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要说劳动,我是不咋适应的。记得小时候,我上学开始就有劳动跟随了,只是最先的劳动量比较小,随着年龄、年级增加,劳动量、强度也逐渐增加,记忆最深的是代龙小学的葵花或者蓖麻子地,铲起来真是个费劲,有的地方还有盐碱,下不去锄头,干起来总是被落在后头,可刚到地头,他们又重新起垄了,不但是累,有时心情还不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来转学到街里二中,学校农活没有了,但是我家是农村户口,有口粮田,业余时间会随着大人一起种地、铲地、收庄稼,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放秋垄(就是秋天,庄稼长起来了,在地里铲地,现在都打药除草了)闷的要命,一时半会还不到地头,真是汗流浃背,那是相当不舒服。</p><p class="ql-block"> 初中毕业后,念书去了肇东师范,也有过干农活的经历,但是量不大,寒暑假,特别是暑假回家,偶有干活,也不是很多,割个草、挖个猪食菜啥的。</p> <p class="ql-block"> 毕业后,到了城郊中学,后来改成兴安中学、肇源镇中学,作为老师,亲自干活越来越少。2008年,学校撤并,来到肇源县第五中学(念初中那时候,这里是县直一中),原有的江湾地也没了,更不用干啥体力活了,新技术让脑力劳动的人也越来越方便了。</p> <p class="ql-block"> 至于所说劳动光荣、劳动致富,但是单凭个人体力劳动,效率低,致富也是很难的;改革后,有眼光的,胆子大有魄力的致富了;再后来,掌握了一定技术,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经商的致富了;当然也有一些实业家致富了。总之,要说劳动能致富,脑力劳动致富的可靠性越来越大!</p> <p class="ql-block"> 教育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时代的需要投身进来,由于自己工作努力,干出了一定成绩,待遇还算说得过去的。</p><p class="ql-block"> 马上要退休了,得说一辈子没咋辛苦,体力劳动没干多少,——也并不是完全不愿意做,可能是体质差,干起来显得更艰难吧。因为出生时候,整个国家社会都很艰苦,营养不良是有的吧,也因此还把我送了人,后来差点丢了性命,多亏又要了回来,这一回来就匆匆地走到了今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