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重庆江津,我的老家。</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初,爷爷因生活所迫,随大爷爷从老家辗转来到贵阳,后来一直没回去过,家族在贵阳已繁衍到第五代。父亲也是一样,我问过不回去的原因,老人淡淡一句:老家没人了。2013年,我和三弟陪父母回江津,看得出老人很激动,此行也算是了却我们小小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一晃11年过去,父母先后走了,令人伤感,江津还是回不去的家。</p> <p class="ql-block"> 今年“五一”,儿子和儿媳说陪我们川渝游,重庆第一站,然后沿长江西行回江津。我和父亲当年一样,也有些激动,正像歌曲《回家》里唱的:“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那刻着我的名字”。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没有去县城,而是沿成渝环线高速直接到白沙古镇。11年前陪父母来白沙时,好像还没通高速,是从县城走老省道去的。</p><p class="ql-block"> 白沙古镇历史悠久,据说宋朝或者更早就已建镇,有上千年历史。和县城江津一样,白沙也位于长江边,沿江一带的老房,顺着山势慢慢修建上去,很像上世纪的山城重庆。我很喜欢这样的城建结构,这和码头文化一样,有一种草根和不屈不饶的倔强味道在里面。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城市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甚至面目全非。这次我们川渝游第一站重庆,儿子说要去洪崖洞,那人山人海的场面,就算我这自认为多少见过大场面的,也着实吓了一跳,至于怎样吓人,以后找时间细说。</p> <p class="ql-block"> 除了人多,感到最遗憾的是山城老建筑的消失。记得八十年代中期,我初到重庆,从朝天门码头沿嘉陵江上来,就是现在洪崖洞一带,全是顺山而建,一级一级爬上去的老房,视觉感颇为震撼。现在见不到这些,多少有些失落,虽然心里明白,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都是这样,而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现在又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难道还有其它的发展方式?这是一个大话题,不好回答,人只能是随时代潮流而动的。</p> <p class="ql-block"> 然而,当我们来到白沙古镇,见到那沿江逐级而上修建的老房,就像山城重庆过去的一个缩影,那些失落和遗憾多少又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现在的白沙也不是我11年前来的样子,首先是城镇规模比原来大多了,从下高速到进入古镇近2公里的区域,全是新建城区,我记得以前是沿老省道直接开到江边老房的;再就是老房不像以前破旧了,就像村姑换上了新衣裳,应该有计划的整体翻新过。</p> <p class="ql-block"> 车停在沿江狭窄的公路边,走不了几步就是石坝古街,巷口建了一个牌坊式的门头,除此以外好像什么都没变。老街地面的长江沙坝石依然,只是更光滑些,连巷口补鞋的老人,行头也是一样,生意还是那样的冷清。最没有改变的是老街居民的生活日常,川渝人不急不慢,悠悠缓缓,天塌不管的修为,那是需要长期历练才能达到的。</p> <p class="ql-block"> 相邻老街十几米的高坎坎上面,白沙塑料制品厂的老厂房还在,现在成了自来水公司,岁月似乎没给白沙留下刻痕。</p> <p class="ql-block"> 沿石坝老街对面的巷口,踩在沙石凿成的梯坎,一步一步可以直下到江边。这里曾经是古镇最繁华的朝天嘴码头,据说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白沙作为江边古镇,交通水运发达,上达川南,下通重庆,南驰滇黔,北走永川,是长江沿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从明清到民国,这里一直是白沙大米和食盐输出的重要港口,特别是到了抗战时期,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转运地,白沙运送过大量军用物资出川,也曾接纳了各地流亡同胞来躲避战乱,包括陈独秀、梁漱溟等文化名人。如今码头已失去当初的作用,只在下游200米左右留有两个游船舵坞,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往,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朝天嘴成了江津区文物,以及影视剧在江边码头的取景点。站在码头的石阶上,望着波光粼粼宽阔的长江,江面上游船一声汽笛传来,回荡在灰褐的天空,深沉辽远,余音悠长,突然想起那首《临江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 <p class="ql-block"> 如果朝天嘴码头让人遐想历史,那东华老街就是岁月沉淀在人们脑海里的记忆回放。</p><p class="ql-block"> 沿江边小道漫步前行,那小道一米来宽,和白沙其它古街巷一样,也是用江中一块块的红沙石铺成。小道一侧是滚滚东逝的长江,另一侧是沿坡修建的临江吊脚楼。那陡坡几乎垂直,楼靠外侧立柱支撑,感觉摇摇欲坠。站在吊脚楼下朝上看,李白那首“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似乎还贴切。</p> <p class="ql-block"> 东华街据说有一公里长,我没走通,只走了几百米,意思到了就行。老街是吊脚楼内侧的一条巷子,宽不到两米,路面同样是江中红沙石铺成,走在上面,搞不清哪块沙石已有上千年,但得悠着点,你可能正踩着历史呢。</p> <p class="ql-block"> 在老街感受最深的,和石坝古街一样,是巴蜀人的悠闲,或者说叫生活的慢节奏。家门口支起两块木板的小摊生意,一边随意的摆些矿泉水和饮料,一边是当地特色凉粉。从她家门前走过,花白头发,年纪并不太大的妇人,自顾看着手机,你不开口,她绝不会抬头看你一眼。生意有就做,没有照样过一天,只要有乖巧的花猫陪伴。</p> <p class="ql-block"> 还有背着手爬梯坎的的老人,中午可能喝了点小酒,左歪右晃的一步一步,估计是要去茶馆和老友们消磨半日。</p> <p class="ql-block"> 青屋黛瓦的老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p><p class="ql-block"> 由于要赶去几十公里外的塘河古镇,白沙的好些景点没去,有点遗憾,只有下次了。下次,说起来简单,又不知是哪年哪月!</p> <p class="ql-block"> 塘河古镇位于江津西南面,靠近泸州合江县。从白沙出来,沿成渝环线高速,开行半小时就到。与江津、白沙等沿江城镇不同,塘河古镇是背靠一条小河,这条小河就叫塘河,向北蜿蜒而去,最终汇入长江。</p> <p class="ql-block"> 小镇是名副其实的小,如果不算上古镇外新建区域,在古镇里转一圈,大概也就抽一支烟多点的时间。但镇小却有它的特点,首先是民居保存完好,基本上没有翻新过。我在镇里一家小门面歇息,店主是一中年妇女,她说政府给了一些费用,让他们搬出去,但她舍不得家里几百年的老房。还有就是古镇这种半旧又不破的模样,挺适合民国时期的影视剧取景要求,根本不需要另外搭建,直接原汁原味的拍摄就行,镇上居民还能免费充当群演,因此塘河被众多影视剧组所喜爱。据街边海报介绍,在塘河古镇已拍摄了《红色记忆》、《纸醉金迷》、《雾都》等80多部影视剧,可惜我都没有看过。</p> <p class="ql-block"> 古镇里有座保存完好的道观——清源宫,也叫川主庙,建于清光绪十三年,道观位于古镇最高处。清源宫大殿供奉万天川主李冰,就是功德无量,修建都江堰的蜀郡太守。清源宫香火很旺,儿子儿媳特意在老家道观烧了一炷高香。</p> <p class="ql-block"> 与川渝许多小镇居民悠闲生活相比,塘河的悠闲更是到了极致。我进到一家烟酒茶叶小店,店铺是那种老式的,靠墙柜上是各色陶瓷茶叶罐,前面柜台上摆放些玻璃瓶装的泡酒,没人张罗。我正奇怪,旁边一阵“吧嗒”声传来,原来是坐在角落老竹椅里的大爷,正津津有味地抽着叶子烟,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另一家是卖干笋、豆子和萝卜干的老妇,穿件红色毛开杉,脚踏在门槛上,似乎牙齿已掉了不少,嗑着瓜子看路过门口的游人,完全无视生意的有无。</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还有川渝地区包白头帕的老人,很典型的装束,现在难得见到了。</p> <p class="ql-block"> 最后经过一老旧门店,这家没有摆生意,只安放一张木沙发供游人随意坐。门口长条木凳上,翘脚坐着的老妇人在吃饭,木沙发下趴着她养的黄花猫。见我们经过,老人热情的说坐坐嘛,吃饭没得?这才想起快中午一点了,得赶紧出去到镇上新街吃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