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端午节这天,打开床头摆放的一台“德生”多功能收音机收听广播,音质犹如一台微型音响。那是我在海口市第一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年会上抽奖的礼品。收音机功能既有收音、也有录音、还有TF闪存卡播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结婚彩礼“三转一响”,其中就是指收音机与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又称为四大件。在当年,在家能收听到广播可是一种时尚。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收音机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在当时来说可是个奢侈物件。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脑,电视的出现逐渐取代了收音机,也许它被遗忘在某个角落,落满了灰尘。但唯有一人还在坚持做收音机,他就是带给我们快乐时光,永远难以忘怀的校友梁伟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梁伟,1975年毕业于海口市第一中学。1975年— 1977年上山下乡于海南琼山县灵山农场,1978年2月就读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198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气象局海洋气象研究所计算室工作,1984年调入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华南分公司工作,后任广州迪桑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4创办德生通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06年在母校华南理工大学建立中国高校第一个电子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有人说,当你单纯想做好某事时,很多意想不到的“幸运”便会来到你身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微卷的黑发,磁性的嗓音,艺术家般的气质,并时而露出孩子般的灿烂笑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认真地阅读我这个小他近30年的小校友提出的问题,坦诚地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可爱地理顺头发、整理衣着,同我们帅气地留影。举手投足间流露着自然、淳朴,在他身上几乎感觉不到光阴流逝的痕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被人称为“中国收音机大王”,而他创办的“德生”也是中国收音机第一品牌,在收音机这个并不被大众看好的行业里收获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就是德生通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总裁——梁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1%的人在沦落的日子里没有放弃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谈到77年文革后恢复的第一次高考,梁伟对收音机的感谢溢于言表。笑称没有广播,没有对收音机和无线电的这份热爱,也不可能在十年动荡中一直坚持下来,更不可能那么自信地考上华工的无线电技术专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革十年,所有的教育都沦落了。只有很少数人渴望知识、不安于现状、没有放弃希望,在农村、在部队坚持自学。而我,是因为爱好无线电而需要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第一次接触无线电时大概五岁,在幼儿园中班,意外地听了一个大哥哥自己DIY的矿石收音机。虽然只有一分钟,但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广播,听到从收音机里传出声音。那时候收音机是十分稀少的,这件事一直刻在心里。从小学二年级就一直想做个简单的矿石收音机,但是没有人教,都是自己准备材料来摸索。由于不知道还要用矿石来做检波,开始只能听到嗡嗡声,但还是每天都固执地去听。直到初一,用五分钱买了一只半导体二极管,才听到了渴望多年的广播声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是在文革时期上中学的,那是一个不重知识和教育的时代。1973年例外,因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重新抓了教育。就在那一年,他学到了一点课本上的东西。除此之外,一切都需要自学,自己找书读,边读边实践,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上海的那本《晶体管收音机》。下乡之前,为父母单位宿舍小区的住户修理收音机而小有名气的他,在帮一位邻居修收音机时,这位毕业于华工的前辈对他说:“小梁,可惜现在是文革,要不你高中毕业可以去考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那里有个冯秉铨教授,你就应该跟他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那是他第一次听说华南工学院,第一次听说冯秉铨教授,并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75年6月,高中毕业后,他和那个年代绝大多数青年一样:上山下乡。农村的生活对大部分来自于城市的青年来说,艰苦又单调,而他却把它安排得丰富多彩。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当周围的农友们都感到前途渺茫不知所措时,他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努力补习与无线电电子技术相关的一切知识,为将来做准备。因为有业余无线电爱好的底子,他在农场可以帮大家修修补补各种东西,还管理队里的小广播。76年防震期间又土法上马搞测量仪器、报警器等等,深受大家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77年底,他参加了被文革中断十年的首次高考,顺利地考进华工无线电系。带着华工的录取通知书找到了当年的那位邻居:“还记不记得五年前您说我应该去华工读书,我被录取了,就是您说的那个院系。”邻居没想到当年无心的话语会被一个孩子记下,并当作一个目标去实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于“干一行,爱一行,做自己喜欢的”这句话,梁伟更正了别人对他这句话的误解。对于工作,他一再强调动手能力和做事态度。从他的言语中,大家感受到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实干精神,也看到他厚积薄发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梁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气象研究所,见到所长时说的第一句话:“您好,我叫梁伟,我的动手能力很强。” 笑盈盈的所长心里一定是在想: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两个星期后,他就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修好了一台价值两万元,两年来从未修好投入使用的设备!此事轰动全所,也因此他拿到了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份奖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之后在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他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工作:搞电脑装配维修、做出口业务、外派办工厂。说实话,他并不喜欢其中的很多种工作,不过一旦接受了任务,就会很快地全心投入进去,理解并把工作干好。正是因为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中,他学到了不同的知识。比如,办工厂可以接触到香港、日本、台湾最优秀的公司。在做业务员的时候,基本上长三角的工厂都去过,当时脸皮还比较薄,至今还记得初进别人工厂时,两腿都在发抖。后来,还去过德国、法国、美国、日本、香港…… 就这样,视野拓宽了,接触的人多了,知识也丰富起来了。单位里每年的先进都有我的名字,曾获得84年的“广东省新长征旗手标兵”称号,12年后,我也由纯工程师的角色慢慢转成职业管理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收音机在今天的网络时代,被许多人所遗忘。但就是在这个“被遗忘的行业”, 德生通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只专心做收音机,并且一做就是十余载。这得益于梁伟对收音机市场的正确把握,对技术、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对品牌的打造。谈到德生创立之初的不利行业环境,梁伟莞尔一笑:“如果不是世界知名品牌“根德”“索尼”等厂家对收音机市场的放弃,哪来今日的德生。”而对于我们基于收音机发展前途的疑虑,“如果收音机没落就意味着广播电台的没落,而广播还在发展,广播有自己的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82年毕业到94年刚好12年,一直在学习和角色转变中的他,94年后参与创办了德生,感觉收音机将会是他一生的工作,似乎在此之前的一切经历冥冥之中都是在为德生做准备。在德生所遇到的困难主要在创业第一年。这一年主要进行产品开发、生产基地建立和人员培训,整整一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来自投资者的压力以及各方面的舆论便接踵而来,“梁伟到底行不行,不像个生意人,只会花钱”,很多好朋友也为他担心,但一年以后,再没有听到这种议论。任何企业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德生也是在风浪中前行,不同的是:我们把全部的智慧和能力都聚焦到收音机一个行业中,专业专心地把收音机作到最好。正是因为我们的聚焦和坚持做冷门,我们所遇到的风浪,与那些人人叫好的大热门行业比,反而要小些。如今,德生已是中国收音机行业中公认的第一品牌,不光在国内拥有几千万用户,还在海外大量占据欧美各国精品收音机市场。2001年,德生制造的“旗舰产品”HAM2000,在美国零售卖价高达500美元/台,当时被称为“中国人制造并在美国销售最贵的国产家电产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德生的成功还因为梁伟自己就是一个收音机发烧友,最了解顾客的需求。他坦言自己并不是个健谈的人,不主动同生人来往,这个性格持续至今。但聊到收音机,梁伟便打开了话匣子,聊到初中自己搞收音机发射器来捉弄邻居家两兄弟、聊到优质的电台节目、聊到人生百味的体会,他的主题一直不离收音机,他的世界被收音机打开,并陶醉于其中。德生“天路情丝路行”等系列公益活动不仅正面地扩大了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还带着他游历祖国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的他和以前相比,更有目的,也有很多感悟。在德生,他的生活似乎又重新回归到了最初的起点。享受生活、感悟生活,假如上帝给你100年,你就要对得起这100年。他说: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干着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我们还会把将德生收音机做得更好。我习惯每天收听广播;习惯每到一个地方都收听测试当地的收音情况;习惯我的员工用广东话称呼我“梁生”而不是“梁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十年来收音机带给他的是一个没有画面的神奇世界,想象力可以无限地延展,空间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因为它,梁伟坚持学习而丰富人生。在广播的伴随下,他走出小岛海南,进入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除了收音机,他还热爱阅读,是摄影爱好者、旅行爱好者、自驾车爱好者。这些爱好都是源于知识来源,可以将思维放到很远很远。当我们通过阅读,借助现代科技去了解亿万年前的地球、宇宙时,不得不佩服古诗人“秦时明月汉时关”跨越千年的想象力;在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门口,伫立的两块石头是两亿年前的树木化石,不禁感叹:人的一生与其对比不过是一瞬间;在沙漠、戈壁滩里连续开车狂奔几天,回望旅程,脑中不禁浮现古代将士千万里徒步、行军打仗、驻守边疆的场景,沧海桑田,不同的眼光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梁伟对知识、对朋友十分珍惜,对于年轻人的未来更是充满殷切的期望。他的成功离不开母校老师的教育培养,离不开自己对于知识财富的积累,也离不开朋友之间的帮助。他时刻都没有忘记母校,常回校与无线电爱好者交流,他的公司也是学生的创新实践基地。他还把收藏多年、视作生命一部分的宝贝们——收音机捐赠给母校,建立了中国大学唯一的电子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播影响了上世纪几代人,收音机见证了电子科技的发展史。在国外,梁伟参观过许多广播爱好者建立的收音机博物馆。在他家里、公司办公室里、工厂里,到处都摆放着这些年来在世界各地收购回来的收音机。2006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华工无线电电子博物馆建成了,他感谢母校让他建收音机博物馆的梦想成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经在一次讲座上,有位学生问他:大学生毕业后,是淘第一桶金重要,还是继续深造重要?他回答说:“现金是财富、知识也是财富,选择哪种财富是你的事。但现金会贬值的,而知识会增值的。”对于他来说,知识财富最重要,是永远属于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人仅仅靠自己是不行的,人生路上,你结交的好朋友、“牛人”对你的影响很大。他对大学生活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班的人都这么牛、又这么团结。从小一直着迷于DIY的我,没上大学之前,以为自己很牛,可到了华工才知道比我强的大有人在,只好老老实实地拜他们为师。因为谦虚,师傅们都很认真地传授我他所了解的一切。现在他更感觉到:不是我自己有多聪明,而是我的朋友都很聪明。我佩服优秀、仰慕优秀,喜欢同最优秀的人在一起,而且每隔几年,他总会遇到一些高素质的新朋友。这些年积累起来,那么多智慧相加,远远超过了我个人的智力与能力,正是这些好友造就了今天的梁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有天之骄子的光环,毕业后的机会也比现在的大学生多。可他不这样认为:我们文革十年都没有机会,经过历练后,才会如此珍惜在大学的时光。大学毕业后,我们进入社会时的思想很单纯,就是一步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的大国崛起绝非侥幸,而是由这批菁英所共同创造的奇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2024年创维集团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黄宏生董事长邀请海口一中部分校友出席活动,梁伟与众多校友企业家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我才知道梁伟董事长与我同是海口一中75届的高中校友,也才知道从收音机到Hi-Fi,中国音响强势崛起的TECSUN,响誉世界品牌的“德生”收音机更是出自梁伟校友之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编辑:萧海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6.10 端午节</span></p> <p class="ql-block">就连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家都有一台“德生”</p> <p class="ql-block">德生10周年时推出的“1994”,这次的R2024 30周年纪念版就是以它作为蓝本开发</p> <p class="ql-block">成立于1994年的德生,一直专注于收音机的研发和生产,俨然已成为国产收音机的代名词。德生成立的时候,有人将收音机行业比喻成“夕阳行业”,而当时德生面对的是根德、索尼等等实力雄厚的国际大公司,因此很多人都不看好。但是德生凭着对收音机的热爱,硬是将“夕阳行业”做成“朝阳行业”,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收音机制造企业。2024年正是德生成立30周年的年份,因此,厂方特别推出了一款30周年纪念版收音机——R2024。</p><p class="ql-block">售价:1590.00</p> <p class="ql-block">梁伟董事长(红衣)在博鳌亚洲论坛与海口市第一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创始人黄宏生(左三)、原海口警备区司令员符永健(左)以及校友企业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梁伟董事长在博鳌亚洲论坛与海口市第一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创始人、原海口警备区公司令员符永健合影</p> <p class="ql-block">梁伟董事长与海口市第一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萧海平(华人头条驻海口站)合影</p> <p class="ql-block">德生的光辉岁月,一起走过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梁伟董事长与《读者》前主编彭长城先生一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