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纪念馆

远征

<p class="ql-block"><b>  曹雪芹纪念馆,位于国家植物园北园的澄静湖畔,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b>  纪念馆以发现"题壁诗"的正白旗39号院为基础,修缮、复建部分建筑,系统地展示有关曹雪芹、《红楼梦》的历史文化与艺术。</b></p> <p class="ql-block"><b>  纪念馆馆藏主要有与曹雪芹身世相关的文物,曹雪芹一家与正白旗村有关的文物,以及《红楼梦》所描述的实物仿制品等。</b></p> <p class="ql-block"><b>  纪念馆分为五个展室:分别陈列有曹雪芹当年居住的地方;写作《红楼梦》的书斋;二百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以及故居有关的资料;香山自然环境所给予文学家的灵感;碑刻等等。</b></p> <p class="ql-block"><b>  纪念馆创建于1984年。在纪念馆后面,有"芹圃学坊"、"红楼梦"主题书店及主题邮局等。</b></p> <p class="ql-block"><b>  曹雪芹,名露,字梦阮,号雪芹,祖上本是正白旗的包衣出身。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被选入宫中当了康熙的保姆。他的祖父也就是曹寅成了康熙的伴读书童和贴身侍卫。等康熙亲政后,曹寅就顺理成章的继承了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盐查御史呢是个肥差。因为当时的盐都是国家控制的,这样曹家就赚的盆满钵满。由于曹家和康熙皇帝的关系不一般,所以康熙四次下江南都是曹家超规格接待和上上下下的打点,很快江宁织造就入不敷出。康熙其实也知道这些事情,还私下跟曹家说赶快把这些窟窿补上吧。可雍正皇帝继任后可不管这些,没几年就把曹家给抄家了。</b></p> <p class="ql-block"><b>  1727年,其父曹頫被革职、抄家后,当时只有13岁的曹雪芹只能跟着家人来到京城。雍正念其不易,就把蒜市口也就是现在崇文门一处曹家的院落给他留下了。从此以后曹雪芹就结束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乾隆继位后呢,给曹雪芹安排了右翼宗学的差事,也算能勉强度日。在乾隆十五年,曹雪芹36岁时搬到黄叶村居住。就是在这段时间,他继续完成和修改了旷世巨作红楼梦,正所谓"批阅十载,增删五次。</b></p><p class="ql-block"><b> 曹雪芹48岁这一年他的幼子夭亡,而曹雪芹因为过度悲伤从此一病不起,也是在这一年的除夕去世。</b></p> <p class="ql-block"><b>  曹雪芹亦工诗善画,惜作品均已散佚,仅存题敦诚《白香山琵琶行》传奇的两句残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b></p> <p class="ql-block"><b>  《红楼梦》是曹雪芹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曹雪芹以自身亲历亲闻的生活为基础,以“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方式,书写其人生阅历和感悟。深邃丰厚的内容、诗性的叙事、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肺腑的情节,使其具有永恒的魅力。“红学”也因这部名著而长盛不衰。</b></p> <p class="ql-block"><b>  曹雪芹的一生高开低走,在康熙朝享受了十几年的荣华富贵,雍正登基后就被抄家查办,乾隆朝虽然有所好转,但也大不如前,最后只能入居深靠卖书画和别人的接济度日。</b></p><p class="ql-block"><b> 也正是人生的大起大落让他看出了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写出红楼梦不朽名著。也有人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正是曹雪芹本人。而他更是把自己一生看作是一场梦,正如他中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b></p> <p class="ql-block"><b>  曹雪芹纪念馆位于植物园的原因,是因为曹雪芹在北京植物园东部有居住过的传说,以及正白旗39号院一首题有曹雪芹“拙笔”的题壁诗,这些与曹雪芹遗物上的“拙笔”暗合。专家经过多方的考证,认定正白旗39号院确为曹雪芹晚年著书和居住的地方,因此将该地建设成为曹雪芹纪念馆。曹雪芹纪念馆掩藏在黄叶村一片葱林翠树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追思纪念曹雪芹的地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