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钩沉:阜平“民高”

观石悟道

<p class="ql-block">  阜平城里除了阜中,还有一个农中,位置就在南街东坑大槐树里边那个院里,是农业中学的简称。五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是知道的。可是还有一所叫做“民高”的学校,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  “民高”,民办高小的简称。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央发出发展民办教育号召后建立的学校。这里所说的“民办”是指由县级以下的公社和大队主办,而不是当今社会的私人民办。</p> <p class="ql-block">  阜平民高成立于1966年。我有幸(也可以说是不幸)成为了这个学校第一届也是最后一届学生。</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小学分为“初小”(初级小学)和“高小”(高级小学)两个阶段。初小是一至四年级,高小是五至六年级。只有一至四年级的小学叫初级小学,一至六年级都有的小学叫完全小学,简称“完小”,所以城厢小学叫“城厢完小”。不像现在都初中了还叫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p> <p class="ql-block">  当时初小升高小的考试还是很隆重的,考试完以后还要张贴红榜。发榜那天很拥挤,大家都急着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我挤了半天也没有挤的红榜跟前。这时候一个同班同学告诉我说“你被分到民高了”,我也没到榜前看看仔细,就稀里糊涂地跟着几个学生离开城厢小学,往民高走去。</p> <p class="ql-block">  “ 民高”坐落在三官庙。说是学校,其实就一个班,一个老师,教室是一个废弃不用的道班房,一大一小两间,大的做教室,小的是老师办公室。位置就在现在的三官庙大桥北头偏东的山坡下。</p> <p class="ql-block">  三官庙其实也是一个村子,紧临道班房还有一户姓辛的人家</p> <p class="ql-block">  学生来自于城厢大队、第一山大队、青沿大队的四所小学,即城厢完小、东寺小学、第一山小学和青沿小学,四十几个学生。</p> <p class="ql-block">  学校归城厢大队管。开学那天,城厢大队一个姓齐的村干部去给讲了话,东寺里的学生认识他,说他是“教委”,大概就是“教育委员”的简称,说明那时候大队里有主管教育的委员,老师是道班房旁边辛家的闺女,二十出头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估计是从大队社员里头临时找的老师,也没有什么教学经验,教了不大几天就结婚走了,嫁到了新疆。</p> <p class="ql-block">后来又找了一个老师,是东寺里的,叫顾节银。前一段时间在阜平吧里有一个介绍阜中历届师生的帖子,看到了一张照片,其中有顾节银。</p> <p class="ql-block">  看来顾老师至少是阜中的初中毕业生,文化水平是有的,但是也没有当过老师,经常被学生气哭了。(后来又从资料中看到,顾老师说阜平中学64届的高中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 紧临学校门前就是阜平县城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往西五区六区通往山西的公路没有,西北方向经龙门往石家庄的公路没有,东南方向经广安往石家庄的公路没有,北面往涞源的公路没有。公路上汽车很少,能看到一辆汽车还感到很稀罕。货物运输主要是靠大马车,所以公路上的大马车断断续续的时有走过。</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十一、二岁的孩子还从来没有走过远路,感觉从城里走到三官庙老远老远的,过了东大桥就算是出了城了。公路在东寺村北靠近山坡的地方,到村东拐了一个大湾才到三官庙。东大桥还是一条断头路,桥东头是一个垫起来的陡坡,急拐弯往北连接公路。。东寺是一大片农田,住户都在北面靠坡跟的一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学的时候,为了抄近路,就从南街东坑走,过东河滩,穿过农田,从田埂上一直走到三官庙。走公路的时候就爬大车,碰到心眼好的赶大车的往后看一眼,不言语,碰到心眼不好的就一鞭子抽过去。</p> <p class="ql-block">一次上学的时候,刚到东门,就和两三个小伙伴偷偷地爬上了一辆大车,赶车的看我们上来了就故意使坏,朝着前面的牲口抽了两鞭子,马车飞奔起来,到了大桥东头的下坡拐弯处,我一害怕,就从奔跑着的马车上往下跳,一下子摔倒在地,至今膝盖上还有疤。</p> <p class="ql-block">  开学不久, 文化大革命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在学校门前的公路上,不时有串联的红卫兵队伍走过,穿着发黄的旧军装,背着背包,胳膊上带着红袖标,打着红旗,自东而来,往县城方向而去。有从外市县来的,也有本地乡下中学到阜中串联的。</p> <p class="ql-block">  受此影响,我们这些民高的小学生也和老师嚷嚷着要去串联,后来顾老师还真的组织了一次活动,背上小背包,从三官庙走到了方太口,会表演的学生给社员们演了几个节目,又走回来了,这群孩子还是很兴奋的。</p> <p class="ql-block">  后来,形势越来越乱,学生们就不好好上课了。城厢完小的学生也来民高串联,闹着要造反。一次,在城厢完小某学生的带领下,几个民高的学生来到城厢完小,拥进了校长办公室,把王林谦校长堵在里面,质问为什么把我们弄到三官庙。王校长坐在办公桌前,低着头,不看学生,也不说话。一直闹到很晚,王校长始终那样坐着,学生们没有办法,悻悻地走了。</p> <p class="ql-block">  后来又商量着在东寺小学夺权。有一次,冲进东寺小学校长史范英的办公室,要他交出公章,腾一间房子,给造反队做大队部。史范英老师被纠缠得没办法了,还真的交出了公章,给了一间房子。大概是因为当时的形势,大势所趋,很多地方的领导都被夺了权。</p> <p class="ql-block">  以后形势越来越乱,学生也就不到学校去了。</p><p class="ql-block"> 从开学到停课,前后大概也就一年多的时间吧。</p> <p class="ql-block">  等到再复课的时候,就又归到城厢完小了,开始上六年级。教室在大操场东边的那个院里,前院是兽医站,上学下学的时候还能看到给大牲畜治病的场面。</p><p class="ql-block"> 大操场上及周围的地方已经驻扎了二处、八处等建设单位,开始修建五区通往山西的公路。</p><p class="ql-block"> 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自认为自己也是个好学生,可是怎么就上了民高了呢?一定是升高小的考试没有考好,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多年以后,和我的民高校友老命说起这事,老命告诉我说:“不是没有考好,问过王校长了,是抽号抽的”,这才使我得以释怀,我相信老命说的是真的,因为他和王校长住一个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