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庄大汶口遗址参观记

梧桐叶

<p class="ql-block">深藏五千年,一朝惊天下。六一这天,我们一行五人乘车去苗桥镇的王庄参观大汶口遗址。豫东平原正值麦收季节,此时麦浪翻滚,广阔无垠的田地里一派丰收景象。</p> <p class="ql-block">还没进庄远远就见到村口农舍的墙上几个大字大汶口遗址。停下车就见到一堵高墙上绘着一幅浅绿色背景的图画——远古的人类逐水草而居打猎捕鱼的生活场景。碧蓝的天空与之相映,我神思恍惚,身临其境一般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沿着胡同向南走,西侧墙壁上挂满了关于遗址出土挖掘的图片,旁边有详细的文字介绍,从北向南按不同的主题一一展示着详实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王庄遗址的发现缘于2021年年底苗桥镇“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当时苗桥镇在王庄进行坑塘整治时,在坑边发现一处古墓葬,出土了玉环、玉坠、双联玉璧、绿松石、骨质箭头、陶器等器物。经初步勘探后,王庄遗址被批复为永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2月7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首都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家单位联合在王庄遗址展开考古发掘。2023年3月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据当地村民介绍,其他遗址申报几年才通过审批,而永城王庄则是一名一鸣惊人,一次通过。究其原因:一、年代比较早。二、这是一个高等级聚落墓地,规模宏大,随葬品丰富。发现的文物精美,等级较高。在这里发现了很多石圭,这些都是周王朝礼制里面重要的一种礼器,具有全国唯一性的位置;带有鸟面的陶鬶;小口尖嘴形的背壶等,这些都是有着地方特色的陶器。还有一种重要的文物是玉覆面,玉片被绣在织物上的,用来覆盖人的脸部,头部有保护装饰作用。这里的玉覆面是国内发现最早最大的玉片,可以看成金缕玉衣的前身,所以考古价值极高。三、从考古上来说,王庄的地层构造没有断带。在大汶口遗址之上同时还覆盖有龙山文化、商、周、汉、唐、宋、金、元时期的遗存,时间跨度达5000余年。在这里不但发现了22座东周墓,还发现了一座宋墓。四、发现具有典型特色的丧葬模式——叠葬,最高叠葬四层。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种血缘关系的叠葬制度。早期墓葬埋下去以后后人是知道的,有标志也去祭拜,等后人去世以后又找他先人的墓葬上面去埋葬,而且不破坏它。挖了墓坑挖到祖先的随葬品,把它完完整整保存在那里,把后来的墓葬压在那里。中间那个人的后人死了以后,又在那里埋葬,形成了一种上下打破的现象。年代比王庄遗址还要早一点的虞城马庄遗址。</p> <p class="ql-block">杨柳依依,陂塘碧水宛如一方翡翠。村南的鱼塘标注着不同时期的地层结构,时期不同,地下沉积土层呈现着不同的颜色,华夏文明五千年,拨开历史的风尘足以证明祖祖辈辈的先人们一直生活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一位热情的村民侃侃而谈,说90年代就有村民在鱼塘发现古钱玉石等老物,那时的人还没有文物的概念,民间又有随葬品不吉利的说法,小孩子玩了一阵,这些宝贵的玉石陶器等不是被毁坏就是不知其踪了。</p> <p class="ql-block">村中的发掘点,据当地村民介绍2023年出土面积400平方,今年又批下来800个平方。发掘墓地的工作人员早已下班,我们只能隔着栅栏拍了几张照片。周围的农房都已标上序号,逐步成为发掘的对象,整个王庄迟早都要接受被拆迁的命运。或许若干时日后这里会成为一个供游人凭吊的遗址公园吧,那时的王庄已不复存在,成为了这些空空墓地的殉葬品。</p> <p class="ql-block">王庄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与山东大汶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经勘探发现的中型环壕内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环壕内墓葬群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250米,均在地下5米处,壕沟宽约10米左右。以此为中心向四面辐射,总面积达到六十多万平方米,相信后面的出土一定会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发现。考古专家认为一个聚落应该是生活居址、手工作坊、墓地等是完整的呈现,目前挖掘的仅是墓葬区,下一步是寻找生活居址。</p> <p class="ql-block">我们本想去苗桥镇的大汶口博物馆参观出土的文物,通过村民临时联系到镇文化馆的马站长,得知他正在开会,我们只能遗憾而归,这也给我们的下次参观留下了念想。</p> <p class="ql-block">返回时我们前往在新庄南的桥边饭店吃了一顿别有风味的野生炖大鱼,<span style="font-size:18px;">好不快哉。</span>堤岸边清风徐来,碧空如洗,河对岸不远处并排停着数辆小车,蔚为壮观,一问是城里来钓鱼的钓客,钓翁之意原不在鱼,人生若梦,浮生几何,该行乐时还须及时行乐,否则再高规格的聚落最终也不过是一堆瓦罐破石,况我等大千世界一粒微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