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那一抹旧绿---在30号院的日子

张淼

我在大慈寺路30号省文联宿舍的日子<br> 1986年,我家从四川人民出版社在小天二路的宿舍,搬入到蜀都大道大慈寺路30号的省文联宿舍,虽然换了新的环境,但接触到的左邻右舍还同样是省内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物,低调平和,谨小慎微,见人三分笑成了新居的普遍氛围,这和出版社的宿舍没有区别,文化人呆的地方,总是要讲究温良恭俭让的。新居被文联安排在二幢一单元103室,是一个小一套三居室,原本这套房子是分给了退伍转业到文联任行政科长的陈其明先生的,但陈先生很谦让,说先让张老师搬进去住吧,我可以等一等等;后来隔壁单元有人调走,住房空出来了,陈先生这才搬了进来,这在当下见利益见上、见好处就捞的风气下,陈先生的礼让精神真的难能可贵。文联后来对整个二幢进行了改建,为每家住户扩充了生活阳台,并在阳台的一角修建了洗澡间,方便了大家洗澡洗衣和晾晒衣物,居室面积也增加了几个平方米。我家隔壁住的是戏剧家协会的屈小苏女士及丈夫江渝先生,他们有一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叫杏杏;再隔壁住的是诗人焉家发先生,他爱人在公交公司工作,有次我从武侯祠乘公交车回家,正好遇上焉嫂在车上售票,就没收我票钱了,座了一次免费公交;楼上住的是文联财务科长曾荣庚先生,他当时既然负责财务,还要负责基建,每天总是早出晚归异常忙碌。厨房生活阳台后面有二间平房,住的是文联司机周先生,他是邛崃人,和我是同乡,他有一个妹妹叫小周妹,个子高,大长腿,在文联机关搞会务工作。二幢一单元南向对面是一排平房,我记得住的有《星星诗刊》的曾参明老师(四川四大才女曾晓嘉的母亲)和她的小女儿、外孙等,音乐家李晓明也住对面平房,还有我文联大集体的同事郭晓华、阮中明夫妇,那时他们新婚不久,家里购买了松下录相机,有时从朋友处借到了好看的录相带,总是约上三五好友到阮兄家蹭看,几十年过去了,有天在望平街河边偶遇晚饭后出来散步的阮郭二位老友,看他们还是那班恩爱如常,真是不容易啊,世事多变,能携手到老的又有几人?<br> 流沙河老先生和车辐老先生也住院内,流沙河先生在1957年被住在丰泽园的第一把手点名批评后,错划成右派,罚到老家金堂当改匠,所谓改匠就是拉大剧子采伐树木的工人,干了20年的重体力劳动,总算改造好了,平反回文联之后,醉心于美食研究,犹对川菜情有独钟,他一生写诗几千首,发文数万篇,但唯一被我记住的是“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鲜;蒜泥拌白肉,腰片炒猪肝”。车辐先生也是全省著名美食家,成都各大餐馆新开营业,必定请车老先生到场剪采,并对本馆美味佳肴作出点评,有一次松林大酒家开业吃饭,服务员上了一盘糖醋排骨,我善意提醒车老,这骨头有点硬,你老咬得动不?车老淡然一笑说,除了铁丝咬不动,这些都还行吧。原来藩库街口有一家叫“满园春”的川菜馆,老板娘叫杨荣香,系川菜世家传人,车老和我也经常到这家餐馆吃饭,车老还专门为杨荣香及她的餐馆写了文章。方赫先生也住本院,早在出版社时,就听说过他的大名,《旅游天府》的何主编非常推崇他的散文,时常向其约稿在杂志发表,到了30号院后,终于能一睹尊容,方先生常穿上身体恤下身牛仔,两眼放光、精神矍铄,闲来无事时爱在宿舍大门走去走来,可能在构思重大题材吧。著名音乐人崔吉熹老师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在文联机关要见,在府南河边的茶馆要见,在30号院的绿植花圃要见,崔老师有养花爱花的习惯,几十年过去了,某天我回到30号院,还看见他在大门口精心养护他的花卉植物;除崔老师外,作协的何克明老师也是养花爱花高手,他的文章犹如他养的花一样美,可惜三年疫情到最后时,何老师未能扛住,驾鹤西去,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其子何激扬也是我的院内玩伴,现在父母双失,生计困难,准备将老人留下来的一套房子,改做民宿,借此谋生,但和家委会协调此事时,遇到阻碍,我也想呼吁家委会在完善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能给孤儿孤女大开方便之门,不再让失去父母的孩子受冻馁之苦,也让何老先生的英灵安息于九泉之下。我从在文联短暂工作起,一直称呼金桂鹃老师为“金妈”,我也相信金主任能够把文联的子弟当作她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受和支持,相信此事能有一个圆满稳妥的解决办法。作协的老作家李伦老师对我关爱有加,时常叫我到他家去玩,他的两个儿子李谷、李希也是我很要好的院内玩伴,在他的夫人去逝后,李老师的身体每况愈下,双肾长了结石,吃药效果不大,于是李老师就练气功来控制病情,经过几年修练,气功造诣已达化境,有一天晚上天下小雨,上空乌云密布,李老师问我:你想不想看今夜的月亮?我说天下雨,哪来的月亮?李老师拉着我的手来到院子中央,伸出右手比向天空,开始用气功发力,短短一分钟,云层四散,一轮皎洁的明月透过黑暗的天空,一缕清辉呈现在我的眼前,我被这神奇的功力惊得目瞪口呆,李老师放下右手收工,瞬时间暮云四合,一切又都回到烟雨朦胧中;由于李老师在气功方面有独到的造诣,他当了某个气功辅导站的站长,带领一帮有慢性病的老同志强身健体;后来李老师家遭遇不测,李希兄弟英年早逝,至今想起都暗自伤神。剧协的刘卫华老师和我家是世交,又同住30号院,过年过节,我们两家人多有走动,她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叫刘忆婷,读书非常刻苦,最后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她把这段励志读书的经历写成了书出版,鼓励千千万万的学子们勤奋学习,算是我们30号院的一个骄傲吧。民协的侯光老师也住30号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主持了四川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这一中国文化史上重大的文化工程,在其退休以后,又主持编写了《四川民间文化大典》,这部书现在放在我的床头,作为我对四川历史人文方面进行写作时的必备参考书籍,很多搞不清楚的东西都要从书中去查寻。此外,经常在30号院内点头之交的还有舞蹈家协会的居瑜安老师,和他年轻漂亮的警花妻子易珠女士,赵会计的两个漂亮女儿赵蓉和赵莉,方惠生老师,李兴普老师,李家驹老师,陈洪源老师,郑传平老师等等。<br> 1998年以后,我离开了30号院,去寻找我人生中的诗和远方,但到今天,我依然会回忆那平静、安详、富有诗书韵味的30号院,回忆那些和我朝夕相处的老师们、玩伴们,愿故人无恙,大院平安,岁月静好。<br> 玩伴聚会,左起:冯岚{民协主席冯元蔚之女},笔者,李伟{隔壁邮电五所},李刚{省文联就业处} 拍摄于30号院二幢一单元门口 玩伴来家茶敍,李伟,冯岚,笔者 和夫人肖领拍摄于30号院 家人团聚30号院,左起:夫人肖领,侄女斐飞,姐姐吴微{省文联老干处},姐夫苏传科{天津粮食局} 初到30 号院时,在单元门口留影