"><b> 太岁建筑群旁边是“神厨殿”,现在作为“先农坛历史文化展厅”向大众展出。小院景色秀丽,因为是神厨,所以有两眼井亭。</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井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先农祭坛 </b></p><p class="ql-block"><b> 从神厨出来正对着祭坛。它占地面积不大,边长仅15米,高1.5米。该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间(1420年),正方形砖石坛,相传先农神即为炎帝。这里是皇帝祭祀先农的地点。</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一亩三分地</b></p><p class="ql-block"><b> 其实这次来先农坛是冲着皇上亲耕的一亩三分地来的,参观完建筑群,怎么还没找到那片田呢?跟前有位坐轮椅的老妇,八成是附近居民,肯定知道,于是急切地寻问。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在地祇坛的前方远远地望见一片黄橙橙的麦地。啊,小麦熟了,快该收割了!</b></p><p class="ql-block"><b> 我们急步赶到田前,好漂亮的“观耕台”:下面琉璃瓦打坐,上边汉白玉围栏,围栏柱头有云龙纹,琉璃砖刻有花草图案,很是精美。我们站在台上仿照皇上观看麦田。麦田黄橙橙一片,虽然只有一亩三分地,但在繁华的都市内能够赏田,也是件很新鲜、很惬意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b> 一亩三分地是先农坛农耕文化的核心展示区,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俱服殿里一亩三分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雍正皇帝祭农神礼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神仓殿 </b></p><p class="ql-block"><b> 从庭院走出来在路的另一侧坐落着“神仓殿”。4月份刚刚开放。神仓小院仍然是红墙黑瓦,别俱风格的建筑给人以获取丰收的喜悦。民以食为天,中华的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屋顶的设计可能是为了通风</p> “藻井”谜团 <p class="ql-block"><b>  “藻井”是先农坛里“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b></p><p class="ql-block"><b> 何谓“藻井”?据介绍,它的设计理念源于“火克木,井中有水,水火相克”的 哲学思想。因为中国古代建筑皆为木质榫卯结构。“井”寓意着以水来抑制可能发生的火灾。从装饰角度看,藻井是顶部呈穹窿状的天花。</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大殿原大榫卯模型</p> <p class="ql-block">祭祀用具模型</p> <p class="ql-block"><b>  殿里的两方藻井皆为东城隆福寺内的宝物。其中一个中央的盘龙具有皇家居高无上的尊严。另一个巨大而精美,仔细端详:四个力士脚踏白云,站立井下,双臂高高托起井口;井中描绘有琼楼玉宇的天上宫阙,彩绘的28星宿神像,宫阙中有仙人玉女;井口中央有1400多颗星的星象图,神奇的是它与真正的星象所差无几。说明明代以至更早的唐代我国就已观测并掌握天文的方位及原理。井的正下方有一专门射灯供照明,方便大家观看。</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相传藻井当时置于隆福正觉殿顶部,中间这口巨幅井下边应该是释迦牟尼佛像。我很疑惑,这么高级的藻井为何建造在隆福寺,莫非预先有测风水?</b></p><p class="ql-block"><b>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建此藻井也有求于上天,祈求免于灾难。</b></p><p class="ql-block"><b> 我从小在沙滩五四红楼一带长大,只需徒步十几分钟就能走到隆福寺,那里很普通,平顶大厂房似的建筑叫做“东四人民市场”。那是我们日用品、文具的购物点,小吃闻名,奶奶、大娘每月选一天带我到那儿吃糯米糕,然后到市场后身的“东四人民剧场”观看越剧《追鱼》。我还时常到前面的东四牌楼下躲阴凉。牌楼已经很破旧,但造型美观,比现在新建的真实多了。</b></p><p class="ql-block"><b> 但不记得有隆福寺,可能早已被毁,网上的照片莫非只是想象图?消失原因不得而知。</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东四牌楼旧照</p> <p class="ql-block">网上隆福寺的模样,真假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b>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初期形势好转,隆福大厦高高竖起,凭票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那儿是我们经常购物的好去处。记得我家也搬到安定门外。</b></p><p class="ql-block"><b> 九十年代初,有一天夜里救火车警笛长鸣,站在凉台往南看:一团团白烟龙卷向上,火光浓烟冲天,那就是隆福寺的上空……从此隆福大厦被毁,到现在都缓不上劲来……</b></p><p class="ql-block"><b> 那时藻井早已移走,起不到震慑火神的作用了。莫非隆福寺地段真有风水问题?</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宇宙之大,有多少奥妙需要破解?如今我国的攻尖克难也直指上天,神舟号、嫦娥号飞翔在太空,奔向那浩瀚未知的世界…… </b></p><p class="ql-block"><b> 写于2024年端午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